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曹没有做过快消品,距离最近的一次,是在一家食品公司做电子商务。快消品的渠道之争、终端之战、价格策略,在小曹看来是营销前线实战的一部分。如果加个形容词,应该是「精彩绝伦」。所以小曹开始贪婪的学习零售知识、研究快消案例。
不做快消品,很难理解快消品那看不到硝烟却你死我活的战争。年前有朋友想做一款矿泉水的代理。新做的牌子,水源地是崂山,想靠「青岛」的名气打高端牌。我没去厂里参观,但从朋友口中的描述和样品可以判断,那厂子的老板不懂快消:粗糙的海报、山寨的包装、混乱的定价和没有策略的市场策略。现在,代理的事情也无下文——因为代理政策也是……咳,无力吐槽。
今天看到角落里落了灰的样品(就是下图),想起了年前号称3年300亿的恒大冰泉,忍不住要耍耍仅有的三脚猫功夫,试着分析下在我看来前途未卜的恒大冰泉。
能看出这个包装是从哪几个品牌的瓶子山寨来的么?
恒大冰泉产品定位不明确
想要打入成熟市场,需要足够的创新以突破常规,才能搅乱稳定的格局,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分一杯羹。就像苹果以大屏触摸杀入手机市场,小米以低价抢夺用户,脑白金以送礼开疆拓土,加多宝以怕上火划地称王……当然这些企业的成功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创新,其背后或是强大的产品设计,或是出色的营销能力,或是深入脑海的广告轰炸,或是令行禁止的渠道终端。但产品初上市的时候,消费者看不到企业的实力,能看到的只有产品的第一印象。
恒大冰泉给大众消费者的第一印象,应该是广告。(啥?包装?很多人都还不知道有这个水好么!)
小曹来列一下目前看到的恒大冰泉的广告吧:
男声版:
「恒大冰泉,长白山天然矿泉水」
童声版:
「爸爸妈妈,我也喝恒大冰泉」
成龙、金志文版:
「恒大冰泉,喝茶醇甘,做饭更香」
范冰冰版:
「喝恒大冰泉,美丽其实很简单」
文字版:
「天天饮用,自然美丽」
「天天饮用,健康长寿」
从几个版本的广告来看,恒大冰泉想要覆盖的消费群是:男人、女人、小孩、老人、地球人,产品的卖点是:天然矿泉、自然美丽、健康长寿。
知道了产品定位,小曹的担忧就来了:
能让所有人都喝的水是自来水,以恒大冰泉的零售价,不是所有人都消费的起的;
能让女人青春美丽的是护肤品,女人贴了两块钱一张的面膜能够闭嘴半小时,而恒大冰泉只是一瓶水;
好水或许能让人健康长寿,但有多少父母舍得用矿泉水淘米和面?
恒大冰泉没有搞清楚自己的主流消费群,因而卖点混乱不统一。而卖点不统一,则导致广告成本上升。
对于请明星做广告,小曹十分认同史玉柱的观点,即明星越出名,消费者的注意力焦点越不在产品上。都只顾着看范冰冰秀脸蛋、成龙秀球技了,哪还记得什么冰泉火泉的?
另外,找成龙、范冰冰、金志文三种路线的明星做广告,也是恒大冰泉搞不清楚产品目标消费群,提炼不出统一卖点的佐证。
至于童声版的广告,略有些洗脑功能,但,能给一个选择的理由么?
还有,长白山的名气够大了,不需要恒大给做广告!
由于卖点不统一,只能请不同的明星做多个版本的广告(还做的很土),然后像卖房子一样,铺天盖地打广告。13亿的广告费用,20天的花钱效率,实在是土豪范十足。
这样狂轰滥炸、目标不明的广告除了让人们知道有一款名叫「恒大冰泉」的矿泉水外,小曹不知道还能带来多少效益。
综上,小曹认为恒大冰泉的产品定位不明确,目前是做大名气、大量招商的路子,至于以后怎么走,大概许总自己也不知道。
小曹所在的城市还没看到恒大冰泉,暂时无法对包装、口感做出评价。只能说些想法。
看图片,瓶子的设计并不夺目,远没有统一A水那么惊艳高端上档次,所以瓶子的手感和水的口感一定要好,否则怎么对得起价格。手感的话至少要超过康师傅吧,再次也不能像小曹在开头说的矿泉水一样,拿起来感觉软趴趴的,廉价感爆表。至于口感,就算比不上高端的斐济,也要像农夫山泉一样,「有点咸」才好,如果和康师傅一样的味道,让消费者有什么动力去买第二次呢?
恒大冰泉渠道短板严重
前面讲恒大冰泉定位不明确,其实不太准确,因为恒大冰泉的价格定位是很明确的。而这个明确的价格定位,限制了渠道的扩充。
3.8元的矿泉水,销售渠道应该是大型商超和特通渠道。规模小的商场、超市没有足够的客流支撑销量;让终端和流通在3.8元矿泉水和啤酒中选择,恐怕啤酒会完胜。
渠道对快消品的发展至关重要,康师傅和统一,百事和可口,永远在渠道的战场上进行着拉锯战。也难怪宗庆后先生说「头顶住,腰发力」,否则加多宝如何从王老吉品牌之争中打出漂亮的翻身战?那恒大冰泉目前的渠道如何呢?
恒大冰泉是打算依靠恒大的房地产生意来做大自营渠道。从其网站目前的介绍看,现有300多个自营直销点,直销点的地址则全部是恒大分布在各省市的地产项目。这也难怪小曹在日照看不到恒大冰泉了——没有恒大盖的房子啊!那新闻中提到的几千家代理商呢?
网站自称代理经销商数量逾千家,和之前57亿订单新闻中提到的订货商签约数量是基本相符的。但这似乎和恒大冰泉以终端直营渠道和现代渠道为主,以特通渠道和经销商渠道为辅的计划偏差太大。而且,小曹在当地的华联、银座、大润发等均没有看到恒大冰泉。
网站的另外一个销售渠道是「在线订水」。90元一箱24瓶,一箱起订,而且,零售送货仅限恒大楼盘所在城市。
网上订水的数量无从得知,商超的铺货情况则是各地各异。这一点看看网上大量的询问在哪买恒大冰泉的网页就知道了——恒大地产数量不少,但多数人还是习惯到商超买水。而商超渠道应该都是代理商铺货,效率不一,效果不一。
57亿订单几乎是农夫山泉现在半年的销售额,昆仑山5年销售额。代理订货价肯定远低于零售价,换句话说,57亿订单的恒大冰泉,足以像农夫山泉、昆仑山一样全国大面积铺货。
那么,是由于产能不足无法满足订单数量么?有可能。
根据恒大相关新闻,恒大在几年前就大手笔投资白山市矿泉水项目,首期2014年建成,达产后年产150万吨,是农夫山泉在当地矿泉水项目产能的2.5倍,而且还有并购的长白山矿泉水生产厂。
57亿订单未必都是一级代理经销商,所以假设恒大冰泉订货价是2元,57亿订单不过区区10万吨水,按其150万吨产能,三周即可产出。即使算上春节假期,恒大现在也应该生产完订单所需数量——除非厂子未正式投产。
如果厂子未投产,恒大从什么地方来的勇气大面积招商并签约?而且将近两个月时间过去了经销商竟也不着急。当然做水的大多先款后货,可能恒大比同行更「后」点吧。
如果厂子投产了,那么大数量的订单,铺货却不理想,只能是经销商、代理上有问题。
前面说了,恒大计划自营为主,商超特通为辅。如果结合广告的特点,倒也相符——小区里是男女老少都有嘛。但目前渠道的组成,则是商超为主。上千家(新闻说是3000家)经销商、代理商无法完成产品的全国铺货,小曹不得不怀疑经销商的地域组成或是实力。
在深圳的同学说各个便利店、商超都找不到恒大冰泉;湖南朋友说在街道零售店见到恒大冰泉,却是放在冰柜的最底层,而当地沃尔玛、步步高等商超则没有;加上小曹在日照也找不到恒大冰泉,可算这一怀疑的佐证。
对这个怀疑小曹没有能力继续分析了。能做出的结论就是,经销商代理商和农夫山泉、加多宝的经销代理商有一定差距。当然这两家企业深耕渠道多年,恒大自然不能与之抗衡,除了花钱的力度。
噢,还有一种可能,恒大如果铁心自建渠道,是否会用当地的直营店来限制商超、特通,导致铺货效果差呢?
面向全国打广告,消费者却到处找不到。20天13亿,只打广告不铺货,学万宝路呢?还是觉得小米用**搞饥饿营销火了,自己也想搞一把?
综上,小曹认为恒大冰泉的渠道短板严重。自营渠道需要较长时间成长,代理商又比不上行业领头羊,巨大的产能和粗放的广告则会严重影响恒大的利润与现金流。
小曹以为,恒大冰泉应该立足地产,稳扎稳打,以点带面,逐步扩张。既然打算做自营渠道,希望矿泉水的利润将来超过房地产,就更不应该贪功冒进。立足广东,或者东三省,自营点带渠道,进而拿下全省,华南、华北,然后全国,似乎更加稳妥。
依托地产进行全国铺货的成本很高,对于没有做过快消品供应链控制的恒大来说更是难题。当然做地产的在各地找个中转仓库也是分分钟的事情,再说人家做房地产的20天花13亿打广告玩的主大概也不在乎那点物流成本。
57亿只是订单,不是销量。许总拿着订单放3年销售300亿的卫星实在不应该。这个步子有些大,但不用担心恒大扯着蛋,因为恒大根本迈不出300亿,渠道不允许,市场也没那么大,只能一点点挪。
恒大冰泉的品牌困境
和农夫山泉、加多宝,或者康师傅、娃哈哈不一样,这些做水的企业,都在饮料、食品行业打拼多年,在良好的质量、口碑以及渠道的基础上做出的品牌。恒大则是房地产起家,隔行隔山,如此大跨度的转行,而且还是进到肚子里的东西,难免让人不放心。何况,房地产企业总会被人贴上暴发户、高利润、黑心钱、圈地强拆等标签,企业形象上先低人一等。而且,恒大房产的质量毁誉参半,再来做水,令人堪忧。
史玉柱虽然跨度大,但都是在一个项目成熟之后放手,专心投入另一个项目。恒大转做矿泉水,而且希望将来水的利润超过房地产,恐怕是无奈之举:房地产市场可能饱和,利润增长放缓,而且恒大负债率接近60%,急需一头「现金牛」,快消品先款后货正中其怀,故此借「势」做水。
矿泉水的名字叫「恒大冰泉」,是有继承「恒大」品牌的意思。但「恒大」这个名头,未必能打动中高端消费者。
一来这是房产品牌,在中国做大房产不单纯依靠设计、建筑、物业等等「硬实力」,还有很多「软实力」。房产品牌代表不了企业对质量、管理、品质的要求与标准。恒大房产质量毁誉参半,对追求品质的消费者是一层心理障碍。
二来这是足球品牌。许总苦心经营无非是「金元足球」的玩法,只不过把球队、球星的赢利点放在了房产上。球队各种比赛、媒体中的亮相为恒大带来了很好的宣传,但限制了受众,这对卖水的价值太小。这或许是恒大冰泉要再找成龙、范冰冰拍广告的原因。
三来是品牌流行度和美誉度。知道恒大的,要么是当地有恒大的房产,要么是中国足球的球迷。我们来数数恒大赞助的电视节目……嗯,还是来看各种捐款吧。近些年天将大任于吾国,很多企业一捐成名。恒大似乎也不赖,虽是以「万」为单位,但也比肩农夫山泉。
所以小曹认为,「恒大冰泉」的名字不好,「恒大」二字对卖「冰泉」的帮助有限。房产出现负面新闻,容易影响水的销售;现在的流行度多是足球带来,弱点明显;专心打造「冰泉」,又脱不开「恒大」二字,一起步就把「恒大冰泉」困在了笼子里。
很多人说恒大借水来囤地炒地产,小曹认为可能行很小。前面说了,做水是不得已的借势之举,不另选名字直接沿用「恒大」,加上那么大的广告力度,更像是提升「恒大」这个品牌。这与其自建渠道为主的思路也大致相符。
一是有恒大地产就有恒大冰泉,冰泉既是地产项目的附加值,也是恒大的现金流;
二是卖向全国的冰泉提前为地产铺路,地产立项前就能先获得大量健康与高端的口碑。
但这种粗放的、不注重渠道建设的地产模式,又陷入了渠道的困境:亚冠热过了,高额广告投完,渠道却没有建设完成,没有渠道产品就没有铺货、没有销量,没有销量就没有消费者,没有二次购买,何谈品牌?
这就是小曹想说的恒大冰泉的品牌困境:一个是「冰泉」的品牌困境,品牌跳脱不出「恒大」的影子;二是地产模式的品牌打造方式,难以建立品牌。
卖房子和卖水终究是不一样的。
买房子,看完地段看价格,看完价格看户型。拿到好地段就是实力,盖出好房子就是品牌。而矿泉水不一样。
恒大可以把牌子打的很响亮,世人皆知,像王老吉那样,但没有强大的渠道支撑,这种「喊出来的」品牌只是一个空壳,并没有实际的经济效益。
因为渠道,因为定位,因为还在笼子里的品牌,小曹认为恒大冰泉前景堪忧。忧的不是恒大冰泉无法存活,而是难以完成3年300亿的跨步,甚至消化57亿订单都需要时间。
而说,则是因为前面说恒大借「势」做水的「势」。
先是雾霾问题,再是杭州自来水的问题,加上媒体正导加误导的宣传,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对饮食更加挑剔。对于天天要喝的水,人们的要求会越来越严格,好水的销量、需求量逐年增长,这是做水的第一「势」。
国内通胀有严重的趋势,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价格越来越不是问题。4元水会逐渐变为廉价消费品。就像十年前买杯咖啡很小资,现在喝咖啡像喝水;国内高端的斐济,就是国外的农夫山泉。这是做水的第二「势」。
恒大的地产优势,大概能算第三「势」。
综上,恒大冰泉前途未卜。全国范围做大有难度,但也不会死掉,部分地区可能活的很滋润。
上述分析和结论都是基于恒大冰泉目前的新闻、见闻等做出的结论。若是恒大改变战略,优化战术,未必完不成300亿的目标——当然要先好好教育一番市场,打开4元水的需求。
唉,果然是三脚猫功夫,写这5000字着实废了番脑筋。回头看看,不甚满意。需要学习的还很多,以此文做个水平标准吧,看以后进步如何。
小曹同学博客原文链接:http://www.imxiaoc.com/qiantuweibu-hengdabingquan.html
496555964@qq.com- 该帖于 2018/11/14 9:24:00 被修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