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博文选编 -  贴子
585  |  1

主题:业绩扭亏,净利润大增2.8倍!预制菜成海欣食品救星?

红餐网

积分:13864  联商币:6936
  |   只看他 楼主

来源/预制菜洞察

作者/梁盼

近日,自称“百年鱼丸世家”的海欣食品(以下简称“海欣”)发布了2022年财报。

财报显示,2022年海欣的速冻菜肴制品实现营收1.62亿,对比2021年的0.11亿营收,增速达1334.35%。

在产销量上,海欣速冻菜肴的增速同样醒目。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海欣速冻菜肴的产量为6645吨,与2021年同期的24吨相比,增长了27589.10%;速冻菜肴的销量则为6214吨,同比增长992.17%。

营收增长超13倍、产量增长27倍之多、销量增长近10倍……海欣已经摸到了预制菜的“门道”?“百年鱼丸世家”又是如何做预制菜这门生意的?

01

主业乏力,预制菜营收却增长超13倍

海欣的公司化运营起步于1996年,但实际上其在鱼肉制品领域已经摸爬滚打了上百年,也因此,海欣一直以“百年鱼丸世家”自居。

公开资料显示,如今实际操控海欣的滕氏家族,几代人都从事鱼丸生意。1903年,滕氏的先辈在福州连江县浦口镇开设了一家手工作坊“海欣鱼丸店”,主要售卖鱼丸;到了滕氏的第二代,他们开始在福州地区走街串巷售卖鱼丸;再到滕氏第三代,则开始以手工作坊方式走南闯北,成为在上海销售“连江鱼丸”的早期经营者之一。

1996年,滕氏家族第四代,滕用雄、滕用庄、滕用严、滕用伟兄弟四人在福州创立了福州海欣冷冻食品有限公司(后股改为福建腾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时改为海欣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带领鱼丸行业告别手工作坊时代,迈向高效产业化时代。

此后,海欣开始在鱼丸的基础上扩充产品,逐渐成长为一家涵盖速冻鱼肉制品和肉制品、速冻米面制品、速冻菜肴制品、常温休闲食品等业务的企业。

2012年10月,海欣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上市之初,海欣也被众多投资者看好。彼时,海欣计划募资1.98亿元,但实际却收到了4.72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超募1.38倍。

2019年,海欣开始布局预制菜。这一年,海欣推出了主打火锅预制半成品的品牌“海欣捞道”;2020年,海欣推出了调理类肉制品;进入2021年,海欣开始扩充速冻菜肴制品产能,进一步布局预制菜。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2年上市后,海欣的业绩出现了多次大幅波动。从其历年的财报数据可以看到,海欣上市的第一年(2012年)实现了6582.62万的净利润,净利润最高的一年则是在2020年,达到7102.05万元。而在2013到2022的这十年里,海欣有6年净利润都呈现下滑态势,个别年份的净利润甚至暴跌超三倍。比如2015年净利润同比下降314.83%、2017年净利润同比下降308.71%。

另外,这十年间,海欣也有出现亏损的现象。比如2015年亏损3951.41万元,2017年亏损2728.19万,2021年亏损3443.45万。

2022年对海欣而言,算是一个新的转机。财报显示,2022年海欣实现营收16.21亿,同比增长4.5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0.63亿元,同比增长283.58%,扭转了2021年的亏损局面。

图片来源:海欣食品2022年年报

而在海欣2022年的营收中,预制菜无疑是海欣业务增长的一抹亮色。2022年,海欣食品的速冻菜肴制品营收大幅增长,由2021年的0.11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1.62亿元,增幅达1334.35%,营收占比提升至10.02%。

反观作为海欣支柱业务的速冻鱼肉制品及肉制品,营收却逐年下滑。财报数据显示,2021、2022年,海欣食品的速冻鱼肉制品及肉制品收入分别同比减少了6.84%、3.41% ,产品年销售量也分别减少了4.27%、12.60%。

02

发力中高端预制菜,主推多元化产品

长期以来,海欣以生产鱼丸、虾丸、鱼豆腐等速冻食材为主,但这类产品受季节影响明显。海欣在2022年的财报中也强调称,由于消费习惯和季节变化的影响,二季度为全年销售淡季,四季度为全年销售最旺季。为消除季节性对公司的不利影响,近年来海欣也在改善产品结构,以图改善公司营收的季节性波动。

摆脱季节性桎梏,力争各个季度业务均衡发展,再加之速冻食品企业纷纷转型预制菜领域,预制菜市场的持续火热……都是海欣押宝预制菜业务的重要因素。

图片来源:海欣食品2022年年报

海欣2020年年报中介绍公司未来发展战略时,就曾提及了培育速冻菜肴制品。2021年,海欣逐步扩充速冻菜肴制品产能,这一年,海欣的速冻菜肴销量达到569吨,生产量为24吨。而到了2022年,其速冻菜肴的销量和产量已分别增长至6214吨和6645吨。

大力发展速冻菜肴,海欣也花了不少心思。

产品方面,海欣选择立足自身优势,主推肉制品相关的预制菜,其中不少产品都是经过调味的肉制品。与此同时,海欣还不断加大速冻菜肴产品的生产和推新力度,产品结构愈加多元。

海欣官网显示,其速冻菜肴类产品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火锅菜肴,产品有白千层、脆毛肚、牛黄喉等;另一类则是料理菜肴,以肉片形式的预制产品为主,产品有奥尔良肉片、蚝油肉片、黑椒肉片、麻辣肉片等。

图片来源:海欣美食公众号

海欣董事长滕用庄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表示,未来海欣将持续关注传承经典的、传统的、具有地域特色的食品,将其“预制菜化”,并结合自身优势,做一些鱼糜和肉制品产品的切入,推出相关预制菜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在产品定位上,与大部分品牌打出低价预制菜不同,海欣选择了发力中高端预制菜。公司方面曾公开表示,全品类、全渠道拓展高端海洋水产预制菜是公司新的发展战略重点。

从海欣2022年发布的定增公告也可见一斑,当时海欣声称拟募资不超过5.2亿元,用于水产品精深加工及速冻菜肴制品项目、补充流动资金等,并表示速冻菜肴制品属于公司的中高端产品,募投意在扩大中高端产品产能、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公司在中高端市场的份额。

今年4月,海欣还受让了鲍鱼及预制菜加工服务商福建东鸥食品的51%股权,旨在借助“中国鲍鱼之乡”连江的产地优势,布局高端鲍鱼预制菜。这与海欣过去打入高端鱼糜赛道的做法如出一辙。

2014年时,海欣为了跳出低价竞争的红海,以0.75亿收购了定位高端餐饮的嘉兴松村100%股权,获得了鱼糜制品的高端品牌“鱼极”,切入了高端鱼糜市场。

此外,渠道方面,海欣也搭建了线上、线下较为完善的营销网络。线下,公司产品已进入各大型连锁商超系统,包括沃尔玛、永辉、大润发、家乐福、华润万家、麦德龙等著名连锁超市,社区便利店以及张亮、海底捞、杨国福等连锁客户。线上则覆盖了天猫、京东、朴朴、叮咚买菜、兴盛优选等电商平台。

有业内人士评价称,海欣构建的全渠道销售网络也为其预制菜业务打开了销路,再加之品牌自身的影响力,差异化的预制菜产品,都推动着海欣预制菜业务快速发展。

03

高端预制菜市场“难啃”,

海欣还有待解难题

海欣2022年度报告中提到,速冻食品属于快消品,其核心技术是海欣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公司核心技术研发人员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是推动海欣创新能力持续发展的关键。而海欣想要主打的高端预制菜无疑对研发有着更高的要求。

然而,预制菜洞察注意到,过去3年,海欣的研发人员数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20年、2021年、2022年这三年间,海欣的研发人员数分别达到了122人、119人、102人。在研发费用上,2022年,海欣的研发费用为1782 .48万。对比2021年的 1758.29万,同比增加了1.38%,增幅微弱。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海欣也有着鲜明的家族企业标签,股权结构复杂。

图片来源:企查查

企查查信息显示,海欣由滕用雄、滕用伟、滕用庄、滕用严兄弟四人共同经营,四人合计持股超过四成。滕用雄虽已退出公司经营,但还是最大的股东。其它兄弟三人则在海欣身居要职,其中,滕用庄为董事长兼董事,滕用严为总经理兼董事,滕用伟为董事。决策权集中于家族成员手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公司发展战略的统一。

更重要的是,作为“速冻鱼肉制品第一股”,海欣的一举一动也备受市场关注。尤其是近年来,其股东频繁减持套现的行为,给企业的口碑以及业务拓展带来了一定影响。

公开报道显示,海欣上市后,曾多次出现股东套现减持的事件。2016年1月,滕用伟减持600万股,套现1.19亿元;2022年7月底,海欣发布半年报,宣称扭亏为盈、业绩回暖,同一天海欣也发布公告称,实控人滕用雄、滕用伟、滕用庄、滕用严拟减持不超过4.9%股份。后来减持计划提前终止,共减持2.91%。

这些举措也让部分投资者怀疑股东是在通过利用信息优势来实现相对高位减持套现。有资深投资人表示,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海欣的股价走势,甚至会让部分投资者对海欣失去信心。

“创始人、股东的减持套现,可能会让市场对企业的业务布局产生质疑。海欣作为上市企业,任何一个动作都有可能被放大,甚至可能会因此陷入到一些不必要的风波当中。所以,未来想要啃下高端预制菜这块市场,海欣可能首先要想想怎么安抚市场,怎么给到市场信心。”上述投资人进一步强调道。

18520171733- 该帖于 2023/5/22 10:32:00 被修改过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