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馬 劍 Jack Ma
联商专栏:2020年确是极为不凡之年,这一年可喻之为“追风之年”,因为实在是“风口连连”,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题记
近段时间最热的话题非“地摊”二字莫属了。谁能想到,原本“最不起眼、甚至是‘创城大忌’的小地摊”,居然一瞬之间成为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甚至出现“不摆地摊”就OUT了、不聊地摊就闭塞了…等等怪相。原本是底层人民为了生计不得已为之的小买卖,竟然成了炫富、炫时尚、炒作的代名词,什么豪车摆摊、互联网巨头HR摆摊、帅哥摆摊…层出不穷。
这不禁使我恍惚,我之前是不是对地摊有什么误解?这还是大众印象中的“地摊”吗?这真的是总理说的“地摊经济”吗?这难道不是“低级红、高级黑”吗?…或许会因为如是乱象,原本那些已然十分不易的、真正以地摊为生的底层人民,会变的更加艰难,因为“物极必反”,当一个事物或政策被过分炒作,那么必然会转向对立面,但这真的是许多人的“饭碗”啊!但愿我是杞人忧天。
只是对于购物中心而言,该不该抓住这个“风口”,以及该如何定义并登上这个“风口”呢?
如何定义“地摊经济”
在我看来,之于购物中心及线下所有实体门店,“地摊”指的是“市集”,而非传统“早市、夜市”,摊主对应的是“创意人、手工匠人”等,而非传统摊主;追求的是“创意、品质与差异化”,而非仅仅“烟火气与底气”;首先应助力“店内商户”,而非“场外摊主”。
综上,之于购物中心的“地摊经济”定义与模型基本成型——即“以创意、品质提升为出发点,以深化差异化为目标,以主要助力店内租户复工复产为导向的类创意市集型展销活动”。
之于购物中心及线下实体,其“地摊”应更像一个展、一个具有品质的展。
如何抓好“地摊经济”
由于当下“地摊经济”大热,所以犹如“直播风口”一般,许多商业项目迫不及待的想蹭热点、造事件,生怕一不小心就“错过好几个一百万”,这种心态实则是不可取的。
究其原因在于“地摊经济”实质是一种“经济模式”,是一套体系,而非简简单单的一场活动,其涉及企划、营运、招商、物业、招采、客服等各个模块,且是相对持续、长周期、有诸多不可控因素的。因此,“为做而作”的结果大多是不了了之,“雷声大、雨点小”,大多“出力不讨好”。
那之于购物中心,该如何抓好“地摊经济”这一风口呢?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建模型。不同实体对应的“地摊经济”是不同的,比较“接地气”的中小型传统项目,其对应“地摊”应以“早市、夜市”为主,总之,越接地气越好,因为这与其消费者感观是匹配的,是相辅相成的;而具品质、潮流的商业项目则不然,其对应的“地摊”应为“创意市集”。
比如“圣诞市集、匠人市集、主题市集”等,其目标为提升消费者感观,丰富消费者休闲生活与生活品质,是比原有店铺更具创意与品质的…所以,首先应静心思考项目的“地摊经济模型”,想的差不多了再落地,“磨刀不误砍柴工”。
立预算。恰如前述推论,既然购物中心对应的是“创意市集”,那么对应“摊主”就不是“谋生活的底层商贩”了,而是匠人、创意人、潮人…因此,这些都是有费用、且费用不低的。据我所知,因当下“地摊经济”大火,原本可谈置换或部分置换的“创意市集”,全部不能置换了,无论你是多么高大上的项目,而且纷纷提价,因为“供不应求”了嘛。所以,若真想抓住“地摊经济”的风口,那么必须设立专项预算,调整整体费用结构。
定体系。正如前述,“地摊或市集”是一类经济模式,是非常系统的,需要诸如企划、营运、招商、物业、客服、招采、财务等各部门的系统协作。因此,必须要围绕“模型”设定一套“体系”,比如分工体系、协作体系、评价体系等各套体系,甚至需要成立“专项小组”,不然“各打各的、各理解各的”,是根本无法持续的,就真成“一阵风”了…
而以上三点,只是最重要的三步,具体落地还有各种问题,需要真正投入极大精力去做,且需要更多容错。因此,项目高层需要真正静心评估“该不该抓、如何定义以及怎么抓”,如若没想好,真不建议“为做而做”。
“地摊经济”需要注意什么
切勿“轻视”。之所以反复强调,是因为一听“地摊”二字,大多人会下意识的轻视,“不就摆个地摊嘛、不就弄个早/夜市嘛…”,“地摊”看似极为基础,但确实是异常系统、复杂的。
以“摊主管理”为例,做过“创意市集或民俗市集”的企划人都应该有感受,如果是以“场地置换”,即项目方只出场地,不付费用、不抽成的形式置换的市集,如果一旦人气不足、市集方销售不佳,那么是极难管理的,很快“摊主们”就“稀里哗啦”了。这也不难理解,人家来是为了赚钱的,赚不到钱,时间也是成本,谁和你耗啊…所以,如若只想出场地,那么就应做好这种准备,因为“摊主”可不是“租户”,人家可是为利而来且来去自由的…诸如此类的问题不胜枚举,所以,切勿轻视,切勿冒进!
品质至上。近几日,北京、大连等城市已纷纷出现“叫停”之势,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地摊”的随机性、不规范性且毫无品质可言。所以,“地摊”一搞不好就会成了“扰民之源”,反而让顾客及周边客人“怨声载道”,成为了“矛盾源头”,甚至因“扰民投诉”而被“叫停、甚至处罚”。因此,之于购物中心,只能“坚守品质”,不然几乎均已“得不偿失”而告终。
长期战略。“地摊经济”之所以可被称之为“经济”,因为其可成为一种“商业模式、经济模式”。因此,如若项目方真下定决心抓住“地摊风口”,就应将之上升为项目的“长期战略”高度,持续投入、持续探索,使之成为项目的特色与核心竞争力之一,真正去研究“模型与产品”,或许未来会出现一种“地摊MALL”也说不定呢。
结束语
《道德经》有言:“反者道之动。”简而言之,即“物极必反”。不得不说,当下“地摊经济”有点“过热”了、有点“过头”了,如此下去的结果必然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反而使真正赖以为生的底层摊主们更为艰难。因此,无论政策方或项目方都应静心、审慎思考,真正摆正心态。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巨大成就告诉我们—“集中精力办大事”是多么至关重要。而“直播经济”还“方兴未艾”,又分出精力去“地摊经济”,其结果可想而知。商业人的主营业务是什么?切莫“忘本”。“忘本”则“本末倒置”,“本末倒置”则势必“竹篮打水一场空”,慎之!慎之!
(文/联商特约专栏作者 吴明毅,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联商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