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商网消息:书是一个标准化程度非常高的商品,只要有书名、作者、出版社,就可以买到相同的书籍,因此比较容易受到网购冲击。
书店大规模的关店潮是从2011年开始的,当时,北京最大的书店第三极书局、深圳人文书店“风入松”相继停业,三联书店退出广州,上海季风书店也在收缩网点。
行业一片哀嚎,有些书店调侃自己说,就让我死在最后吧。事实上他们并没有等死,都在变化,有的争取政策支持,有的呼吁大众关注。如今,它又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出现了。
以书为介的复合型业态
书,通过跨界融合焕发生机。总结起来有两种形态,一种是“书店+”,一种是“+书”。
台湾诚品书店是“书店+”最早的践行者,诚品从台北仁爱圆环一家专业人文艺术的书店开始,就一直在做“加法”,并且在加持了商业部分之后终结了长达15年的亏损。诚品书店加了文创类商品,加了诚品讲堂,如今,部分诚品书店里面还有电影院和餐饮。
后来,合肥新华书店调改参考的就是诚品,也卖起了咖啡、玻璃工艺、数码产品、陶瓷。位于上海福州路579号的大众书局,也增设了咖啡区域。
睿意德的数据显示,咖啡、美学/艺术/文创产品、餐厅/红酒吧、3C数码、展览/影院/活动空间,是新型书店最倾向选择的跨界业态。
不仅是书店在丰富“内容”变得多元化,其他的商业形态也在与“书”积极融合。
现在我们可以在很多地方接触到书,咖啡店、服装店、餐厅、机场,甚至是博物馆、风景名胜区、医院。增加了“书”之后,可以同时满足消费者物质和精神多方面的诉求。
或许会有人认为,书店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书店了,书只是装点门面的道具。但又有谁规定,只有100%卖书的才叫书店。
书店为商业体带来人流
线下商业讲求“人流、物流、财流”,书是一种特殊产品,它可以引流,也可以留人。
上海大悦城二期,就把6楼步梯口的位置留给了西西弗书店。因为书除了最基础的学习功能外,还有消遣、使人安静的作用。作为购物中心,书可以使人在商场里停留的时间变长,这就意味着他们在商场里消费的可能性会越大。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购物中心会不惜免租、贴补装修引进书店的原因。
睿意德调查显示,作为消费升级的产物之一,新型书店选址购物中心的占比高达56%,其次是街铺/步行街与百货商场。这三者占据了市场90%的份额。
就因为书的这种特点被成功激活,不仅书店活了,就连原来传统的百货店、购物中心也变得更丰富多彩了。当然,消费者的满意度也就提高了。
目前,北、上、广、深、蓉、汉、杭、宁这8个城市共有2781个书店品牌。书店的存在,也为这些城市增添了人文色彩。有的书店做成了文艺青年们争相朝圣的城市地标,有的书店甚至成了这个城市的文化名片。
我们看到了书店在不断拓展新思路,引领并创造新消费。
书店尚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创新?
《厉玲半月谈》
在百货业,厉玲是一个符号,她担任杭州大厦购物中心、银泰百货总经理的1993年-2004年,是中国百货的黄金十年;后来去过深圳万象城、北京华熙长安商业,2009年开始退休。时至今日,厉玲还是那么热爱行业,做事纯粹,说话犀利,自信、勤思、健朗。
她说被别人怀念是因为“没有停止过思考”,她说自己属于那个“头脑清醒”的少数派,更可贵的是,她至今还保有老派匠人那种迷之社会责任感,在该享受天伦的年纪,愿意用振聋发聩的声音为其热爱的行业继续发声。
历史需要传承,思想需要激荡。
联商网和厉玲联手推出“厉玲半月谈”栏目,期待能给行业带去更多不一样的思考。
栏目组E-mail:liyj@linkshop.com.cn
更多信息,详见厉玲专题:http://www.linkshop.com.cn/z/lilin/?SubId=1306
(来源:联商网 陈肖丽 李燕君)
- 该帖于 2017/4/7 10:02:00 被修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