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便利店之友 -  贴子
1797  |  1

主题:福州便利店将跨入2.0时代

何古风2

积分:30  联商币:15
  |   只看他 楼主

 家住福州天泉路某小区的张先生最近购物方便多了,晚上12点还能买到烟,因为在他小区附近,开了一家名叫“豪德沃”的24小时便利店。
 在这家便利店里,周边的居民不仅可以买面包、茶叶蛋当早餐,还可以买本杂志在车上消磨时间,未来还能在那里交水电费和寄包裹。这种提供多元化服务的24小时便利店,被业内称为“便利店2.0版”。
 10年前,台湾的“1+1欢乐屋”和“易喜”以拓荒者的身份将“24小时便利店”这种时尚的零售业态带入福州,因“水土不服”、“太超前”,纷纷失败离场。如今,这种业态再次卷土重来,其中不乏有行业巨鳄的身影,这是否意味着福州将正式跨入2.0时代?

便利机构纷纷布局福州


  “豪德沃”是福建豪德便利连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豪德”)自创的便利店品牌。自去年在福州天泉路开出第一家店后,短短数月,豪德已在鼓楼、仓山、晋安等区开了多家门店。
 “现在这些店都是直营的。”豪德公司副总经理陈晶铭表示。根据该公司的战略规划,豪德将在福州布局300多家门店,以直营和加盟的方式进行扩张。此外,与加油站捆绑在一起的英国BP便利店已在福州仓山落脚。
 无独有偶,近期福州坊间也流传着一些行业大鳄觊觎福州市场的消息。本土建材超市拓福正与台湾统一洽谈合作事宜,欲将全球最大连锁便利机构“7-11”引进福州,而已经在泉州布点的广东便利连锁品牌“好的佳”亦在福州寻找物业。
 有业内人士表示,现在一线城市如上海等,便利店发展基本成熟,且品牌林立。接下来,会有更多民营资本和外来品牌关注二三线城市,选择合适的时机进入。


福州便利店进入第三阶段


 福州便利店发展已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遍布在福州大街小巷的杂货铺、食杂店,这些店面的特点是摆设杂乱、店堂昏暗,通常由夫妻、父子、兄弟等家庭成员一起经营。他们需要到批发商那里进货,赚取商品差价赢利。
 到了新世纪初期,这些杂货铺、食杂店有的被本土有实力的企业“收编”,成为他们的加盟店,有的自己主动转型,改造后成为小型便利超市。这些便利超市的特点是,门面宽敞、提供日常商品服务,有统一招牌、统一采购,实行连锁加盟。由于可以提供“在家门口购物”的便利性,逐渐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万嘉”、“轩辉”等一批本土的连锁品牌,都是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便利超市。目前他们的规模分别是150多家和120家。
 “他们没有24小时营业,提供很少便民服务,充其量只是便利店的1.0版”有业内人士对这种类型的便利超市给出了这样的定位。
 这种观点也得到了一些专家的认同。“他们不算真正的便利店。” 福建经营连锁协会秘书长杨建英认为,福州便利店在服务深度和广度上离真正的便利店相去甚远。福州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陈章旺也表示,福州便利店在规模和商品类别上,无法真正服务老百姓。
 住在福州过洋垱的杨女士,常为就近买不到安全、可口的快餐而烦恼,因此她对便利店的便民服务充满期待,“如果便利店可以提供快餐、订报、交费等服务,我们的生活将更加方便。”
 上述业内人士指出,1.0版便利店已经无法满足市民多元化的便利需求。有市场空白,就有发展空间。豪德看准这一点,正往2.0版靠拢。“我们看起来更像便利店” 陈晶铭如是说。


豪德抢占先机尝试2.0版


 在“豪德沃”便利店,顾客进门时服务员会说“欢迎光临”,他们统一着装,配带工作证,店门安装感应器,店内近十支外置灯管,照得店堂通透明亮,商品货架低于普通人的身高,不会让人感觉到压抑。“在这里购物比较舒服。”张先生说,“豪德沃”给了他与其它便利店不一样的购物体验。
 按照豪德公司的规划,今后还将提供水、电、煤气等公共事业费用的代缴、送货上门、快递等服务。“目前直营门店数较少,规模不够,‘豪德沃’还没有办法引进这些便民项目。”陈晶铭说,而在商品上,“豪德沃”已提供了关东煮、茶叶蛋、烤肠等便民食品。
 在一线城市,便利店的服务已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代收罚单、代交保险费,提供传真、网络购物、照片冲洗等各种便利服务,快餐和热饮也能在便利店购得。在台湾,知名品牌“全家”提供的便利服务多达200种。
 陈章旺表示,真正的便利店要从“方便”两个字入手,做到便利应急功能,并在经营产品上有所选择。


升级路上还有多道坎


 豪德并非是第一家吃螃蟹者,早在10年前,福州便利店就曾热闹过一阵子。
 2001年,台湾的“1+1欢乐屋”和“易喜”先后进驻福州,实行24小时营业,随后,以“多乐士”为代表的本土品牌也开始崛起。当时,由于消费人群少,经营成本高,这些便利店常常入不敷出,保本都成问题,更别说扩张。在高峰期,这些便利店的门店规模也仅停留在十几二十家的水平。苦撑数年后,他们相继停业,存活的就开始缩减门店数量。
 今天的豪德也面临一些新问题。比如选址。近期,豪德公司最急的事情是找店面,“选址很关键,盲目选址会拖累整个公司。”陈晶铭说,豪德门店选址将尽量接近医院、学校、公交站和写字楼等人流聚集区,步行3分钟之内。
 目前,福州的便利店分布并不广泛,在五四路、华林路、鼓东路、八一七北路等重要商业地段几乎难觅便利店,主要被茶叶店、药店等早期利润较高的行业占据。
 不仅店面难找,高昂的租金也让便利店这种微利业态很痛苦。“一般便利店的月租金不要超过2天的营业额。” 陈晶铭说。豪德的这种标准,让他的选址之路更加艰难。
    “没有规模,便利店就很难生存。”杨建英指出,便利店的规模决定了企业与供应商的谈判能力,以及整合各种便利服务资源的能力。陈晶铭坦言,目前豪德在资金和人员条件上基本具备,“急需的是土壤环境和门店。”
 便利店要真正做到便民并非易事,“就像厦门工商部门还不允许便利店卖快餐,因为牵涉到食品安全。”杨建英说。而在福州每开办一项业务如出售药品、烟酒、代包裹快递等都要经过繁杂的手续。


便利店“便利化”是趋势


    相关数据显示,上海每1700人就拥有一家便利店,在便利店最为发达的日本,平均3700多人拥有一家,而在台湾,这个比例是2800人。显然,标准2.0版的便利店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时过境迁,陈章旺认为福州的市场环境已改观,城市版图的扩大,外来人口的增加、地铁的出现、时尚消费的兴起,这些条件都为便利店的发展提供了土壤。
     相关分析表明,当一个城市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是便利店发展的黄金时期。2010年福州人均GDP已经超过6000美元。杨建英指出,“从人口数量和收入来讲,现在开便利店是比较适宜的。”
     “豪德沃”师大店的晚间营业额超过了白天。陈晶铭说,“夜间消费少制约24小时便利店发展的说法已经被打破。”
     与此同时,政策的导向也利好真正的便利店。2010年,我省出台政策扶持便利店发展,其中很重要一点提到,每开一家符合要求的24小时便利店,财政补贴2万元。“最终都是为老百姓带去便利。”省经贸委商业发展与市场建设处处长张益民说。
     作为本土便利老大的“万嘉”显然具有“地利”优势,150多家的门店规模,让他有了转型的考虑。对于外来便利巨鳄的入侵,万嘉公司总经理张怀国表示,万嘉“不怕竞争”。
     永辉集团董事长助理翁海辉认为便利店随时都有发展空间,主要靠特色经营。
        便利店“便利化”似乎成为趋势。陈晶铭说,“在上海、北京,市民买报刊杂志和小点心会直接去便利店,但福州还需要引导。”杨建英也表示,“业态也可以引导消费。”她同时指出,拓荒者会比较痛苦,便利店企业要有很强的实力才行。(福建工商时报记者 卢然 卢金福 刘潇潇)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