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到今年,菏泽本土超市的拓展脚步已然放缓或停滞不前,更多的是外来尤其是温州永嘉和丽水青田这两个县开超市得较多。之前,一个乡镇过千平方的少之又少,现在基本上每个乡镇都有两到三家三千平方级别的超市,更有甚者如龙固镇,一个乡镇上超过两千平的超市有五家,大义镇甚至单个商超面积达到了八千平方米,拓展速度之快、面积之大,让见惯了零售商超惯性发展的我们也不禁动容,当然,这种发展有其自身原因,也有外来因素,可是,平均人口也就四到五万的菏泽乡镇能承受得住这种体量的商超吗?
去年中旬,成武县城一家超市歇业,郓城开元超市及下属乡镇连锁店相继转让闭店,旺克隆超市乡镇店多家经营不善关店,部分超市老板无论本土还是外来放出消息转让转租,更有甚者,一些个别店铺一夜之间人去楼空……,这些信号,或许是星星之火,但谁又能保证,这些星星之火不成燎原之势呢?
菏泽的超市,尤其是乡镇超市,起于十年前也就是2005年,在2010年左右经营最为辉煌,但真正开店成爆发态势,还是在最近两年。前年时候,我就预言,菏泽超市会在这两年市场重新洗牌,超市得发展会更为艰辛,店铺要么整改提升要么转行闭店,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 竞争加剧,毛利下降
超市行业现在流行一句话:做超市得都是活雷锋。加上之前四川内江胡萝卜事件,让超市利润彻底走下神坛,露出真容。相比超市兴盛之初,前台毛利轻松过20%,这还不算丰厚的后台利润,现在很多超市把毛利甚至控制到了不到10%的地步。毛利的下降直接原因是竞争的激烈,店多到对门开和相邻开成为常态,老百姓不用进超市,站门口开宣传屏就知道谁家便宜进谁家,在这种环境下,老板们普遍通过现金自采维持生存毛利,成为名副其实的“蓝领老板”。
二、 成本上升,招租难涨
之前,乡镇上有一家400平方的店算是大店,现在,千平不算大,直冲万平规模。而且,这种体量竞争,不仅仅存在于本土商超与外来商超的竞争,还有不同地域的外来商超之间的竞争。租金随着竞争也水涨船高,加之大家互相抬价,所以租金成本成为重头。而且相当一部分的早期商超,租金合同在当下相继到期,前期签约租金都较低,房东代偿性的加租让零售商超也难以招架,闭店了事。另外,体量增大,前期投入就会几何增加。但随着电商的发展,物流下沉深入到乡镇,服装、银饰和家电行业受冲击很大,特别是大众服装行业,致使一部分超市想通过招租来分摊租金压力越来越难,这种现象从去年11月份以来,尤其明显。这也致使一部分超市内服装租赁商户要求降租甚至闭店。另外人工压力也在加大,虽然钢材的下降使铁质货架成本有所降低,但无法冲抵租金等项目上涨压力,空置率的加大,迫使一部分老板选择关店转让或者转行。
三、 产业调整影响
巨野龙固镇因为有一煤矿,经济相当发达,煤炭生意最火的时候,在煤场上班的人员过五千人,占龙固总人口的10%,这批人的消费力直接拉升了当地的经济,餐饮、住宿、商超都相继而起。而当国家调整煤炭产能之后,餐饮业应声而落,两家超市濒临倒闭。与之相似的还有成武的某些乡镇,因为靠大蒜等经济作物,品种过于单一而且不稳定,所以零售商超的日子也如过山车,在高峰时候大家挤进来,现在市场冷了,出去就异常艰难了。
四、 炒作日趋理性和透明
温州永嘉和丽水青田的部分超市投资商,他们考虑的是开超市、炒超市、卖超市、再开超市。虽然套路一样,但两者的经营理念有所差别,永嘉的喜欢大投入大回报,青田的喜欢低投入慢回报,但不管何种模式,他们经营思路和战略定位都是短期的,不是以长久发展为经营根本的,经营一帆风顺还好,倘若一遇到风吹草动,或者在股权的稀释转让过程中,后来者往往更加躁动,更加不利于超市得经营,所以对于商超的损耗也就越大,闭店恐怕是他们不愿意看到但在无人接盘的情况下也不得不作出的选择。不过随着在菏泽开店的永嘉青田人越来越多,市场的容量和消费力他们看的也就越透,可以执行股权转让的操作空间也越来越小,所以市场回归理性才是根本,但一时的投资,即使撑也要把固定折旧清算完了才行,这大约需要两大三年的时间。
五、 经营理念保守
本土的居安思危,外来的气势汹汹,大家都在拼体量、拼价格、拼地段、拼资源,但很少拼管理的。其实虽然不是猛龙不过江,但过江的猛龙不一定开超市开的好,他们在本土的经营思路也是相当粗放,很多是开小体量的便民店,只不过融资相对容易,加上南方人特有的胆略,来北方掘金。可是这种店大家做出来大同小异,仿佛工业流水线生产的工业产品,加之一些策划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照猫画虎的进行操作,导致相继开出的超市缺乏个性和企业文化,老板们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也很难从超市得定位和经营中得以体现,过于保守和单一的经营管理,导致大家除了最原始的价格这种冷兵器相接,其他的就不会了。所以会导致两个极端,一方面大家加大投入,软件硬件都提升,一方面就是关门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