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爆发40天后,成都千盛百货今日在其官方公众号上发布一则重要告示,宣布其晋阳店自3月2日起暂停营业。
这是疫情后成都首家正式宣布闭店的商场。
尽管官方向我们表示因战略重组而暂停千盛百货购物广场的营业,但据独家消息透露,疫情期跟业主的关系或是此次突发闭店的诱因。
千盛百货晋阳购物广场是大商集团进入成都的第一家店,于2007年12月正式对外营业。彼时大商集团对该项目及在西部发展雄心满满,在成都注册的成都大商投资有限公司为大商集团在西部地区的总部,负责大商集团在四川、陕西等西部10多个省、市的业务拓展。
进入成都市场13年,千盛百货除了晋阳购物广场之外,亦投资兴建了簇桥店,但始终未走出城西片区。此外,同属大商投资的“美好·家园购物中心”在成都主城亦逐步退出,难见踪影。可以说,在北方市场颇具影响力的大商集团在成都市场的发展艰难吃力。目前,大商在自贡、广安、广元等地还留存有一定数量的商业。
以“多业态、多商号”混合发展的大商股份,旗下包括麦凯乐(定位高档)、新玛特(综合卖场)、千盛百货(时尚)、新一代实体商业专业平台“大商城市乐园,以及以改造升级的老字号百货和实体零售网络为依托的天狗网销售平台。
分享一组关于大商股份的数据给大家:
在国内41家百货上市企业近五年(2014-2018)的财务数据分析中,大商股份净资产收益率位列第7,五年均值达13.53%;总资产收益率位列第8,五年均值达5.47%;销售毛利率位列第14,五年均值达22.75%;销售净利率位列第22,五年均值达3.2%。
历年财报表现,大商在部分数据上甚至于领先于大家熟知的王府井等。
据知情人士透露,千盛百货成都晋阳购物广场2019年综合毛利额在联营转租赁的经营模式优化后同比提升。这样的业绩或许会让大家很吃惊,毕竟常规的看法或都认为一街之隔的龙湖金楠天街会对其经营产生相当的分流效应。
我不完全赞同这样的看法。
分流是客观存在的,但随着2016年龙湖金楠天街的开业,整个晋阳商圈消费层级更多清晰,一定程度上固定了区域消费属地化,并在区域中创造出一个内部循环的大商业体系,也助推了千盛更聚焦对应的客群服务。
当然,传统百货的破旧革新势在必行,但没有料想到风暴来得如此之快。千盛的闭店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
但在眼下这个时节,无论是政府、物业方、品牌等都应该沉下来反思如何避免此类情况的链条式发酵,这对于接下来市场秩序的恢复至关重要。
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当下租赁关系的稳定性。近期我们也注意到互联网上有大量业主、品牌的情绪对立,如果说仅仅依靠业主企业在疫情期间的责任让利,那么接下来的挑战还在于如何在非常时期过后保证双方正常履行“合约关系”的持续,这才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核心要义。
对于大商这样净资产近百亿的商业集团,在面对非常时期租赁关系不稳定性的无力所选择的无奈,不难理解为何未来它们要重点发展自持物业的策略。不妨想想,整个零售链条中还有多少类似的事件在这段时间每天上演。
追本溯源,购物中心终究是品牌和消费者交流情感、及时购买需求的平台。物业业主在期间的损失也显而易见,损失也绝不限于收入层面。
面对愈发艰巨的市场环境,一些地方政府也相继制定了缓和关系的有利政策。成都武侯区出台的《武侯区贯彻落实成都市<有效应对疫情稳定经济20条政策措施>的执行措施》中明确提到:
鼓励武侯区商业综合体减免入驻商户房租,对经营面积(不含写字楼、酒店)大于1万平方米,且减免商户不少于1个月房租的商业综合体,按业主单位实际减免房租总额的10%给予不高于100万元的补贴。
疫情持续40天的背后,是零售商业关系的重塑,我们不应回避行业的残酷事实,当然也要看到行业一扇门关闭后,另一扇窗也会被打开。
(来源:购成都 作者:曹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