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月1日起,万达集团将其百货系统“万千百货”更名为“万达百货”。据介绍,此举是出于商业层面考虑,由于万千百货品牌辨识度较低,更名后的万达百货将借势万达品牌进一步扩大自身影响力。
无独有偶,日资企业永旺集团旗下的超市——吉之岛、佳世客(JUSCO)以后也可能统统变身永旺超市。
对此,永旺集团的解释是,虽然永旺集团旗下的超市都叫JUSCO,但在香港和广东的JUSCO翻译成中文叫“吉之岛”,在北方部分地区消费者心中“佳世客”这个名称比较深刻。统一名称为AEON(永旺)超市,以打造单一品牌效应。
当然,单一品牌可能产生的消费印象更强烈,也不会给消费者造成误解。不过,国内许多以多业态共存的企业照样活得很好,甚至是零售“一哥”。
例如,华润万家旗下就有多种子品牌,以区别其不同的业态,大卖场叫华润万家,购物中心叫欢乐颂,高端超市叫Ole’、blt,便利店叫VanGo,更不说美容连锁的Vivo采活、药品连锁华润堂……而这些,丝毫不影响其在每年百强榜上的排名和大手笔的收购。
另一个例子是,为了与国内其他“华联”、“联华”品牌区别开来,北京华联在两年前统一更名为BHG后,虽然细分为BHG高级超市、BHG生活超市、BHG食品超市,但是除了北京华联自己,大部分的消费者并不清楚这些业态具体的差异化,从这个角度上讲,不知道这算不算一次失败的更名?
也许企业是本着“名不正则言不顺”的理由去更名,然而更名真有那么重要?企业算过更名的意义或者价值能抵扣掉更名所产生的费用、更名后消费者的反应和接收时间吗?
万达则给更名提出了充分的理由:业绩上来讲,万千百货没有起到吸引客流,增加收益和租金的目的。问题是,改成万达百货后,就一定能做到吸引客流、增加受益吗?
众所周知,对于百货业态而言,经营能力才是其核心价值所在,只有经营能力上去了,招商能力增强了,品牌知名度也才会跟着成功,如果没有这些,品牌充其量只是实际运作能力达到一定层次的附加值而已。
在百货业都纷纷改革的当下,银泰、天虹等进军电子商务,王府井也开始着手自有品牌,而“万达百货”想要赶上甚至超过百盛,仅靠改名恐怕还远远不够。若是改名后就可以带来这样的效果,那么,请个风水先生看看岂不就可以雄霸天下了?
(中华合作时报·超市周刊 记者 赵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