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性竞争手段:
让顾客来你的店,不去他的店。
1,价格战:国情中最有效最简单粗暴的竞争手段,像超市一样的常态化促销,不用我多说
2,重新定位:给自己的店贴上一个独特的标签,作为店铺定位,也即宣传噱头、也即差异化竞争的差异点
3,霸占户外:每周都选择**量最大的时候做户外展台,吸引注意力和流量,促销商品还在其次,向顾客传达店铺活力最重要
4,共生策:谁说挨着的两家便利店不能成为合作伙伴,正面协商,给彼此都留出一些生存空间,玩的好说不定还能合并,一起弄个大的,垄断周边市场
5,连横策:联络周边商家,尤其是功能不重合的店铺,加强日常联系,彼此引流,必要时可以不露痕迹的集体排斥竞争对手
高端竞争手段:买了他的店,让他的店消失
《精益零售》中对零售发展的商业模式进行了新的诠释,我觉得很棒!他把零售分成了三种,我在这里给大家“翻译”一下:
A,平台型零售:目前中国大多数实体零售业中的百货业、超市业、家居业、家电业以及阿里巴巴、苏宁、京东等互联网电商都属这一类。特点就是,自己的房子或是租的房子,挂个门面,卖供应商生产的货,供应商为主导的模式。这势必会导致商品同质化竞争,商品只是从一个渠道转向另一个渠道无差异化运营,只有价格才是决定性因素,最终会导致商品品质下降,至以次声好,伤及的是消费者的美好生活。这就是,为毛便利店竞争这么激烈。平均行业的毛利,个体也就在15-20%、内资连锁20-30%、外资连锁30-35%的原因。渠道里销售的商品都是一样的,都卖康师傅矿泉水,你家能比别人家多出花来吗!拼的就是距离和价格,价格拼到一定程度,大家都没有利润。
B,买手型零售,即超市业废除供应商进场费,从采购转型为买手,通过商品差价盈利。中石油昆仑好客便利店、盒马鲜生等便属于这一类。说白了,就是原来供应商提供啥你卖啥,变成我从供应商提供的商品里,挑选出我认为顾客需要的商品贩售。或者我的基量足够大了,找工厂贴牌生产满足定位的商品,化被动为主动。
C,制造型零售,如日本7-ELEVEN、优衣库、无印良品等模式。这个就是站在顾客需求的角度,与工厂共同开发自己的差异化商品。在超市或便利店中,除了日资便利店具有大量的原创商品开发外,只有少数中国新式鲜食便利店企业,开始融入中国消费特点的原创商品开发制造型零售业最大的好处是,不打价格战,甚至以高价格、高成本开发原料好、品质好的原创商品,为消费者提供美好生活的享受。避免同质化商品的价格竞争,提高自己的毛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