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百货店|MALL -  贴子
2607  |  3

主题:莫叹万达百货命运多舛 因为它实则“寿终正寝”

吴明毅

积分:13604  联商币:8011
  |   只看他 楼主

伏夜漫漫,无心睡眠,夜游朋友圈,忽见一文,名曰:”刚关掉大歌星,万达又要清理它54家百货了?“突文兴大起,遂作此文,以慰长夜。

——题记。

三伏第一天,怎一个热字了得,窗外虽时有小风徐徐,但却无甚帮助,反更添燥热,就如当下之股市,虽连日千股涨停,但股民却越发提心吊胆、不知该乐或该忧;亦如今时之实体店,从盆满钵盈到勉强吃饱,连《人民日报》都惊叹曰:“实体店还有未来吗?”,不禁令人无限唏嘘;朋友圈也恰在此时如商量好一般出现了一条“万达要清理它54家百货”的消息,不知是真是假……但明毅认为,实体零售当下确遇困境不假,但此困境亦是转机,不日必将否极泰来,触底反弹。而万达对于其百货业态的清理亦不是由于零售业的衰落,实则是其已完成既定历史使命,算是寿终正寝,即便真是“丧”亦是”喜丧“。为何这般论断,请听我慢慢道来……

万达百货自降生之日起,即注定了其高开低走、停盘摘牌的壮烈命运,而这一切的荣辱兴衰实则由其”生父“一手造成,抑或说是导演而致:万达百货在诞生伊始,非常像是一喊着金钥匙出生的宠儿,不日必将呼风唤雨,但实则不然,它其实只是配角,是试金石,它在万达的整体战略蓝图中更多的是以完善功能业态而生,所以在许多方面都倍受限制,难展身手。

一言及此,就不得不借用一下互联网的”标签定义“了:shopping mall与百货店最大的不同在于其追求与导向不同,shopping mall最大的特点是”好玩“,它更是为满足大众日益高涨的休闲娱乐及释压需求而生,所以消费者对它贴的标签就是”休闲去处“而非”购物去处“;而百货店则恰恰相反,百货店的诞生是为了满足大众日益多元的购物需求,追求的是一种对时尚的引导与诠释,因此消费者给百货店贴的标签是”购物“亦可是”休闲“,但购物一定高于休闲。渐渐的,大家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shopping mall人气旺,但都集中在餐饮、娱乐,百货业态往往很惨;而百货店虽逐渐日薄西山,但品牌商亦能勉强吃饱,甚至小有盈余,究其原因我认为确为”标签“所致,因为去mall是为了休闲的,带着玩的心去的,也带着玩的钱去的(不多),怎有闲心购物?而去百货店时,则就是带着买的心去的,看到了心仪的东西怎会不买?


由此我们即可明白,百货之于万达很难兴旺,其历史使命即为彰显万达广场业态齐全而生,若真能打开一片天,或能寻得一线生机,如若不能,则必然消逝清盘,退出历史舞台。

为何我说万达百货的消逝是寿终正寝、是喜丧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万达百货已完成甚至超额完成其历史使命,帮助初生时的万达广场自然而然、理所当然的切入了零售市场,走进了消费者视线,引领消费者走进了万达广场并逐渐接受、喜欢上了shopping mall;

2、万达百货为万达广场的未来发展辩证性的指明了前路,大家可以回顾一下,其实每次指明万达广场升级方向的正是万达百货,只不过这对于万达百货而言是自戕但它却无可奈何;

3、万达百货为万达广场聚集了一批资深零售人,这些人大多在传统百货业摸爬滚打多年,深谙零售之道,虽万达百货最终难免寿终正寝,但这批人却将是万达的一笔宝贵财富,后必将发挥更大功效;

4、万达百货为万达积累了一大批百货品牌供应商资源,虽最终绝大部分难免不欢而散,但大浪淘沙,最优质的却被其保留,用于不断扩充现有业态,提升整体业务收入。

不觉间一气写了这么多,但其实我真正想说的是:别人看轻自己不可怕,重要的是别连自己都看轻自己,实体零售业的春天已然不远,只要我们坚存信念,做好自己该做的事,那这星星之火必将燎原!

三伏首夜之作,天热心躁,难免呓语,海涵莫怪!

作者:吴明毅

作于2015.07.13 23:55

- 该帖于 2015/7/14 10:18:00 被修改过

甲方&乙方

积分:4533  联商币:1435
  |   只看他 2楼

万达百货SJY总走马上任时曾说,万达百货搞不好,就是人的问题,原来那帮人,只会耍嘴皮子,你让他去MBA讲课行,实战不行。

资深小推车管理员

积分:60  联商币:70
  |   只看他 3楼
RE:莫叹万达百货命运多舛 因为它实则“寿终正寝”
引用“ 甲方&乙方 ” 发表于 2015-07-14 15:24 的帖子:
--------------------------------

万达百货SJY总走马上任时曾说,万达百货搞不好,就是人的问题,原来那帮人,只会耍嘴皮子,你让他去MBA讲课行,实战不行。

SJH?还是SJY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