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牛”跟“泰国红牛”又双叒打起来了!近日,中国红牛与泰国天丝再因“红牛”商标的使用权和收益归属问题开撕,双方唇枪舌剑,各不相让,矛头的根源,直指关联当事方华彬集团和天丝集团长达9年的恩怨情仇……
01,中国红牛硬杠泰国天丝?
11月13日,泰国天丝集团一篇《谁在冒用红牛之名》的文章,成为点燃此次争端的导火索,天丝集团详细披露了天丝版红牛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还特别指出合资公司生产商、以及销售收入流向的种种问题;
11月14日,中国红牛对此进行了严厉回击并指出在年终中国红牛与天丝集团系列纠纷诉讼等待法院最终判决之时,天丝集团以参加进博会为契机,隐瞒事实、欺骗媒体和公众,试图引爆舆情干扰司法秩序。
好嘛,两大巨头在互联网上针锋相对,原本吃瓜群众该是乐此不疲,可是鉴于红牛这个瓜太过复杂,想要吃明白,还真得有两把刷子,一般的网友怕是延迟满足能力这一项上,就已败下阵来。
如果屏幕前的各位自认自己有一定的延迟满足能力,且听笔者继续分解:
泰国红牛和中国红牛纠纷的“前世今生”
时间倒回到20世纪70年代,颇具传奇色彩的泰国籍华人许书标首次发明了“红牛”饮料,彼时许书标名下的食品和饮料公司天丝集团,将一种含水、糖、咖啡因、muco-纤维醇和维生素B等成分的滋补性饮料,命名为红牛,这款饮料最初的目标客群是倒班的工人和卡车司机等重体力劳动者;
1987年,经由红牛饮料联合创始人与发明人许书标通力合作,该款名叫红牛的饮料得到了进一步改良,并在成功注册了Red Bull品牌商标后正式在欧洲销售,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商业成功,璇即Red Bull开启了征战全球之旅。
既然是面向全球市场,怎么能少得了地大物博人品众多的中国市场?何况发明人许书标还是在中国海南出生的,也就是说,不论出于情怀还是商业需要,中国红牛的诞生都将顺理成章!
1993年,许书标在中国海南省成立了海南红牛饮料有限公司,并首次在国内使用中文“红牛”命名,理想十分丰满,但第一波投产就让许红书感受到了现实的“骨感”,原因是泰国版红牛的原汁原味的配方,无法通过我国卫生部的相关产品标准。
在急需一张中国“准生证”的节骨眼,另一个传奇风云人物、华彬集团创始人严彬映入了大众视野
1995年3月,许书标和严彬正式确立合作关系,严彬随后发动一切资源,并找到中国食品工业总公司(中食公司)和深圳中浩集团合作,这才有了权威的中食公司向中国卫生部申请“维生素功能饮料”营养素含量行政许可的批文的实质性进展。
为了让中国生产的红牛饮料既保持功能性卖点,又符合中国人的口味需求,严彬和中食公司会同当时卫生部食品监督检验所、中国食品添加剂协会、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卫生部卫生监督司等专家进行了一场技术论证会,最终才将牛磺酸、咖啡因、维生素等营养及添加剂的含量确定了一个既安全又有功效效的标准。
1995年9月22日,中国卫生部作出批复(卫监发[1995]第51号)“同意中国食品工业总公司生产的‘维生素功能饮料’中牛磺酸最大使用量为500mg/kg、肌醇最大使用量为230mg/kg、氰钴胺最大使用量为15mg/kg、维生素B6最大使用量为4mg/kg、咖啡因最大使用量为200mg/kg”。
恰恰是这一“新配方”的正式批复,铸就了红牛饮料在中国市场30年辉煌的开篇!
1995年11月10日,中泰各方签署有效期为50年的《协议书》,约定只有中国红牛有权在中国生产销售红牛饮料,泰国天丝不能经营红牛饮料,海南红牛只能为中国红牛生产红牛饮料,同年,中泰双方股东签订《95年合资合同》,约定中国红牛产品上的商标是中国红牛的资产。
这正是这份有效期为50年的《协议书》为中泰红牛日后的矛盾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协议书》原件,图源:中国红牛官网
1996年1月,作为红牛合资公司股东之一的中浩公司购买斗牛商标,解决了红牛商标在中国使用和注册的最后一道障碍,至此,中食公司投入的生产批文和中浩公司投入的斗牛商标,红牛饮料才得以正式在中国合法生产以及销售。
严彬实控的华彬集团运营的中国红牛称当初泰国天丝以放弃在中国的经营权换取两家公司投入生产批文、斗牛商标,终使红牛饮料得以在中国合法生产销售,相信司法终将尊重契约精神,保护契约利益,给中国红牛产业链上百万家企业和30年经营的400万渠道网格一个公平、公正的判决。
那作为第三方观察者,我们也不能仅看华彬集团方面的回击是否在理,还得看泰国天丝方面的“指控”是否
02,泰国天丝“师出有名”?
11月13日,泰国天丝集团发布消息称,天丝公司及许氏家族是“红牛”品牌及“红牛”系列注册商标的全球知识产权持有人,最高院认定红牛合资公司经营期限届满,不应再从事经营活动,也不应再获得和享有相应的经营利益。
这个红牛合资公司实际指的就是1995年签订合资合同的几家(具体为:中国食品工业总公司、中泰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深圳中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泰国天丝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它们在深圳共同成立的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也即中国红牛,法人为严彬,该公司于1998年迁址北京,继续生产和销售红牛产品。
红牛商标于2006年获原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委评为驰名商标,商业价值持续走高;并且天丝公司及许氏家族是“红牛”品牌及“红牛”系列注册商标的全球知识产权持有人,这也成了泰国天丝方面掌握最硬话语权的杀手锏。
也就是说,前述合资公司得以使用红牛商标,都离不开泰国天丝公司的授权,自1996年开始,合资公司就与天丝公司签署了多份《商标使用许可合同》,最后一份商标使用许可合同于2016年10月6日到期终止,合资公司无权使用“红牛”系列商标。
2016年,天丝集团以“侵害注册商标专用权”及“不正当竞争”为由将华彬集团旗下多家工厂、销售公司甚至经销商都告上法庭,至此,严彬的华彬集团与许氏家族控制的泰国天丝集团正式拉开了诉讼大战的序幕。
2018年8月,中国红牛向北京市高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中国红牛独享的共计17枚“红牛”系列商标的所有权,若不能对此予以确认,则确认由中国红牛和泰国天丝共同所有,并判令泰国天丝向红牛支付广告宣传费用37.53亿元;
2018年9月29日,合资公司营业执照营业期限到期,2019年该公司停止生产,值得一提的是,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显示,红牛公司登记状状为存续(在营、开业、在册),说明已经成功办理了延期;
不过,中国红牛的一审上诉被北京高院驳回全部诉讼请求,华彬集团向最高院上诉,终审判决仍然维持一审判决,驳回中国红牛全部上诉请求,并且判决书表示,中国红牛提供的50年协议存疑。
由是引出了一切争议的根源——那份“50年协议”究竟是真?是假?
逻辑十分简单,只要该协议为真,那中国红牛就拥有红牛商标的使用权,中国红牛的一切基于该协议约束下的经营行为就合法合规,如果不能证明该协议为真,那中国红牛在无法继续获得泰国天丝的红牛系列商标授权的情况下,将不得继续经营。
2018年前后,许氏族曾表示,自家从来没签过什么50年(协议),纯属胡编乱造。华彬集团则表示,双方确有签署该份协议,且最初协商的经营期限确为50年,注册公司时,受规定限制才将授权期限定为20年,但之后的协议书已经完善。
2022年2月,华彬集团发文称,已取得华彬红牛(中泰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与泰国天丝、中国食品工业总公司、深圳中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1995年11月10日签署有效期为50年的《协议书》原件;
2022年9月,深圳国际仲裁院委托司法鉴定机构的鉴定确认,协议书中严彬、许书标等5人的签名字迹为真!严彬终于看到了胜诉的希望!中国红牛正式起诉泰国天丝集团;
图源:中国红牛官网贴出的裁决图
2023年8月31日,最高院申1162号民事裁定书显示,认定中国红牛享有50年商标独占许可使用权,而泰国天丝集团有不得使用该注册商标的义务。
2024年7月24日,长沙法院认定天丝集团目前尚无充分有效证据证明中国红牛侵犯其商标权,长沙中院驳回泰国天丝集团上诉的原因是,长沙中院认定“50年协议”的合法性。其前后的直接原因是中国红牛在2022年重新提交了“50年协议”原件,因此得到了法院的支持。
2024年8月1日,中国红牛通过官网发布针对泰国天丝7·31官方声明的回应中,提及“
在红牛品牌在中国发展壮大后,中国红牛原CEO和泰国天丝内外勾联,另行注册新公司,欲替代中国红牛……”
图源:中国红牛官网
2024年11月18日,据中国青年网报道,中国红牛股东之一的深圳中浩再次确认红牛50年协议书真实、合法、有效。值得一提的是,深圳中浩甚至还出示过1995年这份50年协议签约现场的照片(严彬和许书标两个大佬紧挨着座在一起),可谓证据确凿。
图:深圳中浩
按说,事件到此,应该也就有了一个清晰的走向,50年协议真实性已板上钉钉,再也没有讨论的必要,不过,在双方经年累月的斗法过程中,又衍生出来了支线情节,让情况变得更加复杂:
泰国天丝指责华彬集团在合资公司存续期间,未经天丝方股东和董事同意或者决议,通过委托华彬集团全资控股工厂的形式生产销售红牛,所获得益悉数收入华彬集团口贷,至2016年10月红牛累计已销售1280亿元,而合资公司产能占比两成不到。
泰国天丝表示,通过查阅合资公司的审计报告和诉讼中的证据,华彬集团的委托加工实质以合资公司名义为掩护,通过委托加工华彬自有工厂的方式进行利益输送,所有生产和销售收入都归属到合资公司实控人严彬的华彬系公司。
泰国天丝认为,华彬中国及其高管的这种自产自销行为实际并非委托加工,就是体外循环、非法同业经营行为,是严重的非法活动。
天丝方面认为,红牛合资公司截至2016年10月只占到了总产能的18.2%,严彬系控制的湖北、广东和江苏3家工厂事实上接管了原本应由红牛合资公司工厂执行的红牛产品生产工作。
有消息人士认为,2016年之前,许家和严彬一直保持合作状态,许家只负责技术和原料,不参与市场和投资,严彬后来投资的几个国内生产基地在建厂运营的初期,有泰方技术人员驻厂调配原料,也有行业人士认为这是饮料行业中比较常见的代工合作模式。
根据天眼查信息,北京红牛饮料销售有限公司于2006年11月在北京注册,原名北京华商饮料销售有限公司,后改商号为“红牛”,但是该公司与红牛合资公司没有任何股权上的隶属关系。这家企业全资控股多地红牛饮料或红牛销售公司。
……
2016年,广州曜能量公司迎来一轮重大人事调查,法人、主要高责人与高管悉数大换血,知情人士称,广州曜能量实际由天丝集团相关人员控制和管理,2017年,广州曜能量主打的产品曜能量安奈吉正式更名为红牛安奈吉,并完成了商标注册;
2019年5月,红牛安奈吉正式推向市场,当前,广州曜能量旗下的产品正式名称为红牛维生素牛磺酸饮料,它的代理商为南孚电池和养元饮品,南孚负责长江以南养元负责长江以北地区的销售;
2020年,泰国天丝又授权普盛食品(北京)有限公司在中国大陆生产、销售红牛产品,产品名称为红牛维生素风味饮料,据悉,普盛获得的商标授权期限为20年,并且,普盛当前的法人代表还是华为彬集团的前高管、中国红牛的原CEO;
加上华彬系控制的中国红牛,导致了中国市场共出现了红牛维生素牛磺酸饮料、红牛维生素风味饮料和红年维生素功能饮料3款金罐红牛共同销售的“盛况”,令消费者和部分经销商都一度“丈二和尚”!
梳理下来,不难发现,这剧情堪比烧脑电影,一环接一环的反转,大家一对簿公堂都拿振振有词,有的拿正统在我说事,有的拿50年协议说事,一走出法庭又都各玩各的花活,这种史诗级的难题,哪怕是最高院的资深法官,也怕是会相当头疼吧……
假设华彬系的“体系外循环”有违契约精神、有违《50年协议》成立,那么泰国天丝的一系列操作,或同样难逃违背协议之嫌。
11月20日,一份来自最高院于2024年1月份做出的终审判决书被媒体曝光,也让事件的风向再一次扭转!
中国食品行业产业分析师朱凡蓬称“这份判决书直接打脸泰国天丝,也印证了泰国天丝此次发起舆论战斥责华彬集团‘体外循环’,显然是隐瞒了最高院判决,故意混淆视听,欺骗公众”。
此次最高院披露的判决书,缘起原告英特生物(严氏家族全资实控)与被告严彬、第三人红牛维他饮料有限公司损害公司利益责任纠纷,最早由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于2016年12月15日立案受理;
此案争议的核心就是华彬集团方面在中国红牛之外成立的三家工厂和两家销售公司的行为是否具有正当性。
最高院的判决出指出,上述“三家工厂、两家销售公司”早已设立并持续经营,其实际经营期间也与红牛合资公司(中国红牛)签订有相关协议,中国红牛的董事及各方股东对此知道或应当知道,但未此提出异议。
判决书还称:“更为重要的是,严彬提供的证据清晰显示泰国天丝相关技术人员及许馨雄(许书标之子)前往三家工厂视察并指导工作,因此,英特生物明知三家工厂及两家销售公司存在、运营的,严彬不存在隐瞒、掩盖工厂及销售公司设立、运营等事实的行为…”
基于以上事实,法院终审判决驳回英特生物的全部诉讼请求,并判令由英特生物负担案件受理与保全费用。
至此,泰国天丝方面对于华彬集团的“体外循环、非法同业经营行为,是严重的非法活动”的指控,也自然是难以站得住脚。
自2016年开始,双方你来我往进行了累计超过60多起的法律诉讼,劳民伤财不说,也让品牌形象和市场份额受到直接的冲击,双方如果再继续打下去,可能都将元气大伤。
03,功能性饮料“修罗场”—鹜蚌相争,渔翁得利?
遥记2015年,中国红牛年销售额高达230亿元,堪称一骑绝尘的领先,2016年开始,中国红牛遭遇“黑天鹅”,市场份额不断下降,经第三方机构统计,2016年~2023年,中国红牛市场占有率从71.3%下滑至53.3%,相较于2012年高达82%的市占率,已跌去近30个百分点。
当然,得益于30多年来的有力营销与稳健的产品品质,中国红牛构建的消费心智与渠道网络仍然无可撼动,年度销售额仍然保持在接近200亿的量级,单从GMV角度,仍是中国功能性饮料市场的一哥。
如果论销售量,实则已被东鹏特饮反超。根据尼尔森数据,2023年,东鹏特饮在中国能量饮料市场中销售量占比达43.02%,排名保持第一,销售额占比30.94%,排名第二。
截至2023年底,东鹏饮料核心经销商数量高达2891家,基本覆盖全国地级市,活跃的终端销售网点在2022年底超300万家的基础上,又新增约40万家,同比增长13.4%。东鹏的发展势头,不容小觑。
除了东鹏特饮的趁势崛起,脉动、尖叫、魔爪、体质能量、元气森林外星人等品牌也都收获了增长,其中更包括华彬的“宿敌”——由天丝操盘的2个品牌共计4款红牛产品,年销售额合计达到了90亿元的规模,突破100亿或只是时间早晚。
群雄逐鹿的功能性饮料赛道,一边还要应付来自天丝的讼累,一边还要应对竞烈的市场竞争,中国红牛的压力或焦虑,可想而知。据《时代财经》不完全统计,除了中国红牛和泰国天丝的红牛产品在中国市场正常销售,连奥地利的红牛产品也在正常销售。
据《2024新健康消费生活趋势报告》功能性饮料市场及其线上规模正以19.8%的复合增长率快速扩张,其中含牛磺酸成分的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88.7%,广受欢迎,已成为运动人群的能量好搭档;
据头豹研究院预测,2026年,中国能量饮料市场规模将达1536亿元,CAGR将达11%,功能性饮料行业仍然有广阔的增量空间,这不光是红牛的机遇,也是其余一众功能饮料品牌的机会;
中国红牛和泰国天丝能否以和为贵?共同分享中国市场的丰厚红利?还得让子弹飞好一会。
参考资料:
深圳中浩再次确认红牛50年协议书真实合法有效-中国青年网
中国红牛“举证”硬杠泰国天丝“红牛”之争再起波澜-证券时报
商标大战未至终局,红牛市场已遭“分食”-白马商评
最高法驳回泰国华彬变更红牛合资公司股权请求-新京报
“中国红牛”和“泰国红牛”,又打起来了!-泰国网
红牛之争“口水战”再升级,互相指责对方破坏合约-贝果财经
两头“红牛”,斗个没完-斑马消费
《2024新健康消消费生活趋势报告》:红牛饮料成为运动人群的能量好搭档-周口日报
泰国天丝斥中国红牛遭打脸?隐瞒最高院判决,专家称其公然欺骗大众-新浪财经
东鹏狂追红牛!觊觎国产功能饮料一哥已久?-互联网那些事
首图由通义千问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