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百货店|MALL -  贴子
8094  |  1

主题:千亿合成生物市场,化妆品的“新能源”?

诸振家

积分:80926  联商币:37885
  |   只看他 楼主
千亿合成生物市场,化妆品的“新能源”?

如果试图改变一些东西,首先应该接受许多东西。——萨特

近一年,合成生物学成为大热门赛道。

除了6月底被红杉投资的柯泰亚生物之外,前前后后共有上10家涉足美妆产业的合成生物公司获得机构融资,在一级市场占尽风头。

不仅如此,华熙生物、贝泰妮、珀莱雅、巨子生物等国内头部美妆公司也纷纷下手投注,先发抢跑。

相比近年化妆品市场中其他大火的趋势,比如“天然化妆品”、“Clean Beauty”等,合成生物学自带更鲜明的科技研发和创新属性。前者注重“天然纯素”、“不添加有害成分”、“拒绝动物试验”,后者则强调人工改造和原料创新。

那么,合成生物学究竟能给化妆品产业带来什么样的“颠覆式”创新?

谁在合成生物赛道上奔跑?

最近,红杉又投了。投资对象是一家成立于2021年的合成生物学公司“柯泰亚生物”。

包括蓝晶微生物、态创生物、中科欣扬、微元合成等案例在内,这已经是近一年来,涉足化妆品领域的第10起合成生物学公司的融资,共吸纳超过16亿元人民币资金。

赛道企业被中金、高瓴创投、红杉资本、经纬创投等众多机构抢投,融资额逐年升高,甚至出现“排队投资”的景象。

从全球范围看,合成生物领域的融资也在大幅增加。根据 SynbioBeta 的数据,2021 年,全球合成生物初创企业融资就高达180亿美元,一年的融资额接近此前12年间(2009年至2020年)获得的所有投资总额,预计今年还会再创新高。

不仅在一级市场大火,合成生物也是本土美妆集团集中发力的对象。

华熙生物集团董事长赵燕把合成生物定位为2022年集团发展的重中之重,在3月完成合成生物学相关的平台搭建和实验室筹备后,除了依克多因、Y-氨基丁酸等已投产的原料,还在尝试用合成生物方式做重组人源胶原蛋白。

巨子生物、创尔生物、锦波生物等新兴上游企业也是重组人源胶原蛋白的有力竞争者。

4月,珀莱雅与浙江湃肽生物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意图创新多肽研发、多肽绿色合成以及改善原料生产供应。贝泰妮也在近日宣布,正在组建合成生物实验室。

根据Deep Tech 2021年的研报数据,2021年全球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达73.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近500亿元),2016—2021年间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83.6%。另据CB Insights预计,至2025年,合成生物市场将突破2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42亿元),亚太区作为全球第三大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业界分析,合成生物学近一年来在中国大热,主要有两点原因:

其一,政策因素。

国家卫计委在2020年8月发布了《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支持包括建设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在内的各项细则,促进生物技术大力发展。

2022年5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印发了更重磅的《“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包括合成生物学在内的生物经济,是未来中国经济转型的新动力。

其二,技术发展带来的成本降低。

蓝晶微生物联合创始人兼CEO张浩千曾在采访中表示,合成生物学的底层技术主要是基因测序、基因编辑、基因合成三部分。这三部分在过去10年间成本下降了1000倍甚至更多。

这就意味着原本只有大药企能支撑的研发行为,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合成生物学的初创公司也有了机会。

本土美妆企业突破口

所谓“合成生物”(Synthetic Biology/syn-bio),是人类主动地、自下而上地构建和创造生命,利用工程学的方法,将一系列基因组件设计、组合,像组装汽车一样一步步构建零部件、再拼装组合,最终制造出满足人类需求的生物体。

“合成生物学”一词最早出现在上世纪70年代,于2000年被斯坦福有机化学和化学生物学教授Eric Kool重新定义为基于系统生物学得遗传工程,标志着这一学科正式出现。

作为一项底层技术,合成生物跨学科、跨行业,应用场景广泛,可应用在医药、农业、能源、消费品等领域。而过去数年火热的生物医药、青蒿素、人造淀粉、mRNA新冠疫苗等终端产品,均可归于合成生物技术的落地。

那么合成生物学在美妆产业的应用,又能带来哪些突破?

首先,合成生物可以令某些新原料产业化成为可能。

此前,由于技术、原材料等因素的限制,尽管胶原蛋白、角鲨烷、燕窝酸等原料功效优异,仍无法大规模生产应用于化妆品领域。而合成生物企业也在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

比如巨子生物研发的重组胶原蛋白技术,从源头上克服了传统动物源胶原蛋白存在的病毒隐患、排异反应和细胞毒性等缺点,保障了医学应用安全,在生物相容性、生物吸收性、细胞黏附性上,具有更稳定的表现。

除此之外,角鲨烷的合成也是一个典型例子。

据了解,角鲨烷是角鲨烯氢化后获得,亲肤性、渗透性好,能够辅助修复敏感肌,属于护肤品中的“明星成分”。传统的角鲨烷从深海鲨鱼的肝脏中提取,3000只鲨鱼仅能提取出1吨,极大地破坏了生态平衡。

随着合成生物科技的进步,目前市场上鲨鱼源角鲨烷的产量越来越少,市场主要供应渠道为Amyris特有技术蔗糖发酵的角鲨烷。据悉,2021年合成角鲨烷已经占据31%的市场份额。

以合成新物质实现大规模量产。一方面,掌握了源头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有望打造“专利品牌”,构建“高品牌壁垒”。另一方面,还能帮助企业走出原料涨价的困境。

从2021年截止至今,化妆品行业已经迎来了三波大规模原料涨价潮。仅今年上半年就有至少64家化工厂企业涨价,涨幅从5%-60%不等。原因多与上游原油价格上涨,以及复杂的国际形势等因素有关。如果能将新原料产业化,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也会随之上升。

其次,合成生物学能满足美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据了解,合成生物学能够以可再生生物资源代替不可再生化石资源,从根本上解决原料生产过程中的高污染问题。一方面可以让生产过程更加安全、绿色,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加码助力。另一方面能够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品的净利润率。

据悉,生物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工业过程能耗15%-80%,原料消耗35%-75%,减少空气污染33%-80%。据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预估,到2030年,工业生物技术每年将可降低10亿至25亿二氧化碳排放。

于美妆行业而言,合成生物一来满足了消费者对“纯素美妆”的需求,二来企业可以通过合成生物提高自身ESG评分,从而获得更多资本的青睐。

其三,对于中国本土美妆企业来说,合成生物学或将是与国际巨头竞争的突破口。

大趋势看,我国化妆品市场正在向头部品牌集中。据欧睿数据,位列市场前三的是欧莱雅集团、宝洁公司和雅诗兰黛集团,欧莱雅与雅诗兰黛的市占率同比增幅分别为0.8%和0.4%。但在本土企业中,表现较好的仅有珀莱雅与贝泰妮。

品牌的沉淀和积累需要时间,在过去纯靠流量与营销手段借力品牌的打法也逐渐失效。想要与百年外资品牌竞争,合成生物赛道将会成为新的、不可多得的突围点。

前景可观、挑战巨大,谁能抓住先手权?

“合成生物将会为化妆品行业带来巨大的创新。”弗图医学创始人梅鹤祥表示。

他解释称,目前很多化妆品中的化学成分,都可以借助合成生物技术生产出来,既降低了成本,又能提高纯度。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人工快速设计和制备活性成分,从而加快相关产品的开发进程。

在化妆品的生产源头,人工有了更大的主动权。

“在21世纪,我们或许可以见证化妆品从日化产品进入到生物产品的时代。”广州荃智美肤生物科技研究院研发总监张太军认为。

将生物科技引入化妆品后,人们对于其中基因分子的认识会更清晰。“其实在过去我们生活中也运用过合成生物技术,比如我们吃的米酒,喝的白酒,跟现在不同的是,它是依靠天然的基因变异发酵而成。而现在,我们可以人工地将基因进行拆分重组,获得我们想要的产品。”他补充道。

虽然前景可观,但截至目前,合成生物学也面临不小的挑战。

大规模量产是最大的壁垒。梅鹤祥提出。“打个比方,有些菌是需氧的,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将氧气来源切断,收率就会减少。”

这并不是一个新问题,行业龙头Amyris早期做生物燃料时,在巴西投资工厂,因为规模化生产的问题遗憾退场。想要解决大规模生产的问题,还需要时间去理解和挖掘生产环节背后的逻辑,从海量的数据中,找到解决的线头。

此外,“从研发端到销售端,还有很长的距离要走。”智研美创生物科技董事唐俊敏补充说。

消费者的关注和需求一直在迭代升级,消费者的需求、痛点、期望值,以及整个群体的共性、产品的安全系数、效果,让多种因素达到一个平衡,需要时间的积累与沉淀。而有些原料公司,本身就涉及到产品的开发及业务,如果再去关注消费者,很可能会把路走偏走窄,甚至迷失方向。

“这一定是一个很有前景的技术,只是国内目前的应用范围过窄,没有达到它应有的维度。”梅鹤祥指出,国内对于合成生物的整体宣传并不充分,大多数人的视线都聚焦在局部市场,导致很多潜力尚未被挖掘。

作为一个交叉型学科,合成生物学显得宏大且神秘,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很容易产生局部的“投资热”,将市场弄得一地鸡毛。张太军认为,一定要对合成生物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要太过于迷信,从而否定了其他学科在其中的应用。

一句话总结,对整个化妆品市场,合成生物技术将带来加速功效创新、降本增效、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等深远影响,而当下正是抓先手的好时机。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