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陈婷
有了沃尔玛当“靠山”之后,1号店近来底气十足,除了继续在各媒体上砸广告推广外,也学着当年的VANCL找起了明星做代言。前几天,“不安分”的1号店又在北京、上海推起了虚拟超市。
按照1号店的宣传:通过其在上海地铁站和北京公交车站开放整版的广告,消费者可以随时掏出手机拍下商品,即可完成购物。
1分钟内搞定消费流程,省去了逛超市和排队付款的时间,走在路上就能买东西,看上去似乎很酷。对于这种新奇的购物模式的来源,1号店的说法是:其董事长于刚在7月初某日凌晨“灵感乍现”,第二天一早就召集会议,迅速确定并启动了项目,仅3周时间就完成了第一批商品上线。
其实,于刚的“灵感”更多是“抄袭”了乐购在韩国地铁口设计的虚拟超市商业案例。当然,1号店是首个在中国尝试虚拟超市的商家,但想要真正要打开中国户外购物的市场,还有很多路要走。
尽管1号店反复宣传:消费者在路过时,如果看中某一款商品,只要用手机拍摄商品的二维码,就能实时购买,可这个看似轻松的手机购物,还是限制颇多。
首先,并非所有的手机都可以购物,必须是iPhone或安卓系统手机,用户还得在手机上下载一个网站的客户端;而目前该“虚拟超市”只接受货到付款和使用抵用券两种支付方式,智能手机广泛使用的手机银行及信用卡支付尚未开通。这无形中拒绝了相当一部分潜在粉丝。
在上海的地铁站里,由于墙体面积较大,1号店的“商品墙”可以展出80件商品,颇具冲击力,但北京公交站的广告牌面积较小,80件商品被分别放在正面和背面了,再加上1号店在北京的影响力有限,这个“大有内涵”的创新被很多消费者当成了普通的站牌广告。
乐购在韩国的虚拟超市主打的是“上班路上买好菜,下班回家即可做饭”的居家概念,而1号店则主攻日用品超市,提供零食、饮料等快消品,诱惑力顿时大打折扣。
更重要的是,强调客户体验的1号店承诺上海地区半天内将物品送达,但一旦虚拟超市规模做大后,物流迟早成困境。日前1号店网站上的大部分商品都不配送北京地区,暴露出其在长三角以外地区的配送能力不足,而现在又在北京搞虚拟超市,实在让人心里不踏实。
从2008年的410余万,到2009年4600多万,2010年1号店的营业额达到8.05亿。这3年来的确走得够快,但希望1号店真能够摆脱中国电子商务公司的夙命——苦哈哈地送货上门,最后赚不了几个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