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  贴子
  |  

主题:中国时尚离巴黎到底有多远?

卢晓周

积分:286  联商币:146
  |   只看他 楼主

一、T台不是杂艺表演

刚刚闭幕的中国时装周,在T台上展示了一系列让我们这些看客瞠目结舌的中国式T台秀,既有骑自行车上台的杂耍,也有体操运动员跟在模特身后表演前空翻等高难度的体操科目。一场原本是时尚界饕餮的视觉盛宴的时装艺术的华美呈现,不成想到最后却成了杂艺大汇演。中国设计师和品牌总是抱怨缺少展示自己才华和创意的舞台,但真的给他们一个舞台的时候,他们不是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就是用力过猛。在自己家门口搞一个时装秀尚且如此,这要是放到国际舞台上,还不知要出什么笑话,当然了,这样的水平怎么可能去巴黎、伦敦呢?所以,所谓的中国时装周,充其量就是几个花钱入围的企业的自娱自乐,不信,随便找几个业内的人士问问有几个人知道有这么回事的?

顺便提一下,在国内的服装界像这样花钱买入门的自娱自乐的活动太多了,什么设计师大赛了,什么十佳评选了,还有就是什么高峰论坛了,这些大大小小的噱头十足的活动看似热闹非凡,其实真正知道的没有几个人,不但在业内鲜有人知,外界更不知了。搞这些赛事的人既无法调动业内人士的热情也无法撩拨不明真相的群众,连围观的人都没有,相反,看看国外那些时尚界的活动,看看他们搞的时装周什么的,不但业内兴奋得不得了,惹得一众时尚人士也是趋之若鹜,外界的人也是被吊足了胃口。

虽然拿纽约、巴黎、伦敦、米兰这四个国际上享有盛名的时装周作为国内时装周对比的对象是一种很难为情的事情,但至少可以让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国内时尚界、服装界和国际同行相比的差距是多么大,就是和日韩相比,我们也被他们远远的抛在身后。

很显然,历史原因通常都会成为我们解释造成和欧美日韩的差距时一定要提及的最官方最主流的因素之一,这样说是有道理的,在1949年之前的上海一度在流行时装、电影等时尚物事上甚至是好莱坞的八卦新闻都和纽约保持着同步。众所周知,这个同步中断了30年之后才重新继续,但不幸的是,世界早已经不是我们想象的样子了。这个由历史原因造成中断而使我们与世界时尚产生了到现在也还没有实现赶上的隔阂简直成了国内时尚界最为自卑的事情,虽然国内女明星们已经敢于去巴黎、米兰展示自己的胸部了,但其实,中国时尚压根没有真正走入西方主流的时尚圈。国内女明星得以在西方的红地毯上卖弄风情,与其说是西方对她们的接纳,还不如说是西方品牌更看重她们背后庞大的消费市场,也就是说,国内女明星们还是替西方品牌在吆喝。

二、国内大师喜欢替洋品牌吆喝

替国外品牌吆喝的不只这些女明星们,国内服装界的大师们,特别是那些号称咨询策划的大师们就是国外品牌最卖力的吹鼓手。比如某杨姓大师就在微博上说国内品牌无法赶超国外大牌,唯一的方法就是复制、山寨国外大牌。像杨某这样肆无忌惮、恬不知耻的公然在微博上鼓动国内品牌山寨、抄袭、复制国外品牌,说明了三个问题,一是在这厮心里唯洋品牌为宗,视洋品牌为爹,典型的自我矮化,充满着半殖民地时代的自卑感。其二国内品牌不可能赶超欧美品牌,这种不可能不但体现在财力物力上,关键是体现在脑力智力上,有种族歧视的意味。其三,我们一直说的创新,从制造向创造转变是一句空话,在杨某这样的大师眼里,所谓创新纯粹就是扯淡,有那等闲工夫还不如赶紧抄抄赚点钱来得实在。

这厮在微博上大言不惭的一副大师面目的言论,引得众人吐槽,有人质疑抄袭复制是否有侵权之嫌,大师怒斥为攻击、流氓,其徒子徒孙居然卖弄英文ABC并引经据典为这厮声援,并说“复制”不是英文的COPY而是trend translation,然后是style,colour,fabrics,ectb,难道汉字就不能准确的表达这个英文的意思了吗?用洋文装逼的目的就是吓唬N年前的土鳖,这是策划大师们一贯的伎俩,从这里也可以知道一个事情,为什么国内的假洋鬼子的品牌特别的多,始作俑者就是杨某这些大师。

我们必须承认在客观上国内的品牌和西方存在差距,还得看别人的脸色,这是事实。但是不是就如杨某所说我们就真的不能实现赶超呢?国内品牌是不是就真的一无是处呢?

另一方面,国内土鳖的人民币可以收购西方任何一个品牌,但却无法改变西方人根深蒂固的偏见,这种偏见通过他们把持的媒体对我们进行了肆无忌惮的嘲笑-一个法国所谓的时尚酒店拒绝中国人入住。

也许我们不服气,凭什么西方时尚就是我们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的唯一标准?凭什么西方的品牌就是我们追随的对象?这一切是如何造成的?国内品牌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为什么还只是西方品牌的复制品?为什么山寨是国内品牌抹不去的身份标签?为什么国内服装界的大师可以肆无忌惮的号召品牌复制、山寨、模仿、抄袭欧美品牌?而且这种号召居然得到了一众人等的附和,为什么?

关于中国品牌、时尚落后西方的争论,上面讲的历史是一个原因,还有的就是中国品牌缺少钱、中国品牌缺设计师都等等诸如此类。这些原因貌似有些道理,实则扯淡之极。中国企业缺钱吗?前段时间有个意大利人拿着意大利的一些品牌在国内叫卖,不想把自己吓一跳,购买者趋之若鹜,媒体形容为疯抢,中国人根本不把那点钱放在眼里。

三、思维阻碍了品牌发展

造成国内品牌落后于欧美日韩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是什么阻碍了国内时尚一直远离巴黎?可以说国内品牌搞不出什么名堂不是资金问题,也不是什么设计问题,造成中国时尚落后的第一关键的原因是经营品牌的思维问题,品牌的营销战略问题。

品牌只是赚钱的一个工具,是一个为了投资获得更多回报的工具,可以说这是国内绝大多数搞品牌的人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这样想其实也没有错,投资当然需要回报,但问题就是只是把品牌当成赚钱工具了。一些做服装批发的老板,花几百块找人设计一个LOGO的根本原因就是认为这样就可以明言正顺的提高价格,因为这样就是品牌了,否则花这几百块都觉得冤枉,按照正常的想法,一个品牌需要培育,有时候为了坚持甚至会亏损,比如说今年挣了100万,为了品牌更好发展会拿出一部分继续投资,但国内老板就会把这100万拿去买一辆好的车,买一套好的房子等着升值,或者炒股或者炒铺什么的,投钱培育品牌,还是空手套白狼吧。

再比如说,有的人抱怨说市场不好做了,现在的打工仔太挑剔太难伺候了,都是诸如此类对于外部环境的抱怨,那么,在思想内心深处,是否要反思呢?比如说一个老板要做一线品牌,启动这样的项目,首期投资少说也是几百万以上,但他恰恰不愿意为保证这几百万的投资更正确更有效的运作去花十几万的策划费用。也就是说,你没有为你的一线战略配备一线的资源保障,凭什么你能做好一线市场?还有都说现在打工的很坏,要求很多,我们想一想,是不是你的资源和员工的期望之间存在差距呢?你要做上亿的销售,然后找一个底薪5000元的总监,这现实吗?

从以上这些很小的细节就可以看出来,国内品牌的经营者在品牌运营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不要谈什么宏观的品牌文化、理念、策略、设计、风格这样的话题,能把这些细节做好,能踏踏实实的从小处入手就已经不错了。

四、国内品牌在时尚圈没有话语权

在国际、国内的时尚领域没有话语权,丢失了舆论阵地是国内品牌一直被嘲笑、被奚落的根本原因,在时尚领域,话语权全部被西方的时尚媒体把持,这些媒体成为西方品牌的舆论导向的最主要阵地。也成为向国内消费者灌输西方消费、品牌、时尚、审美等观念的核心渠道,通过这些时尚媒体的塑造、刻画、包装,欧美品牌像精神鸦片一样侵入国人的脑海,成为国内土鳖、小资们趋之若鹜的精神大餐。

当围绕时尚的所有一切只能由西方定义,游戏规则只能由西方制定的时候,而且西方在定义、制定规则的时候是具有排他性的—只有西方的才是时尚的。所以他们就可以尽情嘲笑一切非西方的时尚和品牌。

时尚媒体成为西方品牌保驾护航的利器,成为西方品牌占领消费市场的先锋队,这其实就是西方品牌营销的一种最高明的手段,不知不觉中打败了各路对手。

在这方面国内的无论是媒体业还是时尚圈都缺乏战略眼光,没有一本像样的属于国内品牌的时尚刊物,尽是像纺织周刊、时装周报这样的垃圾报刊,他们不报道不描绘国内品牌对于时尚的见解,他们只关心服装厂有多少工人。

为什么国内品牌搞什么发布后搞什么SHOW我们觉得就是别扭呢?因为这些规则都是欧美品牌早就定义了,国内品牌还不熟悉里面的套路,所以难免显得缩手缩脚,像小媳妇一样,一双手放哪都觉得不自在。

微博时代应该是中国时尚、中国品牌夺取时尚话语权最后的阵地,可惜的是,国内品牌在这方面做的并不好,除了天天在微博上发促销打折的信息就是发发心灵鸡汤类的垃圾。对于品牌相关理念和时尚观点根本就看不到,当然,他们也确实缺乏这方面的有深度的内涵。

五、品牌发展受制于渠道和平台

在国内做品牌是一个非常痛苦和无奈的事情,怎么说呢?做实体渠道的,要么看百货商场的脸色,要么看代理商的脸色,特别是中小品牌在渠道方面是没有任何话语权的。商场让你促销打折你必须得跟进,否则,清场伺候。每年的年节什么的,都得随份子,不能少,否则,也死得很难看。和代理商打交道也是曲折不已,搞一个促销活动,和代理商磨破嘴皮子,他楞是不答应。所以说中小品牌在渠道方面受尽委屈,像没爹没妈的孩子。

国内品牌在渠道上受到的歧视和国外品牌受到的礼遇是一个鲜明的对比,各大商场对国外品牌大开方便之门,极尽讨好为能事,这是国内滋生假洋鬼子品牌的最温暖的土壤。在国外注册一个LOGO,拿到国内来,摇身一变就是洋品牌了,还会受到礼遇,何乐而不为呢?再加上杨大师等人的推波助澜,假洋鬼子品牌在服装界可以说是泛滥成灾。这也是国内品牌不招人待见的地方,本来就来路不明,哪敢倡导啥时尚理念呢?你说这四不像的东西拿到那些时尚杂志上去人家也不好意思登啊。所以,这几方面的原因机缘巧合凑到一起,终于把这国内的品牌整成了山寨、复制品了。

扯远了,回到这个渠道问题上来,本来网购的兴起,给了国内中小品牌一个似乎看到脱离百货商场宰割的一线希望,当年多少人为可以摆脱商场的魔爪而兴奋不已啊。但好景不长,在和淘宝过了几年甜蜜的时光后,马云突然翻脸,抬高门槛,将一众辛辛苦苦扶他上位的苦逼们扫地出门。对于中小品牌而言,最终不但没有逃离商场的魔爪,却又掉进了淘宝的虎口。

这么多年,我觉得国内品牌最悲催的遭遇不是什么人才瓶颈不是什么税负难担,关键就是没有一个很宽容的轻松的环境得以发展。在一个扭曲的商业环境里,不可能培养出伟大的品牌。在实体渠道受制于百货商场的霸王条款,在电商平台上,受制于淘宝帝国的一家独大,国内中小品牌的危机才刚刚开始。

国内的商业环境成为绞杀创意、创新的机器,在这个靠低价、靠人情关系才能生存的环境下,没有人敢去做什么创新,因为代价太大了,与其标新立异的孤独的活着,还不如随大流赚钱寻求庸俗的狂欢,这也是为什么杨大师这么多年依然有市场的根本原因,他满足了企业赚钱赚快钱的愿望。

不是说,某天我们的时尚我们的品牌到了巴黎就意味着我们成功了,不一定,中国很多女星在国外也很吃香,这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对于中国品牌而言,需要的是建立自己的时尚话语体系,而不是成为西方时尚的跟屁虫。

卢晓周

- 该帖于 2017/1/15 16:51:00 被修改过
---------------------------------------------------
卢晓周,新媒体营销专家,微博@卢晓周 公众号:性感营销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