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博文选编 -  贴子
342  |  1

主题:手机业务“重回主流”:联想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刘志刚TMT

积分:20980  联商币:10546
  |   只看他 楼主

文:互联网江湖 作者:刘致呈

联想又开始“整活儿”了。

4月1日的联想新财年誓师大会上,杨元庆表示会加大对智能手机业务投入,3年内要回到主流厂商行列。

啥?联想手机要3年内回到主流厂商行列?要不是财年誓师大会这个场合比较严肃,我还以为是愚人节杨总跟大家开玩笑呢。

讲道理,这波“重回主流”的表态引发舆论热议,让我有种穿越回十年前的错觉。

十年前,联想手机还是“中华酷联”的成员,还曾在国内市场一度排名第一,到现在我都还记得当年看到商务旗舰K900时的震撼。

那时的联想,有创新、有朝气、有活力,与现在是一组鲜明的对照。

当然,那时候联想的PC业务还是朝阳业务,智能手机业务是雄心勃勃的第二曲线,杨元庆再次从柳传志手里接班也不过三年。

如今,PC市场日薄西山,智能手机业务在份额统计中沦为“Others”,过去的转型又拖累了24财年三季度的营收和利润,联想似乎正在经历一个新的迷茫期。

这个敏感的时间节点上,杨元庆再喊出手机业务“重回主流”的口号,多少有点“吃回头草”的意思。

可问题是,吃了这把“回头草”究竟顶不顶饿?能不能再为联想带来生机与活力?

这恐怕才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杨元庆要带联想再走一次“华容道”?

现在回过去探讨联想过去在手机业务的失败意义其实已经不大,毕竟那是一个时代的机遇,你抓住了,你顺应了时代潮流,那么你就有可能创造新的历史。

就像雷军和小米那样,过去把小米手机做成了,现在做小米汽车,也是在不断创造历史。杨元庆也曾是创造历史的那个人,但是现在的联想却还在为了跟上时代的脚步而努力。

联想是大公司,杨元庆也是联想的老人,也是元老圆桌上能拍板的几位之一,从当初改组MIDH事业组,到后来重新划分IDG、ISG、SSG三大业务群,杨元庆都是做决定的那个人。

而当初的决定是否正确,市场最终会给出公正的评判。

2015年4月底,联想港股股价冲到11.59港元,当时联想手机业务如日中天,经过了近十年的波折,如今联想的股价刚回到8.8港元。于是,杨元庆如今又表态,“手机业务要重回主流”……

也许所谓“重回主流”,并不是联想对于手机业务有多少执念,可能只是杨元庆怀念十年前的联想那个意气风发的状态,怀念当时花环簇拥,万众瞩目的高光时刻罢了。

时也命也。

执掌联想这么多年,杨元庆面前这条价值回归之路走得并不平稳。而如今联想转型的路上,业绩上又出了新问题。

2024财年前三季度,联想营收430亿美元,同比下降12.74%,经营利润10.72亿美元,同比下降46.8%。

老实说,在三季度数据出来之前,这个业绩之差很难想象,这也是联想近五年来最差三季报表现。

结合这个背景来看,杨元庆这次“重回主流”的表态,似乎也透出某种信号:在智能化转型受挫后,未来一段时间联想是不是要把手机业务作为改善财务表现的重点?

财务上能不能带来实质的改变很难说,但至少,在公关上这波操作是很有想象力的。

从后续的关注度来看,杨元庆高调宣布“联想手机重回主流”甚至给媒体画个大饼“重回市场前三”,那么公众很容易就能把关注点从“营收、利润”等核心业绩上拉开,转到“联想做手机行不行”的问题上去。

现在联想做手机行不行,能不能回主流市场重要吗?

其实不重要。

一来,现在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形势很明显了,这就是另一个PC市场,行业竞争惨烈,做起来既有难度,也有风险,而且,对财务上改善并不大,毕竟现在手机行业的毛利率也很低。

二来,联想手机业务这几年不是没折腾过,摩托罗拉搞过折叠屏,拯救者系列也搞过“电竞手机”,最后也没泛起多大的浪花。

所以,做手机联想行不行,其实杨元庆心里是最有底的。

那么,为啥还要强调手机业务呢?

从外界来看,这至少给了舆论压力的一个集中释放点,可能也会让人们有这样一种感觉:发力手机业务似乎还能让IDG业务有新的转机,最起码给到二级市哪怕一丁点的想象力呢?

当年杨元庆带领下,曾经的“机海”战略失利,并购摩托罗拉也未能扭转态势,联想手机业务“败走华容道”。2018年,联想手机品牌重生,也并没有给行业格局带来重大影响。

如今,三季度净利润暴跌48.95%之后,杨元庆是不是要带联想再“过一次华容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只有杨元庆自己知道。

PC、AI、手机,谁能撑得起未来的现金流?

手机行业还有多少想象力空间大家其实都心知肚明,而杨元庆这么着急又把手机业务拿出来说,可能更多的还是财务上的压力确实更大了。

从三方机构对联想的预期中也能看出来一些端倪。

由于联想的营收盈利都在下滑,第三方机构瑞银、摩根大通的研报都认为,季度盈利的改善并不会改变未来的盈利预期。

瑞银方面,将今年3月底止第四财季预测下调30%,维持沽售评级,并维持目标价7.5港元;摩根大通则认为,联想短期盈利仍然承压,并调整目标价由10.3港元至10港元。天眼查APP港股财报信息显示,这几年联想集团三季度的销售净利率表现也在下滑。

盈利下滑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变化在于利润的含金量在降低。

2024财年三季度,联想经营现金流为14.68亿美元,去年同期是25.57亿美元。现金流一定程度代表着利润的含金量,联想利润含金量降低了。

对于企业估值来说,现金流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因为像联想这样的能稳定盈利的公司,估值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现金流折现估值。

这可能也是摩根大通调整联想目标价的原因:三季度的现金流下滑背后,联想的业务变现能力可能变差了。

一方面,被寄予厚望的AI没有释放出联想实际业务上的成长价值。

虽然IDG业务营收增长了7%,但全球PC市场需求也确实是在持续萎缩,以23年四季度来看,IDC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传统电脑出货量同比下降2.7%。

换言之,市场整体性的萎缩,导致增长没能从根本上改善联想的变现能力。

另一方面,联想一直画的“大饼”AI PC,也还没有转化为实际的业务增长。

杨元庆也把AI PC列为“行业最重要的变革”。但残酷的现实是,市场似乎对于PC“AI成长股”的概念并不买账。

毕竟未来,AI究竟能带给IDC业务多大的成长性,也不是联想能完全决定的,更多的还是看市场对AI有多大的需求。

所以,现在画“大饼”,其实并没有什么实质的意义。

IDG业务增长存在不确定因素之外,第三季度ISG业务营收下滑了13%,由盈转亏。这个业务的亏损很有代表意义,毕竟基础设施方案业务,是联想转变业务增长方式的重要一环。

联想究竟是一家硬件公司,还是一家科技服务公司,关键就看ISG业务和SSG业务了。因为这两大业务,是能提升盈利能力的。

三季报中,联想SSG业务营收占比只有12%,却贡献了32%的经营利润,由此可见其重要性。

实事求是地讲,对于如今的联想来说,重心发力手机业务,倒不如重点挖掘ISG业务和SSG业务。

继续聚焦智能化转型好处很多,一个是在成本投入上不用投入那么多,毕竟联想的ISG业务和SSG业务已经是很成熟的业务了,相比花资源在不确定性更多的手机业务上,这两个核心业务可能更有确定性。

另外一个是,联想转型的质量如何,到最后还是得看ISG和SSG业务占比。

就像当年微软做硬件,做手机平板失利,反倒是做云计算成为第二曲线。云服务收入成为微软真正的第二曲线。

联想能不能找到第二曲线其实不在于已经占比很高的硬件业务,而是在于软件技术和服务业务。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些年联想其实是找到了正确的方向,只是当下转型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罢了。

写在最后:

转型这么多年,联想一直都被外界诟病有“大公司病”,也有声音说,联想创新的活力仍然不够。

客观来看,创新这件事,不仅仅是组织变革、业务变革的问题,也可能是一个人事的问题。就像张勇时代的阿里也经常被诟病创新不足。

阿里从马云时代到张勇时代,联想从柳传志时代到杨元庆时代,都是创始人到职业经理人的转变。行业稳定的周期中,这样的转变也许能带来稳定增长,一旦进入时代的变局中,面临的挑战和考验也就会更多。

大公司战略转型未果,也许并不是努力的方向不对,也可能是需要新鲜的血液来支撑未来成长所消耗的氧气和能量。

以史为鉴,败走华容道后曹操也没能一统三国,历史上一统三国的其实是司马炎。由此来看,更大的丰功伟绩,可能也需要更有智慧和勇气的后人来完成。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