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朋友从香港回来后对香港和内地的差距发了很大的感慨,他说有个很普遍的现象:在内地有"沃尔玛一公里死亡圈"说法,而香港没有大型超市,街头到处是小店,尤以三四十平米居多。什么原因呢?在我们看来税收是其原因之一,经济学家郎延平曾经计算过中国内地不管大小超市都要交5%营业税,17%增值税等共15项税,而香港只缴17%利润税,而且是赚钱之后才上缴,坚持与民分利,藏富于民。这只是差距之一。大家对于便利店和超市在中国内地的发展状况还有什么好的看法?
在内地随着改革的深化,内地的税收是否会有变化呢?伴随人们个性化的需要更加强烈,在未来的几年里,大陆的便利店会不会增多呢?便利店如果增多将引起多少相关的行业发展呢?每个企业领导者都需要高瞻远瞩,随时做好调整状态的准备啊。。。。
这个帖子,两天前看到的,一直想回。今天终于弄出时间了,简单谈谈我的看法。
1.关于税负问题。税负绝对不是大型超市和便利店的的问题。大超市该有的,便利店也有,大超市没有的,便利店肯定没有。(这个是建立在都是合法纳税的前提下,实际上,便利店的应税率远小于大超市)。我个人意见是,不要太相信郎的说法,他太有色眼镜了。中国的税负,绝对是低税国家。(备注1)中国税的问题,是间接税为主的问题,是税负不公平的问题。当然,hk税低很多,但hk本身就是免税港,拿hk比不合理。
2.大超市在中国远远好于便利店的现实,在我看来是国内流通业发展的必然阶段,因为大超市的优势在于采购成本,商品多样,劣势在于租金承受能力低,我在北京,现在北京的大部分地区,步行15分钟,基本都有大型超市,从某种意义讲,大型超市已经部分承担了便利店的任务。产生这种原因的本质,在于原来的商业网点管理条例,要求的社区商业交付,而且标准还提的较高,这种方式造成了繁华区内出现了大量的廉价网点,特别是10年前零售业全面对外资开放,这10年中,外资超市签下了大量低租网点,当这些网点到期后,再次的签约,可就不见得还能是低租了。近年来,逐渐出现的超市关店,都或多或少的与超市不能承担租金有关
3.从长期看,国际上,从来没有发达国家的商业零售会出现中国这个样子,大超市在城市中心区开的如此密级,大卖场是承担不了高额租金的,都在郊区开业,城区内全部是对租金承受力较高的便利店和生鲜超市。中国目前的乱象是商业发展的一个阶段而已。
备注1:http://t.cn/zY11Gqh这个是各国税收占gdp的比例,中国绝对是主要国家中的低税国家。不要看网上的什么税负第二,都是胡扯,有的学者还要把土地收入算入税负,这也不能说完全对的
2014-04-08 11:07被设为骨贴,积分加20,金币加4日本是有大店法,控制大店开业,但好像针对百货多些。
北京在2000年的时候,想立,后来利益没协调好,给废了。
我听说的大店法好像只有法国还有,hk和台湾也有控制大店的法规?
如ls了解以上问题,或者有针对大店的其他想法,还请指教,万分感谢
个人认为目前的处境:
1、目前是处在租金高企的峰值阶段,租金过高无论是便利店还是大型超市均为不利,但整体便利店的生存空间要灵活一些。
2、电商对传统大卖场的冲击还只是开始阶段,将来电商的管理、信誉、品牌得到进一步提升后,传统的大卖场还会被不断的蚕食。
3、税负问题,有人说中国的税负不高,我认为是不是高低问题,而是合理问题,电商很多还不需要乱七八糟的税,以进口的商品为例,如果从线上购买相同的商品可以低至六折,因为线上很多都不需要交税。说不高的人,请回答物业租金高企中的间接税负占比又有多少呢?在经营为亏损的情况下可以少交税吗?连锁便利店更不敢在税收方面打折扣,也没有个体经营户灵活。
未来的发展:
1、不专业的人体经营户性质的便利店会持续横行天下。
2、连锁的便利店做足各项服务,在盈亏平衡点上继续探索利润点。
3、持续增多的便利店、生鲜类超市抢占各个小区经营,生鲜类超市在市场的夹攻下小有空间。
4、N年后在国企背景的零售业大佬建言后,税负得到调整,市场经历大洗牌,各种收购、挂牌、加盟整合这个终端零售产业,原本没有计入国民消费的个体户被整合,国民消费从数字上得到提升,一片歌舞升平,间接税还是让人看不到,却要掏腰包的存在着,一至到我们每个人不再需要消费(当然我们更期待税收制度的变革,减少贫富差距,而不是间接的平均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