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商专栏:春节是零售行业的销售最好的时节,无论什么业态从仓库到销售现场都可以不夸张的用搬运来形容,所以我给这一现象引用这段时间用的最多的一个词“春运”。刚好零售的这个高峰期也与交通春运时间相吻合,时间段也差不多40天左右。
眼看零售行业的“春运”上半场也快结束了,那么做为零售人你对自己的现场还满意吗?客户满意吗?最近几天一直以消费者身份用从业者的角度在现场,发现几个小问题与大家分享下。消费者进得去吗?消费者买得到吗?消费者购物过程开心吗?消费者出得来吗?
虽然最近一直在唱衰大卖场与集市,但春节最火爆的还是大卖场与,特别中西部居民返乡流动的三四线城市与乡镇。那么我们今天就说说这些地方的卖场吧。以我最近几天的经历感觉最深的是一些企业主动的把消费者“拒之门外”,一直说客流去哪里了一边把他们推向自己的对手。我说看到的“拒之门外”可不是真的火爆到进不去人,而是由于自己的服务与硬件设施不完善,让消费者进不去。
很多卖场都不充许消费者带包进入的所以在入口处都设置了存包柜,也有的在服务台开设了大包寄存处。其实在当初设计门店时都能满足正常客流的,由于这段时间的人流量爆增、也有是长久带病未修等原因这个时候基本都不是够用的。常看到我也遇到几次由于不能存包而离去的。下面这两张图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门店对号入座:
这张图基本上是现在买场入口存包柜的常态,如果都这样也可以他认为这家店是不错的,那么下面这张就有点。
这是在下午三点在时候在一家行业比较知名企业看到的,近万平的卖场三组存包柜一组全满两组卡死,我在入门呆5分钟至少有十个人因存不了包而离去的。
还有更甚的一家近一万多平的卖场可用存包柜也只有两三组,另外几组据知情人说都坏几个月了,其服务台还拒绝接受存包。当然也有比较好的三千左右的卖场五组存包柜都可用,服务台热情接受存包,入口处还有人提供入场前的打包服务。
春节由于外出工作人员的返乡也提高了当地的消费水平,但一些零售企业还是按原来的客层结构定们商品,造成很多有品质需求的消费者进得店却找不到自己想买的商品。这一现象在县城、乡镇零售企业门店里常看到、听到一些人抱怨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商品。
春节对于厂家(特别是本地经销商)是清库存最好的时机,所以在卖场里常看到每个地堆、货架头上都有一个甚至几个促销,完全不顾消费者的意愿进行劝说,由于缺少必要的营销培训她们更多的对自己的商品知识了解不多,但诋毁竞争品牌商品却很“在行”。
最后一个问题,消费者出得来吗?下面这张图说明了很多门店消费者是出不来的最后弃商品而去。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零售企业也与窗口服务单位一样了,很多收银台(窗口)但常年也就那么三五个是开的。记得一位专家分析过消费者结帐等待超过五分钟点会影响他的购物体验,十分钟会影响他下次进店与否也有可能会放弃这次购物。在城市消费者选择很多现在一个县城几平方公里卖场三五家更有甚者达十家(门店),就算在农村乡镇他们也有农贸集市的选择。
昨天在一个分享群里听到大咖说有数据表明,现在“春运”已经从以前的节前消费向节后消费转变。就是说以前做好做不好就看除夕前了,而随着消费变化很多原本春节前备的货都转移到节后买了,比如礼品、烟酒等。那么作为零售企业的你转变过来了吗?如果门店是零售的战场那么你节后是耳目一新的新战场,还是节后开店都是为节前收拾战场呢?
(作者系联商专栏作者林夕瑜,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禁止转载!)
- 该帖于 2019/2/2 15:49:00 被修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