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财经十三叔
《2020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显示,自2001年以来我国图书零售市场规模首次出现负增长。
其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码洋规模为970.8亿元,同比下降5.08%。
其中更为明显的是,实体书店渠道出现断崖式下降,同比下降33.8%。
实际上,实体书店图书零售已经持续多年负增长,一直不乐观。
当人们习惯在线上购物,习惯在京东、淘宝、拼多多和当当上买书的时候,很少有人愿意再去书店逛一逛了。
为了实现破局,书体书店不得不忍痛转型。以先锋书店、西西弗书店为例,打造网红书店以此来吸引更多的人和流量关注。
这些书店致力于打造舒适的阅读环境,推出精美的文创,依靠贩卖情怀吸引顾客。
以此出现了带动效应,如今,就连古旧书店都在变得“网红化”。
实体书店纷纷用尽力气谋生存,但是,有家实体书店却“气定神闲”,分分钟年入千亿,这家书店便是实体书店的“元老”——新华书店。
多少年都不换一块招牌的新华书店能年入千万?
这是一件让很多人不敢相信。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全国新华书店营业收入1278.62亿元,是西西弗书店同年营业额的十几倍,占了全国出版物发行总额的三分之一,利润达到157.43亿元。
能有这样的成绩,新华书店是如何做到的呢?
不会枯萎的市场——教科书教辅书
在实体书店都受到电商冲击,市场被疯狂抢占时,新华书店气定神闲,丝毫不慌乱;疫情席卷而来,实体书纷纷因无人光顾歇业时,新华书店依旧有稳定的销售市场。
这个市场便是教科书教辅书市场。
作为教科书教辅书市场的垄断者,新华书店手里掌握着义务教育阶段教材教辅的发行,甚至有的大学教科书也由新华书店负责,这下,新华书店想不营收都难。
学校教育不停,教科书教辅书便是教学活动实实在在的刚需。每个新学期,教科书源源不断地从新华书店配发到各个学校,即便是在2020年疫情停课停业期间,从四川新华书店孕育而来的上市公司新华文轩也实现了教材教辅出版和发行业务的逆势上涨。
再说到教辅书,相信大多数人的书架上都会有红皮子的《新华字典》,多少人也靠着这本工具书识字认字。别看这字典小小一本,这也是新华书店的一大“赚钱机器”。
《新华字典》曾获得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是“最受欢迎的字典”和“最畅销的书”,发行量逾5.67亿次,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工具书。
除了教科书教辅书,新华书店作为“国家书店”,也是官方唯一指定的印刷厂,各种国家级刊物和各种通知,皆来自新华书店。著名的红色刊物《解放》周刊,便是由新华书店发刊。
有了这样强硬的市场和后台,新华书店“吸金能力”可谓是一等一的强。
隐藏的王牌——地租收入
把实体书店和电商对比,为什么实体书店频频遭遇雪崩,而电商卖书却相对稳定呢?
众多因素中,最要命的便是:地租。
这时候,新华书店便要笑了:地租?不存在的。
事实上,新华书店不仅没有地租压力,反而能用地租来挣钱。
首先,新华书店建造的房屋费用都是由国家承担的,还挑人流量大的寸土寸金地段开店。
其次,新华书店不仅土地自有,每年还有国家补助,享有各种优惠政策。直至2013年以前,新华书店都是我国唯一享受图书批发、零售环节增值税补贴的书店,每年至少为它减轻了13%的增值税负担。
不仅如此,部分省份还专门发放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每年补贴新华书店2000万。
2018年,新华书店营业面积超万平方米的大型门店有52个,营业面积1000—10000平方米的门店有983个。在这些营业面积中,新华书店通常会将一部分外租,将资源充分利用起来。
前几年,“格子铺”火起来了。这种起源于日本的经营方式,可以实现“一店多用”,将商品放进标准尺寸的格子里,寄卖物品。新华书店参考了这种模式,将柜台出租,卖学习机、儿童手表、文具等商品。有的新华书店,甚至直接拥有一栋楼,将除了书店的其他楼层都出租。
这下,新华书店想不挣钱都难。
可能有人会问了,为什么新华书店能享受这么多国家扶持呢?有着国家在身后“撑腰”,新华书店没有了“后顾之忧”,便可以专心搞文化产业,将传播知识作为己任,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国民。
铁肩担责任,育人无尽
1937年4月24日,新华书店在延安成立了,一“出生”,新华书店便承担起党的书报刊出版发行任务。
当时《解放》周刊创刊,发行书局署名为“陕西延安新华书局”,这便是新华书店的前身。发行至第1卷第21期,发行者改为“新华书店”。
新华书店在战争中浴火而生,承担起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重要思想的责任,新中国成立之前,新华书店共出版5291种(册),发行图书报刊4亿余册。由新华书店发行的出版物,成为党的重要舆论阵地,在抗战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最初,为了防备日机轰炸,新华书店的发行科设在万佛洞底的一个小石窟中,摆张桌子在门口,便是一个卖书的柜台。而书库设在万佛洞靠上的石窟,书库和柜台间隔着一条蜿蜒崎岖的山径,图书入库、上架,靠着人工搬运,每天都要上上下下很多次。
当时,新华书店的工作人员只有七个人,图书发行任务重,七个人常常忙到深夜,点一盏青油灯,配书、捆包,再在第二天挑着这一包包邮件,淌过尽是鹅卵石的延水河,到城里进行邮寄。
从1940年9月1日起,新华书店开始送书上门,读者只需在单位收发部门登记,便可以收到所定书籍了。
从那时起,街头上便出现了很多奔走送书的发行人员。组织专门额外给发行人员发一件棉背心,一件羊毛皮袄,他们穿着皮袄进出在各个机关,群众们便称他们为“皮袄队”。皮袄队送报刊靠自己背,是“步兵”,送书靠毛驴驮,又成了“骑兵”。
为了普及阅读,“背篓书店”开起来了。新华书店的发行人员背着背篓,将一筐筐书籍背进大山,背进农村,背进中国的角角落落。
没钱买书?那么就以物易物,用农产品或破烂换书,如果依旧承担不起,送书下乡的工作人员还可以提供纸笔,让百姓把诸如“柿子树的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抄下来,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
几十斤甚至上百斤的重量,就在发行人员的肩上流转着,在那个交通极度落后的时代,他们一步一步丈量出了传播知识的长度。
可以说,新华书店是为国民而生。
享受国家扶持,新华书店,它值得。
源源不断的活力——与时俱进
新华书店历史深厚,又作为国家的“宠儿”,在很多人眼中,它永远都是不变的红底白字,但其实,新华书店也在悄悄改变。
2011年,浙江的新华书店顺应电子商务网站崛起的潮流,开办自有的浙江新华书店网和博库网,还充分发挥多网点的物流配送优势,在图书电商和出版社之间提供中盘服务。
不少一二线城市的新华书店与外卖平台合作,人们可以通过美团或饿了么直接下单,由外卖小哥快速配送,为人们买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有的新华书店重新装修店面,增设休闲区,开设饮品店,有咖啡和书籍的陪伴,人们也可以在新华书店度过舒适的时光。
儿童区也在新华书店开起来了,配备有儿童读物、玩具、游乐设施和专人看护,被称为“新时代的托儿所”。
新华书店虽然比不上“网红书店”的流量,但当人们真正想要静下心来阅读,新华书店依旧是那片永远的故乡,生生不息。
(本文由 财经十三叔 团队原创,作者 白水,欢迎大家点击关注、留言互动交流)
参考文献:
1.金错刀:天天被人白嫖,还年入千亿!最佛系老字号,凭啥干翻网红店?
2.半月谈网:浙江新华书店现象:文化老字号的生存之道
3.探梦寻疑:光看不买的新华书店,为啥能营收上千亿?
4.小贾SHOW:顾客只看不买,为何新华书店不仅没倒闭,反而营收超过千亿?
5.明明没人买书,为何新华书店还能开1.2万家,收入从何而来?
6.华商韬略:你不知道的新华书店!一年营收超千亿,出手便救活上海十年烂尾楼
7.财经野武士:顾客只吹空调很少买书,为啥全国1.2万家新华书店,还能日进3.5亿
8.市文物局:新华书店总店简史 延安十年 (1937-1947)
- 该帖于 2021/12/2 16:01:00 被修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