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博文选编 -  贴子
1785  |  1

主题:超市发李燕川:目前实体店做生鲜会更强势

许一个诺

积分:276  联商币:138
  |   只看他 楼主

联商网消息:8月7日,超市发董事长李燕川做客今日头条财经频道和联商网联合推出的“对话·零售人”微访谈栏目,就超市行业、新零售等话题发表看法。

李燕川认为,现在经营超市,设备、资金等都不算难点,最大的难点是人,包括员工、顾客。员工对企业满意了,才能更好地服务顾客。

谈及超市发客群,李燕川表示实体店客群以中老年为主。正在上学的或者刚毕业的年轻人可能不会在家做饭,强拉他们进店可能达不到效果,付出回报不成正比。要等待他们成家立业,真正进入到社会生活后才有可能。对于老年人群体,他认为,很多老年人的消费能力非常强,客单价比年轻人高,老年人消费大有潜力可挖。

关于生鲜新零售,李燕川表示,目前看来生鲜新零售企业都不是太成功,未来应该会有成功的,但当前阶段可能还是不行,实体店做生鲜会更强势。“你看人们的生活习惯,买生鲜或其他食品时还是觉得要看到这个东西、或者能保证它的质量才买。现在一些电商在这方面可能还是比较欠缺,有些商品质量差,运输中服务意识不够、损耗高。”

以下为微访谈实录:

《联商网》:近几年新零售概念很火,很多零售企业都称自己在转型新零售,开了所谓的新零售门店,对新零售您怎么看,对这个现象您又怎么看?

李燕川:最近这两年都在谈新零售,但是对于新零售这个概念,很多人没有弄清楚。这个概念是马云提出来的,很多人都认为名人提的就很有道理,但实际上马云也没有解释清楚。现在大家普遍认为,新零售的概念是线上加线下,全渠道运营。前几天我在一场演讲也提过,如果按“新零售”的概念来看,我们应该是传统零售。但我们跟美团、饿了么、京东到家也在合作,虽然我自己没做线上,但他们在帮我做线上,那我叫不叫新零售?所以我一直认为,新零售也好旧零售也好,从零售角度来说,无新旧之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零售发生变化,其实应该叫零售的迭代,需求的迭代。所以超市发提出,零售无新旧,需求有迭代。不跟风,不折腾,做自己。

现在行业里新零售扎堆、谈概念、炒作的现象很多,而没有实实在在坐下来研究顾客。不管是新零售也好,传统零售也好,都是概念而已。无论是哪种零售,都要把自己的目标客群定好,研究透顾客群体的购物心理、购物行为、购物习惯。

《联商网》:超市发之前提出要做“千店千面”的店铺,根据地理位置、周边人群属性的不同,打造不同功能的门店。“千店千面”改造的效果如何?有给公司带来明显的效益提升吗?

李燕川:有的是很好的,比如说北京海淀区的学院路店。学院路店原来的效益也不错,每天营业额大概有四十多万元。调整店铺之后,定位更准确了一些,有年轻化倾向。目前店里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占店的53%,这个占比在所有店里是最高的。再看调整后的销售情况,原来这家面积是2400平方米,拿出300平方米做了个便利店,里面剩2100平方米超市,现在一天能卖到50万元,销售额是上升的,客流也在上升。所以这个调整带来的效益还是挺明显的。

我们2016年提出“千店千面”,现在对应的店铺已经有20多个了。店铺会根据周边人群的属性定一个主客户群。比如学院路店是给年轻人定的。海淀的双榆树店主要是面向30-50岁的女性,它的定位就是打造一个温暖的家,里面的商品更全一些,与家庭有关的更多一些。像玉泉路店打造的是京范儿超市,有红墙绿瓦、窗棂窗花、鸟笼等设计元素,除了卖果菜还卖老字号以及老北京食品,打造成一个老北京老人的生活场景。

《联商网》:前两年超市发和罗森合作,在北京开了不少便利店,现在双方合作的怎么样了,合作中有哪些需要磨合的地方?

李燕川:我们从2017年开始合作,目前已经开了23个店了,合作很愉快。跟罗森合作最好的地方是学到他们对单身、年轻顾客的分析以及他们对商品结构的调整。他们跟我们合作,是看重我们的国有背景,老百姓对超市发品牌的依赖性。目前合作没什么大问题,只是开拓速度要加快。

其实现在世界上最好的便利店都在日本,像7-11,罗森等。7-11做得也不错,但它跟我的有些观点不是很相似,它改变得地方比较少。罗森做了很多的尝试,比如面向女孩子专门开粉色主题的便利店、在医院开一些社区店等。我们超市发一直在提千店千面,我觉得这跟罗森的理念很相似。当时我跟罗森中国的总裁三宅示修聊得很愉快,很契合。另外我觉得罗森商品结构更新很快,两三周就会推出新品,这个正好是我缺乏的。因为我们一直研究的是家庭消费,很少研究单身群体或者年轻人的消费。我们自己没有研究过年轻人,所以我们愿意合作、学习。

《联商网》:您曾在之前出席活动时表示,老年人是超市发实体店的客群,费力拉90后、00后可能拉不进来。但也有新兴零售企业看好这一群体,越来越多90后已经组建了家庭。您觉得未来超市行业的顾客群体仍然会是以中老年人为主吗?

李燕川:我觉得实体店客群以中老年为主,这个中年是指结婚后的一些人,他们会回家做饭,所以要去店里买东西。当然现在部分90后已经成家了。其实我还有句话是“等待他们长大”。正在上学的或者刚毕业的年轻人可能不会在家做饭,可能90%基本上在网上买东西,强拉他们进店可能达不到效果,付出回报不成正比。现在我们为什么要跟京东到家、跟美团合作?年轻人不到我们实体店里来,那可以在网上买东西。但是真正进实体店的人中,年轻人是很少的。依然要等待他们成家立业,真正进入到社会生活后才有可能。

《联商网》:您对老年人群体是怎么看的?未来超市发可能做专门面向老年人业务吗?

李燕川:现在中国的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另外,很多老年人的消费能力非常强,跟年轻人相比,现在老年人客单价占比挺大的。从实体店来看,很多年轻人追求便利,进来买个面包买个水就走。老年人要买点健康的食品、新鲜的果菜,客单价七八十元。年轻人客单价二三十元。所以老年人消费大有潜力可挖。此外,我们没有研究透老人的消费行为,现在六七十岁的人注重的是健康,没有说非要把钱留给儿女等等,他们的消费观念跟上一代相比有所改变。上一代老人是把钱给儿女,让儿女怎么过好日子。所以现在店里的好商品、贵的商品,老年人买的更多。我们觉得这个群体的消费潜力是很大的。

我们还真考虑过,有没有可能给老年人设专柜或者专店。我看永旺专门做过面向老年人的店,通道很宽,老人可以那儿购物、休息。其实我们也可以做一个这样的,因为老年人尤其是海淀区的老人有知识有文化,但儿女在国外,自己比较寂寞,我们想给他们打造可以交友、休闲、娱乐的场所。现在我们自己在做一些义工的工作,进入社区跟老人聊天、帮他们打扫卫生等等,跟顾客很亲近。

《联商网》:您认为做好超市最重要的是抓住什么?是定位还是商品品质还是服务,或是其他?

李燕川:我觉得现在经营超市,设备、资金等都不算难点,最大的难点是人,包括员工、顾客。现在的员工越来越年轻化,个性强,我们想着给年轻人一个可以适应下去的成长环境,尽量给他们一种家庭感。因为外地的孩子比较多,我们可能会组织一些社团活动、聚会等,让员工在公司里感到温暖。他们对企业满意了,才能更好地服务顾客。

我们现在提出了“五满意工程”,第一就是员工满意,第二是供应商满意,第三是顾客满意,第四是政府满意,第五是股东满意。很多人说零售要把顾客放到第一位,但我们的解释是,如果员工对这个企业不满意,顾客满意就是一句空话。如果员工天天绷着脸、吵架,让顾客满意是不太可能的。为什么第二是供应商满意呢,因为他给你提供的是商品,有最好的商品加合适的价格,顾客才会进店买东西。我们的排序也基本上得到业界的认可了。所以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把人抓住,让员工在店里企业满意,让顾客愿意进我们的店。

《联商网》:除了在北京,超市发在张家口、承德等地也有门店,不过数量相对较少。有考虑过以后成为全国连锁企业、在更多城市开店吗?为什么?

李燕川:不会的,我们现在依然坚持在北京。我们开店的策略是立足海淀,辐射北京,延北京张家口发展,连成线连成片,把根基做好。

其实现在在海淀的发展还有很多不足,比如海淀区北部地区、一些农村地区还没有辐射到。现在我们还没有达到那个水平,但三年五年以后一定是可以的。

企业发展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比如超市发最起码三五年内不适合在全国开店。我们没有那么大的规模,那么大的野心。还是要坚守好自己的大本营,有时如果战线过长但管理不到位,撤出的时候成本就会更高。

《联商网》:超市发涉及的业态比较多样,看到有综合超市、生鲜超市、社区菜店等等。未来超市发会将重点放在哪种业态上?

李燕川:主要是两类,一类我们叫做生活超市,店铺面积大概一千平方米左右。随着城市里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时间紧张,大卖场不适合再做了。为什么城市里的大卖场在衰落,社区店小卖店兴起?就是因为生活节奏发生变化,但人们还是需要高品质的商品,所以我们把生活超市作为重点。

还有一种业态是五六百平方米的社区菜店,主要服务于老年人。对老年人来说,距离比较近,两三分钟就可以到,里面的商品能够满足一天三餐的食材供应。未来可能主要向这两个方向调整。

《联商网》:现在有一些生鲜新零售企业,未来发展方向也是蔬菜果蔬,也算您的潜在对手,您怎么看。

李燕川:现在看来生鲜新零售企业都不是太成功。我所说的成功是它要有利润、要有盈利模式。从目前来看,还没达到。未来应该会有成功的。有人现在说无人店的发展一定不行,但或许十年八年后情况就会发生变化。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的生活发生变化,很多事情都有可能。但当前阶段可能还是不行,实体店做生鲜会更强势。你看人们的生活习惯,买生鲜或其他食品时还是觉得要看到这个东西、或者能保证它的质量才买。现在一些电商在这方面可能还是比较欠缺,有些商品质量差,运输中服务意识不够、损耗高。

【对话·零售人】联商网和今日头条财经频道联合推出的微访谈栏目,邀请零售业企业家、专家,聚焦行业发展,解读零售动态。

往期推荐:

第一期:从退市到新零售 银泰陈晓东谈百货数字化

第二期:苏宁卞农:苏宁小店进入“精耕细作阶段”

第三期:周勇:零售人心中最没底的是“效率自信”

第四期:厉玲:零售需要多样化 选边站不好

第五期:侯毅:盒马10年后达万亿规模应该没问题

第六期:每日优鲜王珺:前置仓坪效已达传统商超5-6倍

第七期:陈立平:大卖场处在长期衰退过程中

15852520708- 该帖于 2019/8/9 18:40:00 被修改过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