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发现逛超市的时候自有品牌突然多了起来?
据统计:欧美、日韩的零售企业自营商品比例超过了30%,欧洲超过7成的消费者认为自有品牌是值得信任的。沃尔玛、家乐福都开始大力发展自有品牌。
零售超市拥抱自有品牌,真的能盈利吗?消费者真的会买账吗?你对零售超市大力发展自有品牌怎么看?
>>参与投票:超市纷纷发展自有品牌 你怎么看?
>>参与论坛跟帖,精彩观点将得到1-100个联商币奖励!
>>参与联商博客《观点约架》专题投稿,将得到100个联商币奖励,上不封顶!
投稿请戳:http://www.linkshop.com.cn/z/debateFirst/?SubId=1235
活动已结束,感谢参与,获奖名单请看第35楼~
galiztb投票选项(单选) | 票数(百分比) |
不少企业选择做自有品牌,可是始终确实专注在贴牌这个基础上。一般自有品牌的道路都是找一线品牌商品做,没有利润,于是没有办法,就找到二线品牌来做,二线品牌又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牌子,于是就去找到大厂,大厂不在乎货量,于是没有办法就找到一些比较小一些的厂子做。找到小厂后就制定要求,制定标准,然后就是只管订货。等于说人工、设备、场地都是别人的,你只要产品。而且也保证了足够的利润空间。有了品质有了利润,厂家有了出货量,自然就能比较完善的生存下去。
但是自有品牌为什么一直发展的不好!最主要的是,从包装到品质上零售商始终没有将这件事情当做一个非常有钱途的事情来做。要么就是包装的非常丑售价也很低,利润不高的生存者。要么就是包装的还不错,售价定的和一线品牌持平,就失去了货量。
要是有把自有品牌当做包地来做,或者说把自有品牌独立出子公司来可能会又不一样!毕竟这是中国的国情趋势导致的。
自有品牌始终要选能出销售的分类,不能出销售,不能保证质量,不能保证货量,不能保证支持。自有品牌这件事情还是暂时别做了!做好分类商品才是最好的现有途径!
2015-06-19 11:39被设为骨贴,积分加20,金币加4这个问题还有另外一个方面的问题。去年联商给介绍了铃木敏文的书籍,看了以后有了兴趣,于是买了很多他的书。那么来了一个问题,便利店自己搞食品研发,是可行呢还是不可行?答案是,如果这么思考问题,是不会有结果的。铃木敏文在他的书里介绍了一些案例,一开始不可行,后来可行了。这里面有一个基本的方向性的问题,你做这件事情是从卖方的利益方便出发来做,还是从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来做。其中讲到一种米饭,他们做不出来好的口味,原因是没有设备,没有就引进好啦!节约成本没有这么节约的。为了把鱼的口味弄好,费了很大的力气从产地到运输到加工。为了让拉面有一流的口感,否决了食品开发人员十几次的实验~~一件事情本身没有“行”或“不行”,研究这个总归是没有好的答案的。因为你总会发现,历史中有的行了,有的不行。行了的里面,也有开始不行后来行的,也有开始行,后来不行的。问题的关键在于,以这个食品为例,我们的顾客都喜欢吃自己喜欢吃的东西,那么就要研究顾客吃的规律,怎样迎合才能获得他们的认可,每天只想这些。自有品牌行不行啦,干掉二三线品牌啦,不需要考虑。如果你做好了,说不定一下子成了一线品牌了。
2015-06-19 17:27被设为骨贴,积分加20,金币加4在对于自有品牌方面,欧洲和日本的差别是非常之大的,在欧洲自有品牌的商品高中低端都有,生产商也是卡夫、亨氏、雀巢这样的一线品牌的生产商,而且自有品牌的品质往往高于一线品牌,这些都是有官方公布的调查数据,因此自有品牌无论是价格还是品质是得到顾客的广泛认可。
而中国的情况更接近于日本,单比之基础更加薄弱,重庆市场上自有品牌做得最好的肯定是沃尔玛了,但是大家看看,沃尔玛的自有品牌集中在哪些品类?生产商都是些什么企业?敢不敢跟一线品牌相PK?除了价格优势还有什么?如同大久保恒夫先生所说的,在日本自有品牌商品的价格优势如果低于20%,那么大多数顾客还是会购买一线品牌商品,因此自有品牌在日本超市的占比只有5-10%,而在欧洲超市可以达到30-50%。
2015-06-23 14:24被设为骨贴,积分加20,金币加4自有品牌,一般以畅销商品、保持期长、周转率快为主,考虑自有门店的销售额,对相应的分类细分,找准高销量的单品或小类,仔细算好进价和售价,质量一定要把关,价格也不要做的没有空间,要不会没有很长的生命力的。自有品牌的商品是战略方面的先行,对规格、包装、定价、陈列位、促销都要优于同类竞争商品。比如非食品中的保鲜膜、一次性杯子、食品中的休闲散装、生鲜中的水果等等。都可以考虑做PB,但首先要求自己重视门店销售,没有销售就没有毛利,不要认为毛利高就怎么,前期阶段是跑量,量上来了,市场就打开了,那么后期相应的调价、改规格、换包装、促销等等就水道渠成了。
2015-06-23 14:26被设为骨贴,积分加20,金币加4这个观点同意,品项的差异化,需求度,商品属性的精准定位,老沃一类做的比较好些。不要为了做而做,为了需求和市场变化而做。
PB不等于OBI贴牌,没有超越正常自营商品的功用和渠道维护,自有品牌就成了鸡肋。 人云亦云,似是而非的东西。
市场纷乱, 变化良多,希望大家都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发出自己的声音,中国零售还有中国自己搞,他山之石,参考吧。
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关注论坛,和长期付出,白狼拜上,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