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沥金
大家好,我是沥金的创始人静仪。
我们去年发过一篇【消费的50条认知】,文章很爆,被各种转载。
今年的市场情况和去年发生了显著变化,经过三个月走访,我对当前消费行业又有了一些新的理解。
大部分内容都来自我的朋友圈,是我与一线投资人、10亿规模以上消费品创始人、操盘老法师、头部供应链还有平台负责人对话的干货集锦。
希望这些思考能帮助大家拨云见日,发现消费的另一面和新机会。
1. 库迪很难打败瑞幸,因为打败瑞幸的不可能是另一个瑞幸。
2. 茶饮市场已经卷到消费者只认品不认牌,门店都是渠道,店员都是“人形机器人”。
3. 钟薛高失败的核心原因在于过早就被爆破,小众品类需要摆脱资本的拔苗助长,有更长的生长周期才能健康发展。
4. 农夫山泉事件意味着,中国已经进入流量化下的全民监督时代,企业需要接受被网暴、习惯被网暴。
5. 熊猫不走倒闭,说明下行时代更要回归生意本质,任何试图用花里胡哨的“服务”来掩盖核心产品力不足的套路已经行不通了。
6. 花加创始人开直播告诉我们,直播是后链路创业,破产了也不要怕,还可以用IP带货还钱,罗永浩也是。
7. 徕芬能火,因为它为消费者找到了一个“精致穷”的下单借口,是消费降级下的小确幸。徕芬=技术普惠=大牌平替=美化版华强北=体面型性价比。
8. 胖东来能火,是因为切中了三四线城市消费升级的时间差,做了许昌的Ole 盒马 万象城。
9. 2024年新消费创始人三大出路:做IP、卖保健品、结婚改命。
10. 拼多多告诉我们,未来只有两种生意能赚到大钱:一是向内卷拼极致效率,二是向外卷做出海贸易。
11. 投资人不是没事可做,而是一直在投和做业务。境内投资人两大投资项目:投简历和投签证;境外投资人两大业务出路:做房产中介和富豪代客理财。
12. 知识付费在下行周期依然能赚到钱,越焦虑越赚钱。中国只有两种知识付费:卖给穷人的叫做囤资料包;卖给富人的叫做定制内训。
1. 消费进入质价比时代。质价比,指同等质量前提下,价格更低,更加考验供应链能力。
2. 消费分层只是表象,底层是生意模式的分层。大众市场走集团化模型,小众市场走生意人模型,不赚钱的生意已经被市场淘汰完了。
3. 中国消费市场的未来将是拼多多和天猫之争。
4. 消费投资人还在看项目,但普遍不开枪,PS倍数都给得很低,普遍不超过2。
5. 现在消费的最大矛盾,是消费者品味意识的提升VS渠道流量算法抑制高级审美的传播VS商家供货质量的整体下滑。
6. 新消费品牌的核心壁垒是上下游的资源整合能力,这种能力三年前十分稀缺,但现在消费基建过剩,当前市场需要在某个细分环节具有绝对优势的企业,要么绝对供应链,要么绝对内容创意。
7. 任何标榜自身优势是消费者洞察的企业,未来都会被广告公司取代。
8. 伟大的消费企业普遍满足以下几点:尊重常识、尊重人性、不用杠杆、稳健扩张、尊重上下游合作伙伴,让每个人都赚到钱。
9. 大快消将迎来一波普遍涨价,基础生活品回到价格上涨区间,大多数品牌难以承压只能硬涨价,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深。
10. 预包装咖啡没有机会了,只有门店并购还有机会。
1. 未来5-10年是消解品牌的时代。
2. 大多数新消费品牌的死亡,是因为价格锚定有问题,既没贵得上去,又没低得下来。
3. 消费品牌只有两条出路:要么做贵,让极少数人买得起,占领心智制高点;要么做便宜,让绝大多数人都能能买,形成普世效应。
4. 企业只要放弃品牌执念,增速就会很可怕。
5. 原来品牌都在接升上来的人,现在品牌都在接掉下来的人。
6. 研究人群是做产品,研究人性是做营销。
7. 优秀品牌的三大画像:能年年提价(比如茅台香奈儿)、符合某类人群的刚需(比如可复美在医美)、是某个品类的代言人(比如戴森代言吹风机)。
8. 品牌圈普遍流行顾问文化,老板从来不听内部员工的话,只相信外部专家。
1. 消费依然有机会,增量都在垂直品类里,5亿规模以下的细分市场都值得入场。
2. 品牌想要现金流,可以利用供应链优势,开副线做白牌,赚另一群人的快钱。
3. 钱在谁手里,消费的机会就在哪里。银发一族(50岁以上)和小镇贵妇是有钱人。
4. 当前时代,白牌比品牌更有生意机会,白牌三大机会品类:美容护肤、休闲零食和保健品。
5. 针对一二线城市的白牌消费不能具备外显性,无论食品、服饰都不行,因为高线城市人群追求的情绪价值大于物质价值,面子大于实用。
6. 消费的另一个增量来自老品新做,把之前火过的品类都做一遍,比如鲨鱼裤就是新时代的婷美紧身裤。
7. 消费投资的三大重点:出海、下沉、银发。
8. 新的上山下乡开始了,把一线城市验证成功的生意模型在三四线城市,尤其是旅游城市重做一遍,很有机会。
9. 做IP类账号,传递价值不如pua情绪。
10. 视频号依旧是目前消费的最大红利渠道,产业带、做IP、品牌自播都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