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商蓬勃发展的今天,实体
商超的日子普遍不太好过。然而,有一类线下
零售模式却在逆势发展——
便利店。过去一年,我国便利店渗透率从32%上升到38%,比网购还高3%。
毕竟它们比电商“更便利”:上班前想吃根烤肠,下班后想买瓶饮料,诸如此类的“碎片化消费”场景里,便利店无可取代。
中国的便利店市场规模还不算大。在日本,便利店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越
超市,比例约为54%:46%,而在我国这一数字是8%:92%。
连锁经营市场大有可为!可是看看中国的便利店品牌,你甚至找不到一个真正覆盖全国的:广东有美宜佳,上海有快客,浙江有十足,四川有红旗,都是地区性的。
只有两家便利店品牌可算全国性的,也是中国数量最多的两大便利店:中国石化的易捷和中国石油的昆仑好客。但这两家明显是背靠大树好开店,实际盈利状况尴尬……
与此同时,
全家、罗森、
7-11等国外品牌都开启了他们的中国店铺扩张计划。
国内品牌也要抓紧啊,小巴来助攻,给大家讲讲7-11的发家史。
就在情人节前夕,去哪儿前CEO庄辰超投资3亿美元的5家“便利蜂”24小时便利店开始试营业,据传计划开一万家店,让资本市场再度紧盯这一领域。
与此同时,阿里也开起了淘宝便利店,扛着“新零售”的大旗,融合线上与线下服务。
2017年,互联网+便利店会不会是一大风口?
小巴无法确定,毕竟这是一门薄利的生意,一流便利店的毛利率也不过30%,净利率不到5%。这意味着规模效应、资本运作、精细管理将是成败的关键,或许又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但路总是人走出来的,身处零售行业的读者们,期待你们摩拳擦掌,大干一番!
(来源:吴晓波频道 巴九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