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伊始,被疫情打乱了节奏的传统零售业,经历了一场被迫成长。在几乎全行业被迫闭店之际,超市行业则在随后的阶段陆续调集资源、全员上阵力保生活必需品充足供应。
展望未来,消费者的新习惯将会逐渐定式化,超市将迎来全新发展。同时,数字化浪潮下,新的零售生态已经开始重构。
现状
1.到家普及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您的配送小哥已约满。”2020年已接近尾声,但年初抢菜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网友的调侃仍是年度大梗。
在疫情刺激下,超市线上订单瞬间激增并成为常态。多家超市的线上业务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爆单、不能及时配送等情况。以盒马为例,由于外卖量的激增,平台部分时间段出现无法下单的情况。
据了解,沃尔玛、盒马、家乐福、物美、华冠等多家超市的线上订单需求也均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其中,沃尔玛京东到家的客单价和订单量双双呈现出激增态势;在客单价方面,沃尔玛京东到家对比平日近翻倍增长;整体到家业务的订单量每日以10%的速度递增。家乐福在春节期间到家业务订单量同比增长300%以上,且每日环比双位数增长。
时至年底,尽管疫情影响逐渐减弱,但超市到家订单仍然保持增长。高鑫零售2020年上半年财报显示,高鑫零售的线上业务占比进一步提高,B2C业绩占比已超B2B。一季度高鑫零售线上店日均单量超过750单,二季度的店日均单量超过950单。截至2020年6月30日,在阿里新零售解决方案助力下,拉动门店同店销售额5.7%增长,公司净利润同比上升16.8%,并为高鑫零售带来近5000万用户,活跃用户接近1300万。
2.拼团“翻红”
疫情让社区团购再次站在了风口。在不少互联网巨头携重金入场之际,超市企业同样不甘示弱。各大品牌超市也开始不断探索社区消费的新方式。
今年7月前后,家乐福招募“社区服务运营官”,以门店为依托,为周边三公里范围的社区提供服务。应聘者可以是社区的意见领袖、保安、楼长等,作为社区与门店之间的桥梁,及时有效传递需求、服务信息,为下沉市场、精准定位、有效服务提供强而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超市的拼团模式对于线下商超和农贸市场的作用是刺激消费。多点Dmall社区拼团业务部负责人荣健认为,通过微信群的强触达售卖商品,更多是“主动销售”,让用户看到、感知到,很多时候用户是“被动消费”,当用户看到打折,会忍不住下单。
社区拼团对传统商超及传统业态模式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也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它或许在透支未来消费,让消费者“囤”货,同时也在“创造需求”。
3.小店扩张
扎根社区零售的小店成了行业的心头好,各路人马拉开了新一轮的比拼大幕。在大店选址难、覆盖范围受限的情况之下,社区店成为巨头争先布局的目标。尤其是疫情发生之后,离消费者更近、复购率更高的社区消费场景,社区的小业态越来越受到重视。
今年7月,一向以大卖场为主的大润发开出首家大润发mini店“小润发”,并在一个月之内开出3家门店。几天后,盒马mini走出上海正式进驻北京;今年6月,国美首家社区生鲜超市“美+生鲜”生活超市在通州开业。采用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围绕社群打造到家、到店线下场景……
在和君咨询合伙人、连锁经营负责人文志宏表示,近几年社区商业将会迎来快速发展时期,尤其在疫情后,会进一步加速中国社区商业的发展。“一方面是城市社区化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是零售业线上线下发展的趋势。尽管线上零售看起来很方便,但是它并不能够完全取代于社区实体连锁门店的便利性。总地来讲,社区商业能够真正贴近于消费者,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围绕社区所需的商品和服务。”
趋势
1.自有品牌
在疫情影响下,生产工厂的停工让不少商品在卖场出现缺货的现象。一些经营自有品牌的企业经受住了考验,没有被断货困扰。因此,稳定且高性价比的自有品牌商品也开始受到消费者的追捧。
疫情期间,蚂蚁商联自有品牌商品销售同比增长200%;盒马旗下“盒马工坊”品牌春节期间单品日均销量最高增长10倍;沃尔玛自有品牌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约40%。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发布的自有品牌洞察报告显示,疫情期间自有品牌出现了更强劲的发展趋势,同比增长率在疫情暴发影响最大的2月达到了115%,2-6月销售贡献同比增长维持在了50%以上。随着社会运行秩序逐步恢复,5月后自有品牌表现逐渐回归稳态,7月自有品牌贡献率维持在了1.42%的水平上,保持18%的同比增长。
各大品牌零售商的自有品牌仍处于低价竞争阶段,缺乏核心竞争力。不过,疫情期间亮眼的成绩单也势必对自有品牌起到推动作用。尤其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之下,自有品牌也将迎来新的发展。业内分析认为,内循环对零售企业开发自有品牌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在过去的流通体系中,零售企业与供应商是博弈关系,流通成本过高导致商品在零售终端价格太贵了。而在内循环的体系下,零售商和供应商可以探讨一起打造商品品牌,共同降低流通成本。批发商可以开发出自己的自有品牌来输出到下游的中小零售企业。一些中小型的制造企业甚至可以放弃自己的品牌营销,专注生产产品,而将品牌的工作交给零售企业或者批发商。
2.渠道融合
面对疫情之后消费习惯的转变,线上线下融合已成为实体超市企业布局的战略重点。尤其是在以“国内大循环为基础,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之下,对于未来零售业的发展也提出了以实体零售为基础,线上线下相互促进的零售新发展格局。
实体超市在转变渠道的过程中,借助新科技来促成具有不同性的运营,选择贴合自身发展的渠道,加快超市的全渠道零售步伐。今年7月,华润万家宣布与达达集团升级战略合作,涉及全渠道履约、商品管理、用户、营销等多个领域。11月,联华超市与达达宣布双方战略合作升级,双方将在门店全渠道履约、商品管理、营销活动等领域展开全方位深度合作,并计划在2021年三季度完成旗下所有门店的上线京东到家平台。
在今年的中国零售大会上,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裴亮表示,推动“双循环”零售新发展格局,对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国家双循环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针对发展的现状和问题,重中之重是要着力打造和完善零售新发展格局的新基建和新生态。
3.数字化
纵观当前国内零售市场不难发现,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商超的必修课。物美自己培育的多点、阿里与高鑫零售、苏宁与家乐福、腾讯与沃尔玛,包括无数接入到家配送的连锁超市、便利店和夫妻店。尤其在疫情过后,消费者习惯发生改变,互联网巨头和传统零售企业结合得愈发紧密。
外资零售商沃尔玛先后入股京东、达达-京东到家,并与腾讯达成战略合作,同时启动与初创企业共同快速成长的创新平台“沃尔玛中国Omega 8”,都反映出将进一步巩固全球零售商领导者地位以及大力发展全渠道的信心。家乐福被苏宁收归后,在苏宁生态流量支撑下,协同苏宁物流末端配送网络,打造履约成本最低、时效最快的到家业务模式。此外,物美、麦德龙依托多点的数字化能力逐渐转向线上线下一体化。
在文志宏看来,当前商超行业的数字化浪潮已经到来,未来商超行业的商业模式已经不再仅仅停留在原有的线下实体门店,而是走向全渠道化。全面地打通意味着对传统零售行业的重构,包括商品的管理、客户的服务、卖场的管理、卖场的规划都发生了巨大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