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内要消除和父辈的观念分歧,对外要面临渠道变革带来的市场挑战
■关注家电二代
上周末,《福布斯》中文版发布的“中国家族企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A股上市的民营企业中,有近三分之一是家族企业,这些企业的整体表现要优于非家族企业,但家族第二代接管后的企业经营业绩不如第一代。
这似乎是个危险的信号。无独有偶,前段时间,有韶关的家电经销商向记者感慨:“接班问题正困扰着他不少同行。”和上市公司相比,县域、乡镇家电商家的资产只是毫毛,然而,他们面临的却是相同的困惑:二代该如何接班。
有“二代”不愿接班
“肥水不流外人田,我辛辛苦苦打拼来的(生意),当然希望留给自己的儿子”、“我这孩子是聪明仔,能帮上忙的”、“这孩子是个大学生,很不错”,这是记者走访市场时听到几位父亲对儿子接班的看法,从说话间流露出的丝丝喜悦,足见他们对下一代期望的殷切。
子承父业几乎是所有已上了岁数创业者的心愿,只是子女和父辈年轻时一样有颗闯荡的心,留下,或为只为孝道,或骑驴找马,或寻找避风港。
今年刚大学毕业的阿新跟着父亲边学边做已经三个月了,对于他来说回家帮忙就好比落实就业般自然:“我的同学,只要家里有基础的都回去了,没有的就在城市寻找机会。”
有着类似入行轨迹的还有同样是80后的阿文,“(做家电)根本就不喜欢,但在外面也找不到工作,像我爸说的,找不到吃的,何谈兴趣,我觉得很有道理。”
然而,“人在心不在”的情况也不少见。“我喜欢自由自在,我还想到外面见识一下。”阿光帮着父亲打理生意已经超过一年,但他一直抗拒接触同行,甚至经销商会议也不愿意参加。
“二代”更重宣传和形象
即便留下,两代人之间的鸿沟也是天然存在。“毕竟年龄相差二三十岁,思想观念很不一样。”韶关商家黄先生说出了当下两代人交替时不得不磨合的裂痕。这是一场前卫创新进攻保守稳健的“战役”。
一位县级经销商陈先生和父亲就有着完全不同的经营理念。“父亲的想法是‘酒香不怕巷子深’,而我认为宣传、形象很重要,但父亲不仅是一家之主,在经营上也是他说了算。”父亲一直高高在上,陈先生就一直跟着父亲按部就班行事。直到数年后父亲一句“没有我,看你能不能赚一分钱”激发了他自立门户勇气,陈先生用有别于父亲的一套经营方式,树品牌、打广告等,数月便抢走了自家不少客源。最终陈先生赢得了父亲的认可并接手生意。
“我老爸是个比较保守的人,想着稳稳当当过日子就好了”,2001年开始跟父亲做生意的罗先生回忆起当年两代人之间的分歧,依然历历在目。“当时我提议产品层次要多样化,但遭到老爸的一口拒绝,理由是高端货卖不动,只能走低端。那时我也是冲劲十足,很执拗。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就这样几天都互不搭理。最后,还是父亲先“屈服”,让我小范围试着卖高端产品,居然还成功了。”像这样为了经营的事,两父子还真没少吵架。经过两年的边吵边试,儿子用业绩说服了父亲,直至完全掌权。
“时代不同了,父辈们陈旧的思想已经跟不上发展形势,比如,他们到现在还盘算着一件货利润一定要达到多少才可以出手,这样的眼光显然不够长远。”90后的阿伟有着很多在父亲看来是冒险的想法。
80后的阿文形容自己是“敢于挑战权威”的人,父辈的经验之谈当然要听,但不会将所有话都当真理。
渠道变革考验“二代”
初生牛犊不怕虎。其实,“老子”(父辈)的权威还不算真老虎,真正意义的战场在市场。
年轻既是“二代”们的资本也是他们的束缚。比如说顾客的信任程度。“为什么我卖货比别人辛苦,无非是我年轻,顾客对我不够信任”,阿文苦笑了一下。在仍然讲究熟人关系的县城、乡镇里,与其说卖产品,还不如说卖人情。他说镇上另外两个竞争对手,父辈还在参与一线销售,因此几乎不用怎么介绍就能做成买卖。
和企业择优用人不同的是,子承父业谈不上双向选择,因此接班并不能解决生意运作上的所有问题,比如说现代化管理。“现在厂家不时会通过电子邮件发来通知,我不会上网,还是儿子厉害,全部帮我处理完。”采访时一位乡镇老板如是说。这只是一个例子,实际上,信息化是传统商家参与当下市场竞争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现在做好一盘生意,不再像父亲那个年代般简单,货品、账目、员工,每一项管理都需要有知识。”阿文坦陈,他意识到要用现代化管理知识武装自己,但文化基础薄弱阻碍了他进一步学习,“买了书也看不懂”。
然而,更大的挑战来自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尤其是渠道变革带来的冲击。“全国连锁开到县城、乡镇,那是迟早的事,论规模那是鸡蛋碰石头”,商家罗先生感慨道。
“网上商城对传统商家的冲击也不容小视,换了是我也要到网上比比价,或干脆网购”,阿文对传统商家的处境表示担忧。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在政策带动下,不少商家的生意规模随之扩大,成本也跟着上涨,但政策大限逼近,如何寻找新增量维持成本的大饼?显然,“家电二代”接班后除了克服自身的缺陷,还要面对比父辈主导时更为复杂的竞争环境。
(南方农村报 李力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