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商网消息:据搜铺网报道,中国的城市建设和零售业在历经二十余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市场基本面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各地新兴商场大量崛起,店王主力商场不时易位,城市热门商圈迁移也时有发生,商场的品牌组合更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全国大大小小的百货商场和各类购物中心总数早已超过一万家,另一方面,由于规划无序、同质化竞争严重,品牌商尤其是新兴品牌面对纷纷崛起的各地商场项目,在选址时往往眼花缭乱而倍感困惑,选址评估难度也越来越高。而商业地产发展商在各地跑马圈地时,面对大量同质化的竞争对手,同样深感困扰。究竟,这是机遇还是陷阱?《中国购物中心和百货店王榜》报告试图解答这个问题。
鉴于商场不应以档次高低论高下,故本文将年度总业绩按40亿元以上编为第一梯队超级王中王,30-39.9亿元之间的编为第二梯队超级店王,20-29.9亿元之间的编为第三梯队店王。此外,本文还将列出部分业绩在14-19.9亿元之间的店王潜力之星和9-13.9亿元之间的店王预备队,供读者自己从中选取合适的参照组样本和借鉴对象。
此番,搜铺网商业地产研究中心千方百计动员各方力量搜寻了成千上万个数据整理成此篇报告,但由于各地商场的统计方式和宣传口径并不统一(因为近年来,国家内贸局商业信息中心已不再发布《年度中国100家大型百货商店业绩排序》),所以百密一疏,注定难免稍有错漏。也许在外界看来,此项研究吃力不讨好,但我们仍然力求此份独家报告能够尽可能的探究并还原商业丛林深藏的店王真相,并希望借此机会抛砖引玉,引发各位商界朋友的思考与讨论。
TIPS:数据来源及数据标准说明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各商场的业绩数据来源包括上市企业年度财报、各地商业协会拥有的相关数据(如上海购物中心协会、上海市商业信息中心、广州商业总会、深圳市零售商业协会)、各地市区两级政府部门相关统计数据、各企业官网、全国相关媒体的有关报道、商业地产研究机构内部数据及联商网和搜铺网网友提供的数据等。在此特别鸣谢各位朋友的鼎力支持,如有纰漏尽请谅解。
由于统计方式不同,因此不同的口径得出的数据相差较大,例如,深圳茂业华强北店财报的专柜销售所得款项为17.4亿(含税但不含券),而业绩统计数据为22亿;南京金鹰新街口总店财报的销售所得款为35.4亿,而业绩统计为40亿;武汉广场年报营业收入29.7亿,业绩统计收据为34.5亿。另悉,申银万国证券公布的长春欧亚卖场、长春欧亚商都2013年分别实现收入23.77亿、29.23亿元(既不含税也不含券),而相关统计数据显示长春欧亚卖场、长春欧亚商都2013年业绩分别是95亿、53亿。此外,少量购物中心商户为减少业绩分成(或为避免日后涨租),上报给购物中心的业绩存在少报漏报现象。这些因素导致业绩数据的判研更加错综复杂。
故本报告着眼于中国购物中心和百货行业的整体趋势研析,而非城市论坛或股市财经论坛,请读者们勿拘泥于一城一地的数据,更不必硬性比较各大系统商场的经营业绩。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市场瞬息万变,以下表格报告仅代表2011-2013年的情况。购物中心和百货商场之间的竞争就像一场永不落幕的长途马拉松比赛,各个不同代系的新老项目不仅要比爆发力,更要比耐力和新形势下的市场适应性。市场千变万化,造化弄人,各项目的业绩此起彼伏,3年后,城头变幻大王旗,年业绩20亿以上店王榜势必有不小的变化,且看将来的新上榜与落马者。
注:红色商场年业绩为40亿以上,蓝色商场年业绩为30-39.9亿间,黑色商场年业绩为20-29.9亿间。(请点击查看大图)
(欲查看更多榜单内容,请登录搜铺网查看!)
台湾商场龙头企业原先一向是百货集团的天下,但2012年起百货业持续小幅衰退,2013年成长幅度最耀眼的是台北101购物中心和高雄梦时代DREAM MALL。而香港的百货业早已不是购物中心的对手,香港除了21家20亿以上购物中心店王外,10-20亿间的购物中心另有不下20余家,而20亿级的百货店王只有2家,10-20亿级的百货商场也不足5家。
(来源:搜铺网商业地产研究中心 以上内容节选自第26期《零售不动产》杂志,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