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拼多多的前身是拼好货,而拼好货主要业务就是卖生鲜农产品,拼多多最早的品类也依然是生鲜农产品。这个基因帮助拼多多成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销售平台,也帮助覆盖的700万农户实现了有效增收。
文| 李成东
来源| 东哥解读电商(ID:dgjdds)
3月5日,拼多多发布扶贫助农年报,报告显示,2018年度,拼多多平台农产品及农副产品订单总额达653亿元,较2017年的196亿元同比增长233%。
相信很多人看完以上的数据,才突然意识到,拼多多的生鲜电商规模已经是中国第一,并且成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之一。
但实际上,这份《拼多多2018扶贫助农年报》表明的不仅如此,其透露的是拼多多不为人知的快速增长逻辑。
►不断迭代的拼多多
研究这份报告我们发现:拼多多的崛起,正是因为它做了跟其他电商不一样的事。
从表面上看,有四个条件支撑起了拼多多,也就是踩对了四个红利。第一是承接了部分成熟的淘宝商家;第二当时没有人做团购模式;第三是三到六线用户上网;第四用社交流量。
但实际上,拼多多的突飞猛进,远不止这四个红利。
根据CNNIC的报告,截至2018年6月30日,中国网民达到8.0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7.7%,网购用户5.69亿,电商流量已看到了天花板。
流量是电商的核心因素,当电商平台面临增长瓶颈时,寻找增长新机会成为最核心的一个环节。当流量红利临近枯竭,我们并没有看到拼多多因此停下脚步,甚至还高速增长。于是我们得出一个结论,拼多多是迭代出来的。
在其他电商平台为增长瓶颈而发愁时,它已经先人一步,迭代出一条快速增长的道路。这条道路是什么?拼多多的快速增长之路与其他电商平台有什么不同呢?
►拼多多高速增长的背后
拼多多的增长逻辑与其他电商平台有什么不同?
第一个不同就是主打品类不同。如果以订单量而非GMV计算,在拼多多排名前十的类目中,排行第一的是包括生鲜农货在内的食品。而淘宝第一是服装,女装。京东是3C产品,家电。
拼多多为什么如此快速增长,第一个核心特征就是高频打低频。食品比服饰,比3C都要高频得多,拼多多的用户黏度就是来自它本身的业务特性。
截止2018年底,拼多多平台注册地址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商户数量超过14万家,年订单总额达162亿元,经营类目以农产品和农副产品为主,预计带动当地物流、运营、农产品加工等新增就业岗位超过30万个,累积触达并帮扶17万建档立卡户。
这些数据则告诉我们,第二个不同:即供应链把控的核心不一样。
现在电商平台、物流企业都在强调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但网络上经常出现某个地方农产品滞销,果农很无奈把水果扔掉的情况,也时常出现“XX滞销、帮帮我们”的新闻。但另一方面我们又发现,为什么我们市场里,脐橙、芒果的价格仍然“傲娇”?
原因在于:由于“最初一公里”和流通环节无法实现标准化,农产品无法在短暂的成熟期内找到匹配的市场需求时,不少农产品尤其是物流成本高的村庄、山里的农产品,只能忍痛处理甚至丢掉。
另一方面,而消费者如果想要买到有保障的产品,则必须投入动辄十倍的价格。由此可见,农产品是大市场,是刚需,谁能解决其中的问题,谁就能获得巨大的市场。
农产品,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反映到农产品上行上就是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如何标准化生产、收集、包装的问题。随后,通过电商平台将大量分散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连接起来,让消费者能获得真正平价,高质的农产品。所以,农村电商流通体系建设的关键,就是解决“最初一公里”问题。
那么拼多多到底在“最初一公里”上做了些什么事,真正解决了这个问题?由于拼多多很少有相关宣传,外界对此非常好奇。而随着拼多多近期公布年度年货报告,相关问题得到了一部分解答。
我们查看报告发现,第一,拼多多通过“最初一公里”直连“最后一公里”,前所未有地精简供应链。基于全新的模式,避免了冷链、仓储等大规模资本性支出以及储运过程中的农产品质量风险,用最低的成本实现了高效运转。
农副产品加工地的封装打包生产线已实现24小时运转
第二,拼多多发动6万多名新农人返乡,通过新农人主导产地农产品集聚、分级、加工、包装工作的标准化方式。加上农货团队深入全国产业带,因地制宜制定解决方案。打造质量好强竞争力农产品的同时,实现有效精准扶贫。
第三,拼多多创新打造了“农货中央处理系统”,这个4亿消费者对接2亿农户的全新产销模型,将各类农产品在成熟期内匹配给消费者。传统电商是人找货模式,而拼多多是货找人模式。主动挖掘用户的农产品需求,从而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需求。此举解决与需求匹配问题。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百香果、雪莲果这些原来几乎没有普通消费市场的非传统水果,通过新电商模式的扩散,成了一线城市消费者的新宠,并且孕育了数款年销量超过百万单的冠军农货,推动了拼多多的高速增长。
►拼多多模式改变中国农业
然而几乎所有相关零售、互联网企业都追逐触达消费者的“最后一公里”,比如,永辉超市的核心竞争力便是新鲜且相对便宜的水果生鲜,基于这一产业链,永辉也率先推出了“超级物种”。随后,阿里推出了盒马鲜生,京东推出了7FRESH,美团推出了小象。
这些新零售业态的根本,是通过“最后一公里”的标准化服务,触达消费者对于生鲜水果的需求。但实际上作为高频的刚需品,水果生鲜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不是高规格服务,而是平价、高质,满足最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不得不说,其他相关零售、互联网企业与拼多多最大的不同,就是在“最后一公里”还是“最初一公里”的选择上,双方相背而行,愈行愈远。
当它们选择“最后一公里”时,拼多多则始终大力投资技术、资金、人力,去开拓最难做,没人做的“最初一公里”。虽然与工业品下行的迅速增长相比较,从绝对数量上看,农产品上行相对滞后,但一直保持超高速增长。
以中共十八大召开的2012年作为分析节点:2012年生鲜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为36亿元,到2017年达到1418亿元(数据来源于商务部发布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报告2018》),增长39倍。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平均增长25.4%来计算,2018年生鲜农产品网络零售额预计不低于1778亿元,较2012年增长50倍。
拼多多选择“最初一公里”的背后,绝不仅仅只是消费者买到了更实惠的水果,农产品的流通更便利,而是对于农业整个生产要素的一次革命,对于改变中国分散的小农作业模式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而这也让拼多多迅速成长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之一、用户数量第二大的电商平台,更贡献了巨大的社会价值,形成了深远的社会影响力。
附件下载区: 鼠标左键单击文件进行下载
附件:0.jpg (33K) 下载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