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商专栏:全时便利店陷入困境,留给我们零售人无尽的思考,难道便利店只有模仿外资便利店这一条出路吗?便利店一定要卖便当、三明治、寿司、饭团?便利店一定要开24小时吗?
以前认为绝对正确的事情在大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真的要重新思考了,日本便利店近期出现的几个大事件,老龄化、人手不足 “24小时营业”成为了问题,“关东煮制作麻烦废弃多”成为了话题,以前依赖人力和复杂的操作才能完成的工作都成问题……
以前,大家误认为便利店是一个低门槛行业,其实便利店的门槛很高,不是有钱、有资源、有供应链就能做好的行业,连锁便利店企业的工作是环环相扣,各个部门的专业能力很重要,部门之间相互的协调能力更是重要。
精细化管理是营运管理的第一步,先要改变人的过去惯有的特定思维
初创型企业:急于扩张,重视销售营销业务;
成熟型企业:回到初心,重视精细化管理;
在新模式建立的初期更需要认真学习的是:前辈们在四十几年前,一群外行人在日本怎样把便利店从无到有建立的过程,铃木团队在总部受到的冷遇,在美国受到的屈辱,走出这段低谷,花去了两年的时光,在经过长期艰苦磨练后,他们完成了自己独有的指南,曾经是流通业门外汉的大家共同完成了操作指南,没有照搬美国,用独创的手法取得了比美国更大的成功,一跃占据日本零售业第一的位置,我们往往只是看到的是他们光鲜的一面。
做生意就是和消费者面对面的“博弈”,用心最重要
疫情下,日本7-11便利店与其他便利店连锁店相比,销售额下降幅度很少,因为7-11对当前形势下的产品销售动向已经有很成熟的认知,通过精益的“单品管理”对店铺的商品进行调整,就是7-11常说的“顺应变化”。
只有掌握单品管理、假设·验证、数据经营的方法,才能掌握应对变化与挖掘顾客潜在需求的能力,顾客的需求是多变的,只有在持续不断的假设·验证才能发现顾客需求背后的本质,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2010年日本7-11从6款冷冻食品开始测试,推出了2-3人份的易保存、口味好、制作简单的冷冻食品,现在这个分类已经是年递增10%以上的品类了,工业科技的发展,会让很多菜品佳肴实现标准化生产,零售行业与餐饮行业的界线会渐渐模糊,不一样的就是展现方式和提供方式的不同而已。
便利店的意义就是便利,是地区的顾客所需要的时候可以购买到的日常生活中商品,也就是说没有所需要的商品的店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便利店的差异化竞争(52周MD:商品计划和齐全的商品活动),不是制作商品的零售业的具体体现,而是代替顾客购买想要的商品,并备齐商品,如果便利店不产生价值存在意义等于零,有了这种意识,日本便利店的MD技术才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店铺规范化管理绝不是形式主义
效率最高的工作就是把每一个工作所需要的时间、人员、目标、方法都用数值来进行标准化管理,这是员工养成高效率工作习惯的过程,标准化数字化的操作管理,完善的培训体系,合理的晋升制度,是企业一直不断复制管理,不断快速开店的法宝。
连锁便利店留人趋势:强化培训能降低53%的离职率,培训的价值在哪里?在于对人才的保留和培养,在于对业务的推动,在于对组织的赋能……
销售额,是创造出来的不是守出来的,要让店铺的让员工有想象力,只有不断的创造新销售额,才能获取更高的销售额。
(文/联商高级顾问团成员赵蓉,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联商立场)
- 该帖于 2020/5/14 12:33:00 被修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