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子弹财经
作者/王亚静
在A股大门外兜兜转转5年之后,趣致集团最终还是选择奔赴港交所。
作为一家AIoT营销解决方案提供商,趣致集团主要通过使用智能终端为快消品品牌提供服务。灼识咨询资料显示,按2022年AIoT营销收入4.05亿元计,趣致集团在国内排名第三,市场份额约为3.5%。
但实际上,趣致集团和行业TOP2企业相差甚远。招股书显示,行业TOP2企业2022年AIoT营销收入分别为30.70亿元、9.28亿元,市占率分别为26.4%、8.0%,趣致集团已经被甩开。
不过,趣致集团和后来者没有拉开明显距离,竞争相当激烈。数据显示,排名第四的公司C 2022年AIoT营销收入为3.87亿元,市占率为3.3%,与趣致集团仅相差不到2000万元。
尽管趣致集团的市占率并不算高,净利润更是接连亏损三年,但趣致集团冲击资本市场的决心不改。
按照其说法,2018年2月,曾委聘申万宏源于辅导期担任保荐人,筹备在A股上市,但最终于2020年6月终止。同月,趣致集团又委聘中金公司于辅导期担任保荐人,冲刺科创板,后于2021年7月终止,再次折戟。
那么,放弃A股之后,趣致集团能如愿敲开港交所的大门吗?
1
创始人送股,
股东关系错综复杂
上海趣致成立于2013年7月,是趣致集团的主要营运附属公司。
成立之后,上海趣致获得了资本的青睐。招股书显示,2013年10月至2023年6月期间,集团获得9轮投资,投资方包括源渡、君联资本、厦门建发等投资机构。
基于此,集团的投后估值水涨船高,从最初的2857万元上涨至5.71亿美元(按最新汇率计算,约合人民币41.7亿元),估值飙涨超140倍。
但颇为奇怪的是,投资方或多或少的存在未付款项。
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3年6月,企业应收股东款项均为118.8万元。其中,控股股东的3家公司应收款项在1000元至5000元之间,另有4家股东公司的应收款项甚至在千元以下。
而应收款项最高的当属老鹰基金创始人刘小鹰,金额达到118.1万元。对于这些款项,趣致集团明确“为非贸易性质、无抵押且免息”。
值得注意的是,刘小鹰在趣致集团获得的利益远不止于此。
2013年10月,上海长鹰认缴上海趣致约7%的股权,代价为200万元。据悉,上海长鹰于上海趣致的股权是代刘小鹰持有。
紧随这轮融资之后,趣致集团创始人殷珏辉就将上海趣致相当于3%的股权赠予刘小鹰,这些股份由殷珏辉代持。按照刘小鹰投资的价格计算,这些股权价值近百万。
对于这一“慷慨送股”的举措,趣致集团声称,是为表彰刘小鹰提供的财务顾问服务。但刘小鹰究竟提供了哪些财务顾问服务,招股书却并未仔细言明,而这种不透明的操作背后,是否隐藏了更多利益?
不可否认的是,刘小鹰已经在趣致集团赚得盆满钵满。例如,2017年2月,上海长鹰将上海趣致相当于2.0%的股权转让予源渡二期,套现1000万元。而类似这样的交易,隐藏在数轮股权转让之中。
不仅如此,「子弹财经」注意到,在趣致集团的股东与高管之间,出现了不少错综复杂的关系。
例如,殷珏辉与公司的首席财务官殷珏莲是姐妹,非执行董事周莉以配偶身份与公司的主要股东之一Yeung Man先生同居。
如若未来趣致集团成功上市,这些纷杂的关系是否会滋生更多暗处利益链?
2
累亏5亿,“造血能力”欠缺
回到基本面来看,趣致集团的财务表现并不算好。
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2年,其收入呈现增长趋势,分别为3.65亿元、5.02亿元、5.54亿元,但利润却是年年亏损,分别亏损1.12亿元、1.39亿元、1.16亿元。
直至今年上半年,趣致集团的利润才实现了报告期内的首次转正,为6539万元。
但拉长时间来看,趣致集团仍然整体亏损。于2023年6月30日,集团亏损总额4.49亿元,母公司拥有人应占累计亏损高达5.34亿元。
相比于净利润的亏损,企业当前更紧急的问题是现金流相对紧张。
从业务层面来看,趣致集团的存货连年攀升。2020年-2023年7月,企业的存货分别为786.1万元、2042.6万元、3269万元、3539.9万元。
据悉,趣致集团的库存主要是饮料和食物等快消品,而快消品的特征就是更新快、过时快、降价快,过多的存货极易造成积压,无法及时转化为现金流。
趣致集团也坦承,存货水平超出客户需求可能导致存货撇减、到期或存货存置成本增加,以及对流动资金造成潜在负面影响。
另一个影响现金流转化的关键指标就是应收账款。2020年-2023年6月,其贸易应收款项分别为1.24亿元、2.43亿元、4.62亿元、4.56亿元。
更致命的是,应收款项走高的同时,周转天数也在快速走高。同期,贸易应收款项周转天数分别为115.8天、182.2天、320.3天、293.6天。
若这些应收款项无法及时收回,对趣致集团的现金流冲击极大,因为企业自身仍欠缺足够的“造血能力”,经营现金流连续3年为负。
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3年6月,其经营现金流净额分别为-1251.5万元、-6888.7万元、-1.09亿元、5769.8万元。
在过往的发展中,趣致集团极度依赖投资,但这些款项已基本消耗殆尽。截至2023年8月30日,趣致集团已动用95.76%的投资净额。
截至2023年6月30日,企业现金及银行结余为1.61亿元。趣致集团声称,经计及内部资金、银行及其他借款可得融资等财务资源,认为可满足目前及从本文件日期起未来12个月的需求。
而这或许也可以解释,趣致集团为何选择放弃坚持了多年的A股之路,快速奔向港交所了。
3
行业竞争激烈,
以广告换销量难长久
灼识咨询报告显示,中国的快消品AIoT营销市场近年来稳步增长,2018年至2022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6.3%,预计2022年至2027年将按30.1%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
任何一片蓝海,都不缺少竞争者。
趣致集团坦言,有越来越多的参与者计划进入这个市场,未来竞争将更加激烈。此外,公司还存在与其他营销渠道的竞争,其他营销渠道的广泛渗透可能会降低对公司服务的市场需求。
这些影响实实在在地反应到了业绩之中。
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3年6月,企业的新增注册用户分别为565.6万人、927.1万人、606.5万人、277.8万人。由此可见,新增注册用户数在2021年到达顶峰之后,迅速滑落。
与之相对应的是,企业的智能终端数量也走出了一样的曲线。
2020年-2023年6月,智能终端数量分别为4178台、8520台、7402台、6018台。从2021年开始的短短一年半时间,智能终端数量减少了约2500台。
在行业竞争加剧、自身业绩又承压的情况下,趣致集团的路又该何处去寻?
在招股书中,趣致集团提及,竞争加剧可能会降低公司的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并导致公司未来需要提高销售和营销力度并增加资金投入。
实际上,趣致集团在营销上一直毫不手软。
2020年-2023年6月,公司营销及推广费用分别为4343.5万元、8726.8万元、6965.4万元、5743.4万元,分别占总收入的11.9%、17.4%、12.6%、15.8%。
趣致集团声称,“随着业务不断扩张及发展,我们预期营销及推广费用将于可预见未来继续作为我们最主要的成本之一。”
趣致集团已经走入了一个怪圈,用营销、广告换更高销量,但这些营销费用反过来极大地吞噬了企业的净利润,这导致企业的收入虽在增长,但盈利水平出现下滑。
2020年-2023年6月,趣致集团整体毛利率分别为66.0%、68.8%、60.4%、53.4%,已经出现了下滑态势,如若继续加大营销费用的投入,势必会对企业的盈利能力造成影响。
总的来看,基于趣致集团整体的财务表现,我们有一定的理由怀疑,没有利润或赚钱实力作为“垫脚石”,趣致集团走向港交所的路不会平坦。
- 该帖于 2023/10/2 15:16:00 被修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