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联商网
撰文/上佳
近期,零售开店出现了一些新的端倪:
①好特卖大店卖起了服装;
②1月13日,折扣牛郑州城市批发中心开业;
③1月27日,超级零食很忙在长沙开业;
④2月2日,无印良品MUJI在中国最大的旗舰店在北京朝阳大悦城开业;
连同2023年12月28日山姆会员商店上海嘉定店开业、1月12日大润发M会员商店4.5万㎡南京店开业、2024年1月12日Costco开市客深圳龙华店开业、1月18日永辉云南旗舰店开业。
大,似乎又呈现出一种新的生命力!
01
为什么做大了?
相当一段时间,小业态都是业界的话题主流,从成本和效率上考虑,做减法、缩小版更符合潮流,而选择做大,背后有哪些动因?
(1)变大,是企业寻找差异化的尝试
不管是专业店还是综合店,在物理世界,用户消费都存在边界,市场会在这个边界震荡,形成为商业模式。实体零售人都会有体感,便利店、社区超市和大卖场,客单价与面积基本会有倍级关系,便利店就是十几元、社区超市就二三十元、大卖场依照面积,就在四五十元以上,跨越边界,大形成了该业态的差异化。
变大往往意味着要增加新的内容,像好特卖,大了才能规模性展示服装的中小类,形成品类销售的厚度。
像超级零食很忙,有大的空间,才能够尽可能的展示大包装的魅力、才能形成网红打卡的规模性;对内部来说,存量面积下的标准商业内容要复制过去,形成连锁势能,新空间则用以容纳和激发新增量。
作为本次开业的最大亮点,MUJI北京旗舰店限定上市了去年11月第6届进博会展出的全新羊绒与汉麻服装系列,还有包括AI薯条等上百款首发新商品;在现地化服务中,首次推出2款原创限量红酒;在刺绣工坊中增设了激光打印服务;门店中还首次设立了MUJI CYCLE和二手家具回收服务。
(2)变大,靠资源力支持
在实体零售总体比较困难的大势下,许多企业现金流压力很大,资金链断裂的比宜德、超10万家闭店的烘焙行业、超8万多家倒闭的农家乐......变大,在这个时点份外突兀,背后则一定是资源支持。
在2023年11月零食很忙和赵一鸣零食战略合后,12月18日,零食很忙集团获得好想你7亿元和盐津铺子控股3.5亿元合计10.5亿元的融资;MUJI、山姆、Costco开市客、永辉、大润发这些都是集团化的公司,“地主家还有余粮”,体现的资源能力。
(3)对于专业门类,向外生长成为必然选择
不管是专业店还是综合店,当下的时局都不支持企业只是做简单的复制。许多企业一旦大了就失控,底层初心是一方面,体制是一方面,时间尺度其实是主要的。零售其实不复杂,价格、品质、服务、渠道都能成为优势,你从东山登顶,他从南面到达,经历时间洗礼后殊途同至,登顶需要的能力框架大家都要实现。而如果有效,当下应该是极限,要生长,必然要新价值做支点,大,本身其实就是特征。
过去,有企业选择扩城,像钱大妈、谊品生鲜、咚咚买菜等,有企业选择相对深耕,如生鲜传奇、家家悦、朴朴超市等,没有绝对的对错,经历时间发酵,变强才是主要的。
所以,横向或纵向,本质其实都是繁衍的欲望!
A、资本看重价值的变大
如山姆会员店(2024年将新开门店超8家)、Costco开市客(2024财年预计开设33家店)、大润发M会员商店(截至2025年3月31日的财年至少还将开出5家)、永辉(计划在2024农历新年前开设超10家店),这些表现,更多显示的是资本对利润的要求,而侧面印证的,是资本对当前模式的看好!
B、消费者也需要新的大物业承载
对用户来说,他们不是不喜欢大卖场,而是不喜欢千篇一律、无趣的大卖场,那么购物中心呢、小业态呢,经历一段周期,面临同样消费者求新的问题。
02
变大的方式
企业需要权衡,在原有模式和边界之上扩充出来的面积,到底做怎样的商业内容附加才是有价值的:
(1)三种方式
一种在原来品项上做量感释放,店仓一体。长沙的超级零食很忙有一定程度这样的表现,折扣牛的城市批发中心直接就是店仓一体。
二是增加新内容,好特卖在原来零食折扣基础上卖服装,超级零食很忙邀请长沙另一大新消费品牌茶颜悦色,及旗下鸳央咖啡、古德墨柠三大热门品牌共同入驻。
三是叠加新服务,纯的做场景配套;像超级零食很忙,很多打卡项目,本身并不产生销售价值,但用户会因为这个场景存在,产生情绪价值,最终会影响销售价值,形成品牌心智!
(2)跨越边界,企业需要承担风险
面积大了,浪费;成本太高,边际效益降低,这是许多旗舰店的尴尬遭遇;另外就是如何持续保持新鲜感的问题,实体不像屏内容,可以几乎零成本的刷新。跟家庭装修一样,一是硬装简单,拼软装;二是真的有钱,经常换装;边界之外,要么拼实力,要么拼创意!
面积大了成本高,现金流要求大,经营无形中就形成了壁垒。在当下,“资金实力+经营力+勇气”可能就是竞争力!没钱,啥都是问题,去供应商那看账期,有时更能说明企业的经营情况!
危险的是,许多实体店进入了不增长、不盈利、甚至现金流也是负的状况,不调,等死,想调,没钱,会很纠结!经历移动互联网期间的浮躁与疯狂,做马后炮的总结,我们能发现:至少在实体领域,慢比快好,稳比急好,扎实比浮躁好,实体,应该有自己的反摩尔定律!今天的很多企业其实要回答,未来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A、靠过去的积累:包括把握住了时代红利、市场下沉红利的企业,总体表现应该是过去定力很强,坚持做符合零售本质的事情。
B、靠借贷杠杆:抵押资产,靠银行贷款进行周转;或获得一些国资投资。
C、靠资本输血:需要新故事、新估值,或者过去的融资在账上。
今天,现金很贵,现金流决定生死,对应的渠道是对应的逻辑,也对应很多企业家的心性。
在大的背后,我们还看到另外一种趋势,向深处去,变强“大”!
最明显的,是近期大家不再只讲规模,而更看重企业是否切合零售本质,真正的盈利能力怎么样;经营上,最通用的是对商品结构进行有效梳理,做爆品,产品的库存量跟效率变大,通过精选适应顾客需求的程度在变大,整体的运营价值在变大,然后,规模可以继续变大,运营能力更强。
03
循环的可能
变大,可能还是对零售业专业化综合化循环的新周期尝试!
综合化与专业化循环理论是由豪威尔(Hower)和豪兰多尔(Hollander)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当综合化的业态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出现以专业化为主要特征的业态;同样,当专业化的业态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又会出现综合化的业态,象手风琴一样,所以也叫手风琴理论,它更像一种总结;但该理论似乎没有说清楚这样循环的底层动因,综合化到专业化也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颗粒度更细、维度更高的聚分。
对应到中国零售市场,过去相当长的一个周期阶段,小业态店是热点,但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和激烈竞争,是否集合店、综合店会重新热起来呢?我们不得而知!
有个现象是明确的,那就是边缘生长起来的新品牌,变大没有历史包袱,所以更有弯道超车的可能,也更有冲动;因而也可以在大的物业中,相对低成本的把新的商业内容加进去,这远比对存量物业进行改造省心很多,存量熵增高VS新量试错概率高,可能这就是生命进化的底层。
以上内容,可能存在我们样本选择的问题;但对企业来说,面积大小不重要,效率和效益能力强大才关键!对当下企业来说,其实还是两个内容:
一是适应时代的创新:老店就是要调改,调整商品结构,把新内容放进去;
二是质量向极致去:像山姆和Costco开市客,商品力是经历了长时间锤炼积累,有了今天的口碑。
在鲍跃忠老师新零售论坛群里,企业家们讲到了跟拼多多比价的问题,普遍觉得很难,生鲜传奇创始人王卫说,“不是不能拼的,就是没有下定决心”,向左还是向右,目标有时比动作更重要,经历时间,投入资源,一切都还有很多可能,“极致”也是!
而归根到底,不管是物业面积还是商品内容,变大其实体现出了一种新的差异化,是一种适应的新时代需求,实现了新商业内容集合,并且适配企业内部效率的表现形式。
今日互动:
你怎么看实体店变大的问题?
欢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