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一度要叫板迪士尼的万达或许策略有变。一则关于“融创将全部接盘万达文旅”的报道激起千层浪,随后万达发布声明称,网上所传“融创将全部接盘万达文旅”消息失实,但也并未指明具体的失实细节。
第一财经10月17日从知情者处获悉,目前万达是否全面退出文旅产业尚未可知,但集团内部对于文旅板块的人事和结构有所调整,而融创方面极有可能接下来会主导万达文旅业务。
融创方面虽然并未对上述消息直接回应,但却表现出了未来对文旅事业的浓厚兴趣。
万达的文旅梦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万达一直以来对于文旅板块颇为重视,其将万达酒店的资产放置在万达商业麾下,而酒店品牌和管理则设置在万达文化板块,万达旅业属于万达文化板块的细分业务。万达集团打造的万达乐园一度叫板迪士尼,甚至表示要建立自己的IP做大本土主题乐园。
此前,万达商业与融创签订了西双版纳万达文旅项目、南昌万达文旅项目、合肥万达文旅项目等十三个文化旅游城项目股权转让及北京万达嘉华、武汉万达瑞华等七十六个酒店转让协议。万达以注册资本金的91%即295.75亿元,将前述十三个文旅项目的91%股权转让给融创。融创房地产集团以335.95亿元,收购前述七十六个酒店。
虽做了资本交易,但双方同意交割后文旅项目维持“四个不变”:
1、品牌不变,项目持有物业仍使用“万达文化旅游城”品牌;
2、规划内容不变,项目仍按照政府批准的规划、内容进行开发建设;
3、项目建设不变,项目持有物业的设计、建造、质量,仍由万达实施管控;
4、运营管理不变,项目运营管理仍由万达公司负责。
然而就在日前,有消息称:“王健林已经做好了准备,彻底告别文旅业务。万达正在把文旅集团总部核心业务及相关人员都打包交给融创。这次交易会涉及文旅集团中的设计规划、建设、运营等大多数业务领域。包括文旅规划院、文旅项目建设中心、文旅项目公司、主题娱乐公司等主要部门,涉及文旅集团总部核心创作团队以及运营维护管理团队等。把去年卖出去的文旅项目对应的设计规划、建设、运营管理这些业务部门及人员全部转让给融创,由融创自己操盘。万达只单纯保留对13个文旅项目9%的股权,不再负责其他任何事务。”
对此,万达集团发布官方声明称,
网上所传“融创将全部接盘万达文旅”消息失实。作为中国最早进入文化旅游产业的先行者,公司一直看好中国文化旅游行业的发展前景。今后公司将继续投资文旅产业,旗下文旅集团(含文旅规划、建设、项目管理部门)将继续作为万达的重要产业集团永续发展。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万达的重资产部分都在万达商业,而轻资产的管理则放在文化板块。万达一直在做轻资产化运作,比如将万达影视作品的IP植入到线下的万达系主题景区和文旅项目中,形成产业链互动。此前同程正式整合万达旅业,将十几家旅行社全面对接同程,包括部分万达系旅行社的翻牌、线上线下对接合作、供应链建设等。
融创的野心
对于上述消息,融创方面并未作出直接回应。
第一财经记者从知情者处获悉,虽然现在万达是否彻底退出文旅板块还未可知,但万达内部在调整文旅板块的人事和结构。从目前的状况来看,融创极有可能在未来主导万达系的文旅业务。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万达目前的文旅项目包括西双版纳万达文旅项目、南昌万达文旅项目、合肥万达文旅项目、哈尔滨万达文旅项目、无锡万达文旅项目、青岛万达文旅项目、广州万达文旅项目、成都万达文旅项目、重庆万达文旅项目、桂林万达文旅项目、济南万达文旅项目、昆明万达文旅项目、海口万达文旅项目等。
“未来,万达的大部分文旅项目还是会按照原定计划进行,但也会有小部分项目有所调整。”上述知情者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尽管融创并未正面回应,但融创进入文旅的决心一直没停。融创中国董事长孙宏斌在中期业绩会上曾表示,融创投资的文娱、旅游,实际上就是“诗和远方”。在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基础住房已经不再短缺。文化、教育、旅游等精神消费成为人民的新追求,也塑造了新的市场机会。
今年8月,融创文化旅游发展公司正式成立,融创行政总裁汪孟德等担任董事。8月8日,融创中国曾与海南省旅游委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提出推动在海南设立融创文旅集团总部。该板块将与地产集团分开,独立运营,这一两年最重要的任务是快速增强文旅板块的运营能力。
对于融创而言,销售规模增速已经到达一定规模,寻找新的业务增长极刻不容缓。从今年销售看,即便是融创这样善于营销的房企,很多楼盘销售都有打折现象,也有部分楼盘滞销。面对未来的竞争,融创不得不寻找更多的突破增长点。
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上半年,融创实现整体合同销售额1915.3亿元。而下半年,随着融创深耕的一二线城市调控加剧,将给融创带来更多的销售难度。
“不论万达最终是否彻底退出文旅板块,都可以看到万达策略的调整,其正在逐步集中自身业务所涉及的范围,不做太泛的布局。融创对文旅有兴趣已经有一段时间,其思路可以理解,但文旅业务需要细分和极为专业的运作,否则很难做好,且不少本土文旅项目缺乏IP,要做强并非易事。”华美首席知识专家赵焕焱分析。
(来源: 第一财经 乐琰 罗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