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博文选编 -  贴子
588  |  1

主题:当网红品牌爆火的时候,离死就不远了?

吴明毅(wuhuabt)

积分:13604  联商币:8011
  |   只看他 楼主

长沙_海信文和友 _17_

出品/联商专栏

撰文/特约专栏作者吴明毅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全面普及,“碎片化及信息爆炸”越演愈烈,大众注意力愈发分散,“眼球经济”随之大行其道。所谓“眼球经济”,即“依靠吸引大众注意力来获取经济利益”,试看当下各行各业,几乎尽皆被其裹挟,少有例外者,大有“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发展态势。

再以此反观实体商业,不外如是,尤以餐饮及一众新兴品牌为甚,高举“颜值即正义”大旗,自以为抓住了流量密码,虽一时风头无二,但几乎均是昙花一现,且网络上有这样一种说法——“网红品牌爆火的时候,离死就不远了…”如今看来,确实屡试不爽。

所以,本文借此探讨一下“眼球经济”究竟适不适合作为商业战略以及“真正的商业之本”又是什么。

一、“眼球经济”究竟适不适合作为商业战略?

让我们暂且将目光倒回2012年。在那一年,一窝蜂的涌现出了诸如黄太吉煎饼、马佳佳的情趣品牌泡否科技、雕爷的雕爷牛腩等一众“第一代互联网线下实体品牌”,用当下的话讲即“初代网红品牌”,它们从诞生之日开始,就已然是话题的宠儿,甚至有个别品牌在诞生之前即已受到万众瞩目(众筹模式)。

以此再反观对比当下一众新兴网红品牌,若论热度与话题度,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更何况那时还是移动互联网方兴未艾之时,生存环境更可谓得天独厚。

也许当下的我们已然忘了“初代网红品牌”当年有多么风头无二,不妨借此再简单回忆一下——

黄太吉 - 前3年即融资过亿,估值高达12亿;

马佳佳(泡否科技)- 一众创业论坛和商学院争相邀请的演讲嘉宾;其中最轰动的是2014年2月,应邀去万科演讲,一句“90后压根不买房”火遍全国;

雕爷牛腩 - 人均客单价在150元+(2013年),开业仅2个月即获得了所在商场餐厅坪效合翻台率双冠军,并获6000万元融资,估值4亿元…

所以,若论“网红”无出其右者,若论“资本追捧”更无出其右者。但就是在这种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等各项优势加持下,这些品牌无一例外的“惨淡离场、消失无声”…

有媒体做过一项统计——我国共有餐饮企业(品牌)600余万家,但平均寿命不到两年,仅仅508天,且网红品牌寿命更短…可见,“眼球经济与资本”只是助推剂、加速器、甚至是兴奋剂与激素,能使之成为“昙花”、但解决不了“短暂一现”的问题。所以,不能将之置于战略高度,并不是核心与根本。

二、“产品是1,营销是0;如果颠倒了就是一场空”

再将视角转向2018年。这一年,一家名叫“文和友”的“文化美食综合体”在长沙横空出世,以“沉浸式在地文化场景构建+市井美食融入”成就一个“餐饮新物种”,并让“餐饮与打卡地”深度关联。

我曾现场探访过长沙文和友,那种震撼无以言表,不仅是深夜尚如景区般排队地客流,更是那种在地文化与特色餐饮的深度融合及大面积沉浸式场景呈现,置身其中不由会被感染,好像回到“匆匆那年”…

其实在我看来,“文和友”实质就是一个“以在地文化为核的大型特色美食主题街区”,所以若论“颜值的极致性”,确实无出其右者。但再看近期报道,从盛况空前到风光不再,也仅仅是3年时间。

其他类似情况,不胜枚举,如若盘点一下“贴有网红标签”的品牌,几乎无一例外。所以,大家须清楚地认识到——“(网)红的越猛,死的越快”,这确实是规律。

所以,据说某一位有心人在复盘总结一众“网红品牌短命原因”之后,提出了这样一句话——“产品是1,营销(颜值、网红、眼球效应)是0;如果颠倒了就是一场空。”

因此,对于实体从业者与经营者而言,最重要在于找出并立住“1”,而不是在后面“添多少个0”。那什么是实体商业项目的“1”呢?在我看来有以下几项——

1、商品力。即产品力,即人、货、场的“货”,没有好的产品,其他都是无效或低效的;

2、服务力。如若没有绝对拔尖的产品力,再没有好的服务,品牌难以长久;行业平均水平的产品力,拔尖的服务,品牌大概率爆火并持久(如海底捞);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产品力(但不是非常差),拔尖的服务,则依然有较大生存空间。可见,服务力多么重要;

3、“人心”。此“人心”特指员工,因为如若当员工的心都企业真正在一起了,如若还无法赢得顾客的心,那也可谓是“极为罕见、未之有也”的。

有此三项,再加“与时俱进”(开放,不固步自封),不成为行业标杆,那也是真真极难的。

如若再在这三项中排出个重要级来,我认为最重要与基本的当属——“人心”,因为有了“人心”,其他两项必然会补足,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三、从《经典》里感受如何收拢“人心”

在这方面,《毛选》(第一卷-《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给出了完整的答案,因为纵观古今中外,之于“收拢人心”,有出其右者吗?

“商场如战场”,商业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根本恰在于“人”,只有做好“人”的动员才能真正做好商业,只有依靠“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成就标杆。

当我们真正满足了“员工与顾客”的需要,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他们的组织者,他们才会真正围绕在企业的周围,热烈地拥护企业。看看“胖东来”,难道不就是这样吗?

要使广大“员工”认识到企业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要使他们从这些事情出发,了解我们提出来的更高的任务(业绩、管理要求等)…如若企业真能做到如此,试问哪个员工不玩命干?如若这样,目标还实现不了,那就是目标制定有问题了。

企业要得到员工的拥护么?要员工拿出他们的全力放到工作上去么?那末,就得和员工在一起,就得去发动员工的积极性,就得关心员工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员工谋利益,解决员工的一切问题。企业是这样么做了么,广大员工就必定拥护企业。

资本、颜值、流量、网红等等外在真的是核心吗?如果是,那么那些占尽这些优势的网红品牌怎么都无一例外的“昙花一现、黯然离场”了呢?所以,核心不是这些,而是“人心”。其实这些品牌之所以这么快的出问题,除了产品问题外,几乎都有一个核心问题——管理。仔细想想,无一例外,如若管理真上去了,绝不会是这种结果。

企业的任务是良性经营(盈利),但是没有“人心”就无法真正良性经营,不解决“人心”的问题,良性经营就是一句空话。

解决问题最重要的在于“方法”,没有正确的方法就不会有好的结果。而“人心”最大的敌人就是“官僚主义与命令主义”,最好的方法是“实事求是与无微不至”。

综上,望有启发。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