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英伟达公布 2024 财年第四季度财报,业绩创下“三高”:
营收 221 亿美元,远高于上季度预估的200 亿美元,同比大增 265%;
净利润达到 123 亿美元,同比暴增769%,仅单季度就超过了2021年全年;
毛利率高达76%,再度刷新历史记录。
财报公布后,英伟达股价狂飙,被业界看作“2024年最重要的股市事件之一”。
截至2月22日美股收盘,英伟达市值飞涨2733亿美元(约合2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一夜间涨出了一个奈飞。
当前,英伟达市值为1.97万亿美元(约合14万亿元人民币),超过亚马逊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成为市值排行全球第三的科技巨头,仅次于微软和苹果。
创始人兼CEO黄仁勋的身价,因此跻身全球富豪榜第 21 位。
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测算,如果一个普通人能在1999年1月22日英伟达上市当天买入1000美元,持有不动,到2024年2月20日将价值约2784065 美元,投资回报率为277708%。
英伟达为何一飞冲天?
创始人兼CEO黄仁勋甩出一句话总结,“加速计算和生成式AI已达引爆点。”
从ChatGPT到今年刷频的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AI浪潮来势汹涌。
而英伟达扮演的角色,就如同一个AI时代的“守门人”:
所有AI大模型都要依靠算力作为基础设施,且对算力的要求非常之高,算力技术的核心硬件就是芯片——英伟达正是全球高端GPU芯片的发明者,是该市场具有垄断地位的供应商。
有人曾戏称,全球高科技大厂都在疯狂卷大模型,但实际上他们都是英伟达的“打工仔”。
硅谷巨头诸如Meta、谷歌、微软、亚马逊等均表示,会在未来继续加大云计算投入。英伟达AI旗舰芯片H100芯片,甚至一度被炒到超4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8.4万元)一颗。
微软宣布,今年采购至少8万块英伟达H100 GPU;扎克伯格称Meta要在年底前采购约35万块H100;马斯克为了建设TruthGPT,也在去年进货了一万颗英伟达芯片,他还推特上吐槽:“似乎每个人、每条狗都在购买GPU......”
中国大厂同样对英伟达产品有需求。
为了绕过美国限芯禁令,英伟达甚至牺牲部分性能,为中国大厂打造了A800和H800版本的芯片。
据悉,去年百度、字节跳动、腾讯和阿里巴巴向英伟达共购买了10亿美元的A800处理器,与价值40亿美元的GPU,于2024年交付。如今GPU的数量,甚至被用来评估一家公司的大模型开发实力。
坐拥“卡脖子”技术产品,遇上全球AI需求爆发,英伟达走上“晋神”之路。
英伟达创始人兼CEO 黄仁勋
财报显示,作为公司当下最大的营收来源,英伟达数据中心业务部门的四季度营收同比增速409%,达184亿美元,占比高达83%——而两年前,该业务的占比仅仅约为40%。
回顾过去,英伟达的数据中心主要满足互联网客户在云端运作加速计算的需求,而现在,大模型的训练和推理、生成式 AI 的应用,这些新场景的爆发无一不需要英伟达的芯片支持。
黄仁勋表示,很多曾经基于 CPU的推荐算法系统,诸如互联网新闻、视频、音乐等,随着深度学习和生成式 AI 的渗透,也开始朝向 GPU 加速的方式转变。
黄仁勋还称,“公司下一代GPU产品十分抢手,远远供不应求。”未来英伟达的数据中心业务基础设施规模将在5年内翻番,整体供应关系在改善,但产品依然短缺。
回顾这家早在1993年就已诞生而在这两年持续火热的科技新贵,最初其实是靠做游戏显卡起家的。
一直到2017年,英伟达的游戏业务收入55亿美元,业绩占比仍旧高达57%。而正是从当年开始,英伟达开始向人工智能转型,数据中心业绩占比逐年提高。
这场有准备的预谋,在OpenAI发布ChatGPT时迎来命运的转折点。
英伟达的名是“NVIDIA”,在拉丁语中意为“嫉妒”。创始团队称,希望自己产品的计算速度可以快到让所有人都嫉妒,他们还把代表着嫉妒的绿眼睛作为公司标志。
但令同行羡慕嫉妒、令大厂爱恨交织的英伟达,也无法完全高枕无忧。
一方面,英伟达的老对手英特尔、AMD加速迭代推新,硅谷巨头们纷纷自研替代品,另一方面,当年第一波AI浪潮与加密货币“挖矿潮”都曾将英伟达捧到云霄又跌至谷底,而今这一波生成式AI浪潮是否被过高期待,仍有待观望。
但无论如何,AI时代的大门被叩响,手握密钥的英伟达,已经站在了历史的高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