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大势所趋,生鲜格外引人注意,已然成为新零售赛道的主战场,接近5万亿市场规模,又是高频刚需,成为资本关注的重点。一边是疯狂扩张,一边是面临亏损和收缩的双重之痛。2019生鲜新零售还能怎么做?
生鲜新零售的概念:
生鲜主要包括果蔬(水果蔬菜)、肉类、水产品这三类未深加工的初级产品以及面包、熟食这两类加工制品,它们统称为“生鲜五品”。
生鲜新零售作为新零售中的一大类,主要指的是以生鲜为主打品类的新零售模式,即基于智能技术实现的线上线下一体化融合的生鲜新零售服务。
小猪O2O称,我们在研究生鲜新零售的概念时发现,它的特点可以用消费场景多元化、线上线下全渠道、技术手段的加持三个关键词总结。
基于生鲜需要保鲜、难以贮存的特性,生鲜新零售的典型特点有二:
其一是对供应链要求较高,其二是更注重亲身体验等品质保证方式。
生鲜新零售的市场现状:
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达到了1402.8亿元,同比增长53.48%。2018年上半年生鲜电商交易规模为1051.6亿元,较2017年上半年851.4亿元,同比增长23.5%。2018年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约为2158亿元,同比增长53.84%。但目前生鲜电商市场渗透率较低,在4%左右,仍处于一个高度分散的状态,并没有形成寡头市场,无论是京东、天猫、阿里等生鲜频道所占据整个市场份额都不是太大。
生鲜新零售的两大发展驱动力:
生鲜新零售成为热点存在多重驱动力。在需求和技术的双重驱动下,生鲜品类成为零售/电商赛道玩家的共同目标方向。
最首要的驱动力即是人们对生鲜品类稳定高频的需求黏性。
其次是冷链仓储技术的进步赋予生鲜新零售新的可能性。包括智能供应链、智能物流技术的逐步商用,以及智能手机和移动支付的普及,都为生鲜新零售的实际落地奠定基础。
生鲜新零售的产业链
生鲜新零售涉及线上配送以及办公室、社区、商圈等线下场景;具体业态涉及生鲜配送平台、生鲜超市+餐饮、社区生鲜便利店、自助贩售机和办公室便利货架/货柜等。
生鲜新零售模式有哪些?
生鲜赛道上充斥着各式各样的打法,各种模式层出不穷。基本上分为两类:
一类是互联网系,以盒马鲜生、美团买菜、7fresh为代表。他们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分析消费者用户的画像和轨迹,而开展营销。
另一类是线下派,苏宁小店、地利生鲜、谊品生鲜等。他们起家于线下门店,他们是经验主义者。以多年行业经验和供应链的优势布局生鲜新零售。
这其实很好理解,不管哪一派,都是利用其内在优势从事生鲜领域。但是不可避免的会遇到问题。
生鲜的保质期和食品安全是生鲜新零售最大的症结所在。低利润也困扰着生鲜零售,2018财年,全球规模最大的食品分销商Sysco毛利率为18.9%,营业利润率为4%,净利率为2.4%。
面对生鲜新零售,各方都在迷茫中前行。一时间,生鲜电商行业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
面对现实的拷问,对所谓“风口”的盲目入局和对行业的肤浅理解,换来亏损和收缩的双重痛苦,是因为没有搞清楚生鲜零售的本质,也没有充分遵循行业的发展规律。但这并非生鲜玩家们的全貌。
生鲜赛道是新零售的主战场,因为生鲜的所有模式,放在一张表里来看,纵轴是便利,横轴是便宜。
所有的业态,本质上都是在便宜和便利里面取了一个权衡,生鲜这个业态的特殊性在于,不同的城市,不同的人,不同的品类,不同的场景下,大家都有不同的选择。比如希望买货到家,也希望周末到商场里逛一逛,所有的生鲜业态的商业模式,都是基于便宜的基础上,满足相应一波用户群便利的属性,在便宜的维度,体验的维度上,生鲜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赛道,都是建立在“最低时间成本、最便利的交付过程、最好的服务体验”基础上的便宜。
对生鲜新零售,我们有三个判断:
1,不会只是一个解决方案,而是百花齐放
在用户的决策中,时间=金钱,只是不同的人、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场景下换算关系不同。基于这个原因,所有业态包括前置仓、社区拼团、超市、卖场都会有自己存在的空间。
2,短期全国不会一家独大,而是诸侯割据
原因在于生鲜有非常重的线下场景,非常重的线下交付的需求,全国性的公司在两到三年里面是非常难出现的,短中期一定是一个诸侯割据的状态。
3,长期持续的增长与规模极其重要,出现主流之争
因为就像前面说的,渠道如何去整合其他公司、模式,核心在于规模,我们认为
生鲜在未来的发展里面,一定是有一到两个主流业态,它们具有这个能力去整合相邻的业态,所以在长期来看,我们认为生鲜这个赛道,以便利性切入的业态的变革和演进里面,未来最重要的是主流与支流之争。
新式零售,谁与争“鲜”
以生鲜为代表,所有的新零售的未来都是以“融合”和“混战”作为直观的体现,未来以结果来看,有两场战争:
第一场战争,规模之争,就是钱包份额之争。
企业要切到更多的城市,更多的用户,更多的场景,更高的频次,本质上是在消费者的钱包里拿到更多的支出。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一年不到三万元,14亿人口对应38万亿的社零,这是每一个中国人把房子、教育这些刨掉之后实物上的消费。所以这个层面,零售本质上是你能切到大家的钱包里面多少的份额?
第二场战争,产业深度之争,就是利润之争。
有一个通俗的讲法“吃甘蔗理论”,一百块销售里面,跟你有实际关系的是多少?这里面既包括你对供应链的控制,也包括对物流履约的控制,还包括自有品牌。零售巨头自有商品的比例都非常高,Costco的自有商品贡献了将近27%的销售额,711自有商品贡献了它的将近26%的销售额,自有产品的比例,其实就体现了你对纵向产业的控制。
在整个零售最终其实是争夺主流和支流之争,既是横向市场份额之争,也是纵向产业链价值的之争,最终是横乘以纵权重的乘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