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东哥叙述中国电商往事,独家观点解读京东、阿里等重要发展战略,欢迎一起热议,进行补充......
文| 李成东
来源| 东哥解读电商(ID:dgjdds)
和京东的最早投资人聊过,在07年的时候为什么决定投资京东?当时投资人也非常担心,京东扛不住亚马逊、当当、新蛋网的竞争,包括如果线下苏宁国美做电商的话,京东在供应链和资金上都没有优势,该如何应对?老刘举例了之前在中关村摆摊做刻录机的竞争案例,在补贴大战中,如何用几百万人民币打败打算烧500万美金的台湾公子哥。这给他们留下来深刻印象。这个案例也被记录在刘强东的传记里面,但并不是完整的故事......
果然在此后的数年里面,京东分别与新蛋网(2008年3C数码)、当当网(2010年图书)、苏宁(2012年家电),1号店(2013年百货)死磕,且越战越勇。如何用更少的钱打败更有资金和供应链优势的竞争对手,有部分套路与刘强东做线下刻录机竞争时相似。尤其是在2010年底和当当李国庆的图书大战,那会当当本身就盈利,还刚上市融资3.1亿美元,在图书市场份额超过20%,拥有头部出版社独家战略优先销售权。所以京东在2010年打图书大战,既无供应链优势,也无资金优势。只是看用户和订单量,当当也是京东的数倍之多。
所有对手里面,新蛋是最弱的。和京东最早的市场总监褚世元聊过(徐雷07年推荐给老刘,2017年离开京东创业),07年融资后的京东,08年派了一支队伍去上海,仅用了半年时间就“灭了”新蛋中国,中国的3C数码电商元老。外资企业的确不抗揍,算是给京东练手了。去年底基金募资,找一个LP聊,说他之前投资的联络互动以十几亿收购新蛋网了(最后披露17.7亿人民币),很便宜。也说了收购的理由,新蛋是台湾人创办的,供应商也大多都是台湾的,进货价很高,同等的商品国内大把,替换一下供应商,毛利润率可以增加15个点。
京东为什么要打这场看似并没有任何成功机会的图书大仗?
当当李国庆可不是当年刘强东在线下做刻录机面对的台湾公子哥。当时当当网的CEO是天猫(那会还叫淘宝商城)最早的总经理黄若,而且当当是干翻了卓越的亚马逊成为图书老大,是有几把刷子的。2015年在中奥马哥孛罗大酒店,见过京东负责图书业务的操盘手石涛,那时他已经离开京东,刚从美国硅谷回来。图书大战,真的是惊心动魄,也是京东和当当的重要转折点。这一仗,京东真正的一战成名,随即在2011年4月融资15亿美元,当当因价格战亏损后股价一路下跌,一蹶不振。
2010年的京东,前一年不过40亿销售额,累计融资不到4000万美金。京东为什么在2010年发起那场“不自量力”的价格战?很多人分析是因为图书品类很重要,也相对成熟,受众用户质量高,这些都没有错。但都没有说到最重要的点,就是在2010年当当上市的时候,为了提升自己的业绩,已经扩展到了京东的3C数码领域。而当当网的用户和日订单量是京东的十倍,品牌影响力还要更大,钱更多。这就是高维打低维,当当是对京东最大的一个威胁。李国庆说刘强东出尔反尔,怎么不说自己为什么要杀入3C数码领域呢?图书大战,说白了不完全是刘强东战略眼光远大,更不是京东想给当当李国庆上市使绊,只是自救、防御而已。也是非凡的魄力和决心。只是没有想到,当当不经打,很快就回防主营业务,而京东也意外声名鹊起,加速了业务及融资。
如果历史可以假设,李国庆一定会坚持把京东咬死,而不是选择“休战”。当然历史没有那么多假设......,性格决定命运。
当然刘强东的另一个底气是在那一年,高瓴资本张磊入股京东,坚定的投资人给了刘强东底气。刘强东当时的融资需求只有7500万美元,但是张磊告诉刘强东:“这个生意要不让我投3亿美元,要不我一分钱都不投,因为这个生意本身就是需要烧钱的生意,不烧足够的钱在物流和供应链系统上是看不出来核心竞争力的”。曾经和张磊的一个最早搭档聊过,内部做完B2C行业研究后张磊自己带着一个分析师就去找了刘强东,在其它基金还在犹豫不决,反复砍价的时候,直接给了一个比其他所有基金都要高得多的价格。
石涛不是京东的元老,是刘强东从亚马逊挖来的高管之一,是当时直接负责图书大战的直接操盘手。石涛也是京东成长历程中,为数不多起着至关重要的业务负责人之一,在技术经营思维上对京东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为之前京东常销的SKU也就不过几万个,而图书SKU一下子拉升到几十万个,不可能再手工操作下单补货(系统预测,自动补货,源自石涛做图书)。当当上市的时候也说自己是中国的亚马逊,但真正像亚马逊的是京东。这和京东在09年前后引入的三位亚马逊中国高管有直接关系,负责图书业务的石涛,负责百货的刘方,还有负责技术的姜海东(当时有两个技术副总裁,另一位李大学)。三个人都见过,但这三个人都沉入了历史,因为他们也早已经不在京东。刘方离开京东创业失利以后,我推荐给了乐信的创始人Jay。简单说说最后一个人,京东最重要的系统“青龙物流”负责人就是姜海东,没有姜海东,不可能有“京东物流211”,没有211,也不会有今天的京东。在2016年见侯毅的时候,侯毅也反复强调了亚马逊的“飞轮效应”。侯毅不是从亚马逊出来的,可见京东内部对亚马逊模式是非常认可的。侯毅创办了盒马鲜生,虽然隶属阿里,也是从上到下浓厚的京东采销运营文化,比如类似京东的绩效工资,这是在阿里没有的。姜海东后来去了乐蜂,乐蜂被唯品会收购,管了两年的唯品会技术,后来去了七乐康做CEO,去年出来创业操盘一个医疗项目,天使轮拿了几个亿。大牛,在哪都是牛。
至于到了2012年“8.16价格战”,京东苏宁家电大战,已经没有那么凶险了。苏宁虽然是线下家电老大,但作为电商,还是新手,和新蛋、当当不可同日而语。而这个时候的京东,发展了8年时间,已经羽翼丰满,在一年前又拿到了15亿美元融资。苏宁的胳膊力气很大,但京东和苏宁电商的PK,不是手腕与手腕的PK,是手腕和手指头的PK。事后,李国庆挖苦刘强东,应该闷声发大财,而不是过早的激怒了苏宁这个线下的狮子,让自己陷入更多的价格战和持续的亏损。而时隔6年后,京东已经是中国最大的家电零售商了。
1号店不是被京东打败的,是自己作死的。从一开始于刚创建1号店,融资艰难,投资机构就不看好,不得不低价卖给了平安,两年后平安转手卖给了沃尔玛。外资控股下,创始人团队骨干陆续出走,1号店业务日益艰难。尤其是京东在2013年后开始发力百货,从1号店最强的品类牛奶单点突破,迅速反超,这个时候的1号店,已经气数已尽。到2016年6月,迫使沃尔玛战略入股京东,1号店也算是甩手给了京东。
作为旁观者,有两点感受,一个是“一将功成万骨枯”,一个是打仗靠团队,打硬仗靠高阶团队。京东有今天,是打败/踩着无数同行过来的。对手越牛逼,你才能牛逼;京东很牛,不只是刘强东坚定的意志力,还有能打硬仗的团队。没有一家公司只是靠一个创始人做起来的,而是一支团队。打硬仗,则需要高阶团队。我没有研究过三国,但大体的印象还是曹操技高一筹,无论是合纵连横,还是用人上,谋士、大将如云。刘强东之前也没有做过大生意,如果不是石涛、姜海东、刘方等人才的加入,肯定还要走更多弯路,教更多学费。除了亚马逊中国的高管,还有土生土长的人才陈生强、徐雷。陈生强是京东最早的CFO,现在是京东金融的CEO,没曾想短短四年时间,创办的京东金融估值已经200亿美元,而07年开始做京东市场顾问的徐雷,从09年的市场副总裁,京东CMO,已经摇身一变京东商城第一任轮值CEO。而这几年京X等众多合纵连横出自CMO业务体系,一扫京东孤身鏖战的形象。
在京东成长过程中,还有另外两个重要玩家。立足北京,做家电的王治全的库巴网,和卜广齐的易迅网。2012年见京东在2011年巨额融资,卖给了国美,再创业做了大朴网。最可惜的是卜广齐在2006年创办的以3C数码为主的易迅网,立足上海,50万起家,底子比京东还要弱。卜广齐是最早新蛋中国的负责人,论做电商经验比刘强东早,新蛋也是京东最早的老师和超越对象,运气不佳在于,易迅网拿钱比京东晚了一拍(2年)。2012年被腾讯控股(嫌贵,错过京东),2014年3月腾讯战略入股京东,易迅网被卖给了京东。王治全曾私下聊过,当年如果库巴网和易迅网先合并,南北联合,腾讯再投资入股,可能就没有京东事儿了。能力都差不多的时候,就是拼运气了。
腾讯电商卖给京东后,卜广齐再创业做了要买车(汽车O2O),另外三个联合创始人COO邹志俊,CFO林敏、CTO陈勇则创办了妙生活,最早探索了新零售模式,比盒马鲜生2016年1月第一家店还要早近2年。前几天电话,最新一轮融资应该马上到位了。恭喜恭喜!
京东打过那么大仗,现在京东唯一没有在品类上干过竞争对手的,有且只有一家,阿里/天猫服饰百货,且几个来回下来,几员大将纷纷被干趴!
埋个伏笔,后续慢慢道来。东哥随笔,谢绝转发,欢迎更多爆料。
附件下载区: 鼠标左键单击文件进行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