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博文选编 -  贴子
135  |  1

主题:十几万元一场的升学宴,到底谁在办?

惊蛰研究所

积分:3734  联商币:1914
  |   只看他 楼主

作者|初夏

声明|题图来源于网络。

惊蛰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

*本文为惊蛰研究所X澎湃号·湃客财经联合出品

 

数百平的酒店宴会厅里摆着18张可以坐满12人的圆桌,大厅一侧半人高的舞台上摆满了鲜花。舞台左右各有一块LED大屏,上面写着“金榜题名”……

 

今年被伦敦艺术大学录取的Vicky,在向惊蛰研究所介绍自己花费了十几万元举办的升学宴时,仍然显得意犹未尽,“自从收到录取通知书,家里人就张罗着要给我办一场升学宴,宴请老师、同学和亲朋好友。那一天真的超级难忘,很多朋友专门从外地赶来参加”。

 

最近,随着大学录取通知书陆续送达,很多像Vicky一样的“准大学生”们都忙着举办或者参加同学们的升学宴。和过去只邀请恩师、亲友参加的“谢师宴”有所不同,如今的升学宴从参与人数的规模到宴席的规格,都几乎上升到和婚宴一样的高度。

 

从单纯的庆祝活动,到承载人情往来甚至互相攀比的社会活动,升学宴这场“人类大型社会仪式”,已然成为各大酒楼、饭店和活动公司不可忽视的商机,以及学生和家长无可避免的重要议题。

 

 

热闹至今的考学盛宴

 

升学宴的传统古已有之。自隋代创立科举制以来,后世各个朝代只要是家中有人通过类似的“人才选拔考试”,必定会公开庆祝一番。

 

 

唐朝时期,“升学宴”被称为“烧尾宴”,寓意是“神龙烧尾,直上青云”,祝愿学子们能够在仕途上平步青云。另一种形式的升学宴是乡试放榜次日举办的“鹿鸣宴”,参加者会在宴会上吟唱《诗经·小雅》中的《鹿鸣》篇,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展示才华。

 

到了宋代,升学宴改由朝廷赐宴,并改名“闻喜宴”。随着时间的推移,后续朝代都有类似的庆祝活动,如元代的翰林宴、明清时期的恩荣宴等。

 

现代的升学宴可以说是继承了古代的庆祝传统,但内容和表现形式又取决于当地的风俗习惯和经济发展水平。

 

惊蛰研究所观察到,一线城市的升学宴往往较为豪华,通常在高档酒店或餐厅举办,菜单精致,场地装饰华丽,一些家庭甚至会聘请专业的活动策划公司来组织升学宴,确保宴会的每一个细节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据Vicky介绍,她对自己的升学宴很满意,“家里置办了18桌酒席,菜肴酒水和甜品台以及酒店策划费加在一起总共花了大概13万元。酒店会推荐一系列的配套服务,比如说一些套餐包括提供仪式蛋糕、场景布置、高清电子屏、音响舞台灯光之类的服务。还会设计电子邀请函,也会问我们需不需要全程摄影记录。”

 

*Vicky供图

 

Vicky进一步介绍道,在上海举办升学宴已经是一种习俗,“我们都会觉得需要一个仪式去庆祝和分享喜悦,去传递这份美好。而且升学宴也是对自己大学之前的学习生涯做一个总结,通过这些年的付出和努力能考取并进入到自己所梦想的大学,是非常值得去庆祝和纪念的。在这个时候,我也想和我最好的家人,以及亲戚朋友去分享这份喜悦与感动,与他们一同见证了这么多年来我的成长。这更是一个美好的开始,去开启我崭新的大学生活。”

 

与Vicky的情况有所不同,来自山东的小k告诉惊蛰研究所,她办升学宴主要还是顺从家长的意愿。“我的升学宴场地策划比较简单,办了18桌(都是独立包间)也只花了2万多元。除了酒席,我们还在酒店外置办了零食糖瓜子和较高档次的白酒、啤酒,大约花了1万元。此外还有一些占比很少的人工费。最后份子钱收回来了大概4万元。因为父母工作性质的原因,场地布置也只立了一个金榜题名的大牌子,没有特别张扬。”

 

 

升学宴“疯抢”高考生

 

尽管学生们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毋庸置疑的是,升学宴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在城市地区,特别是在一线城市,升学宴的消费门槛较高。星级酒店的升学宴单桌价格加上酒水等额外费用,通常从千元起步。消费者们对升学宴的品质要求也更高,更愿意选择当地有名的高档酒店或餐厅。

 

 

在低线城市或县城区域,升学宴的消费门槛相对较低,如邀请“一条龙”厨师团队上门制作流水席,单桌成本也不过四五百元。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会选择在当地较好的酒店或餐馆举办升学宴。于是,升学宴市场也正在经历从数量到质量的双向增长。

 

最先捕捉到升学宴这一市场需求的自然是餐饮业。

 

每年各大酒楼饭店,在高考前就会纷纷打出“升学宴”“谢师宴”的广告,推出各种定制化的服务和套餐,以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从豪华的宴会厅布置到精心设计的菜单,再到个性化的服务,商家们不遗余力地打造出极具仪式感的庆祝体验。

 

惊蛰研究所在小红书平台搜索“升学宴”,得到的相关笔记大多是“升学宴布置”“升学宴海报”“升学宴模版”等相关词条,且基本为酒店和活动公司发布的商业内容。

 

 

升学宴市场能有多大?根据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公布的信息,2024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到1342万人,比去年增加51万人。而考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为升学宴市场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基础动力。

 

荣悦台宴会艺术中心的工作人员阿燚告诉惊蛰研究所:“现代社会中,教育成就被视为个人和家庭的荣誉,庆祝这些成就的仪式变得越来越重要。之前有专家预测,未来十年高考人数有望攀升至1700万,对于餐饮业来说,这一趋势预示着升学宴市场的潜在市场规模同样不容小觑,注定将成为行业新的增长引擎。”

 

阿燚同时也表示,“行业对市场前景的乐观判断,也吸引了更多的同行参与竞争升学宴这块大蛋糕。”酒店之间的竞争维度,已经从宴席的菜单、价格,进一步扩展到了现场物料的制作和布置等额外的服务项目上。

 

“我们酒店的毕业季订单均价在3万以内,每桌的价格在1000元到3000元不等,价差区别主要体现在菜品。另外,套餐服务里还包含现场的定制布展、客户的妆发服务、演绎人员服务、设备使用、酒水优惠、部分宴请物料免费制作等。这部分的具体费用,需要根据实际的宴请人数和当地习俗来决定。”

 

*阿燚供图

 

阿燚认为,升学宴本质上带有一些“仪式感消费”的特点,因为升学宴的客户普遍更加注重宴席本身的意义,而非仅仅追求形式上的盛大。不过,即便升学宴能够为酒店带来了新的增收机会,但和红白喜事等传统宴席相比,升学宴还未真正形成规模,因此其未来是否会发展成长期、稳定的周期性市场需求,还有待观察。

 

也有餐饮业者认为,打造“升学宴”产品、发展细分市场,不仅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还有助于提升酒店口碑,产生品牌效应。

 

例如客户在微信朋友圈、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上集中分享的宴会信息,能够帮助酒店在当地建立口碑,如果升学宴的服务质量和环境得到好评,一次成功的升学宴体验,很可能促使客户在举办其他类型的宴会或日常用餐时,也选择同一家酒店。

 

 

到底是谁想办升学宴?

 

尽管举办升学宴的本意是美好的,但当一场社会活动变成某种仪式,并且被赋予了社交场景,也难免出现偏离初衷的情况。

 

部分家庭为了面子或攀比心理,举办大规模、高规格的宴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一些升学宴甚至变成了单纯的人情往来,不仅举办宴会的人收到的礼金不足以负担宴席成本,升学宴的礼金也给一部分人带来经济压力。更重要的是,作为升学宴主角的高考生,反而成了工具人。

 

应届生小k就表示,自己办升学宴主要是为了父母长辈之间的人情往来,“毕竟在当地升学宴比较多,互相随份子也比较多,亲戚朋友之间也讲究礼尚往来,不办的话不好还人情。”

 

 

然而作为升学宴当天的主角,小k在敬酒的时候感受到了无比的尴尬,“来的宾客有一大部分我都不认识,还要一直面带微笑,感觉手足无措,也很累。但没办法,毕竟还是要给父母面子,也不能在一众长辈面前显得不懂礼教。况且日后这种场合可能也在所难免,所以即便自己再社恐还是会说服自己拿出一个饱满的状态去参加自己的升学宴。”

 

即使觉得参加自己的升学宴有些“尴尬”,小k依旧觉得这是一个难忘的体验:“当我那天画着美美的妆精心打扮自己,来的人都夸我漂亮有精气神时,自己心里还是会很开心的,再说,生活没有那么多观众,对于那些不认识的宾客来说,他们也不会把我的一举一动放得那么大,所以以一个轻松自然的态度去迎接、感谢大家的祝福就好了。”

 

另一位应届毕业生小马则觉得升学宴可有可无,“升学宴是父母和家里人想办的,动机说白一点就是把以前送出去的份子钱收回来一点。像我今年办升学宴,总共花了1万多,但是收到了差不多4万元的份子钱。另外也可以借这个机会和亲戚们联络联络感情,知道哪些亲戚还可以继续保持来往的”。

 

而作为高考生家长,同时也是教育工作者的邓老师则表示,升学宴不仅是一种铺张浪费,对个别人来讲,有时候也是一种负担,“现在几乎家家都会办升学宴,一桌酒席最少要上千块钱,一场升学宴要花几万块。我就没有给自己孩子办升学宴,因为不想找麻烦,也不想给同事和周围朋友增加负担。”在邓老师看来,升学宴的意义仿佛已经渐渐脱离了庆祝考入名校的初衷,不知不觉变质成了"人情宴"。

 

 

此外,针对升学宴越来越流行的现象,网络上也有不少网友发出“有没有必要办升学宴”的质疑。其中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是:在过去,考上重点大学,报喜请客是应尽的社交礼仪。但近年来,不少家长不顾学生想法,即使没有发挥好也要隆重筹办升学宴。这种被家长全盘操控的升学宴,是否还有其真正的意义?

 

“考了多少分不重要,钱到了就行,这种无用社交什么时候才能消失”“花了大价钱请一群我不喜欢的人吃饭,有什么必要”……

 

除了这些吐槽传统社交的观点,还有网友表示自己考得并不好,但父母偏要大办宴席,给自己造成了很大的心理负担,“考上的学校一点也拿不出手,我自己觉得很没必要办升学宴。而且上大学了也要花很多钱,感觉没必要把钱花在自己不乐意的地方。”

 

在本属于自己的升学宴上,学生们从主角变成了配角。升学宴似乎变成了单纯的人情往来,甚至参加宴会的人更多是为了维持关系而非真心祝贺。这个为学子们祈求前程似锦的好日子,理应被祝福填满,如今掺杂了太多的形式与目的。

 

当升学宴被冠上“面子”“仪式感”之名,连考学酒宴也要卷的家庭,似乎又掉进了新的消费陷阱。家长们或许也应该正视孩子的需求,让升学宴回归庆祝和分享喜悦的本质,而不是成为炫耀财富或是实现其他目的的工具。

 

*文中Vicky、小k、阿燚、小马均为化名。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