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4月10日,民间组织达尔问自然求知社发布了一份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其在中国化妆品市场抽查的产品中,有23%的产品汞含量超标,最高超出国家标准(1ppm,1毫克/公斤)4万多倍,另有近10%的产品中砷或铅含量超过国家标准。《中国经营报》记者对此事件进行追踪报道,并进行调查、还原和比较,力图发现其中隐含的行业潜规则。
当爱美的女性把化妆品涂抹到自己脸上的时候,她们可能正处于重金属中毒的边缘。从环保组织调查的情况显示,目前市场上化妆品流通乱象颇多,而这些被检测的化妆品,都来源于大商场、批发市场和网络。
国家已有相关行业标准与规定,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去斑、增白美容产品汞超标?据了解,目前“束缚”化妆品市场的却是一部运行了22年的法规—— 《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年久失修”的法律在管理当下的市场乱象上着实显得力不从心。“即使被查处,罚款的成本也很低,就算罚了十几万元,也不在乎。”一位化妆品从业人士如是说。
打着名牌旗号浑水摸鱼
这些产品不仅长期在市场上销售,而且经销商大有人在,这只能说明监管形同虚设,而部分经销商趁着市场混乱和假冒企业沆瀣一气,浑水摸鱼。
在民间组织达尔问自然求知社发布的调查报告上,最显眼的品牌当属“同仁堂医圣美白祛斑霜”。带着同仁堂的名字,这个品牌看起来系出名门。
“根本就不是我们生产的,我们的产品中,从未有叫‘医圣美白祛斑膏’的。”北京同仁堂化妆品有限公司办公室一位人士在听说这个品牌之后表示:“竟然敢打那样出格的广告?我们不怕毁了‘同仁堂’这块牌子吗?”
这位人士还表示,不仅“医圣美白祛斑霜”,而且 “天下无斑”、“白里透红”、“一枝春同仁草药中药美白祛斑精华露”等化妆品,都是打着同仁堂旗号在市场上招摇撞骗的产品。“和他们打官司,我们哪有精力啊,这样的品牌市场上天天都有!”
一位化妆品行业人士表示,市场上假冒同仁堂的产品,无论是谁,只要有一点心眼,给同仁堂打一个电话,事情就能水落石出。但是,这些产品不仅长期在市场上销售,而且经销商大有人在,这只能说明监管形同虚设,而部分经销商趁着市场混乱和假冒企业沆瀣一气,浑水摸鱼。
记者联系到一家位于浙江、销售“同仁堂医圣美白祛斑膏”的经销商,当向其表示这个品牌涉嫌汞超标,而且同仁堂旗下从来没有这个品牌时,对方却故作惊讶:“明明是同仁堂的产品嘛!我们都向同仁堂求证过了,说不是的,你是第一个!”
而一家销售“华佗。雪美婷中草药特效祛斑晚霜”的经销商,当被告知该产品汞可能超标1000多倍时,立刻推脱说:“我只是经销商,产品质量问题和我无关。”当记者告知他该产品早在几年前就被地方工商部门查出汞含量超标时,对方立刻挂上了电话。
“这样的企业,‘都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因为即使被查处,罚款的成本也很低,就算罚了十几万,他们也并不在乎。”美容门户网总编辑代军感慨。
用超标原料可赚高额利润
安全的美白成分原料不但价格贵,而且美白效果相对缓慢,让顾客看不到效果。相反,含有汞、砷、铅的美白原料只需要数百元/公斤,而且效果立竿见影。
王柏是丰台区一家美容店的老板,在丰台拥有两家连锁美容店。就在化妆品汞超标事件爆出来不久,她刚刚结束了和其中一家涉及超标的品牌的合作,转而加盟克丽缇娜。
她告诉记者,与原品牌是以“进货-结账”这种最为原始和简单的合作开始的,对方的美白系列号称是其拳头产品。“其实最开始,我心里就一直有点嘀咕,因为一瓶1000毫克的美容按摩霜进货价只有20元。”王柏告诉记者,她的美容定价是198元一次,这其中的利润可见一斑。“坦白说,美容店除了房租和人员成本,其他所谓的产品成本都可以忽略不计。”
让王柏惊讶的是,客人居然非常满意她的美白系列产品。几乎做过一次美容,客人增白的效果就可以立竿见影。正因为如此,王柏与该品牌拓展了合作,代销它的美容产品。据了解,该套产品定价为799元,会员可以享受7折优惠,而进货价只有2折,“暴利”可以达到近400元,占销售价格的一半。
虽然利润很高,但糟糕的一面也开始显现。让王柏担忧的事情,店里的美容师先后离职。自从2009年开设第一家美容院开始,她旗下先后有四个美容师因为“手部湿疹”的问题出现了离职。“就是手上反复起丘疹类的小疙瘩,而且出现了脱皮和红肿,一接触美容产品就会更加严重。”王柏称,这让她对上述产品起了疑心。
王柏后来与一位广州某化妆品的推销经理沟通,对方坦率地告诉她:美白化妆品产品中超标使用汞已经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安全的美白成分原料几乎要到1万元/公斤,比如左旋维生素C、熊果苷、透明质酸等,不但价格贵,而且美白效果相对缓慢,让顾客看不到效果。相反,含有汞、砷、铅的美白原料只需要数百元/公斤,而且效果立竿见影。”
在王柏看来,顾客对于美白效果的疯狂追求,也助推了这个市场的乱象。在她的两家美容店中,销售最好的美容课程就是“净白疗程”,而在美容产品中,卖得最好的就是美白日霜。
为什么美容行业这么乱却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整治,像汞超标这样的老问题仍然会层出不穷?作为美容行业资深人士,代军的观点让人深省:“虽然有法律和标准,但是实际上政府规范不了。”
代军举例:广州是国内化妆品的发源地,也是国内化妆品产业聚集的地方。现在,广州做化妆品的企业有不下4000家。“如果要完全按照规范了约束,至少3000多家都要关门,造成的经济危害谁来承担?失业面过大谁来承担?”他认为,现在政府能做的,就是从最基本的地方做起,要求生产企业手续齐全,能严格做到这一点都殊为不易。
“你真以为美容官司会要了这些小企业的命吗?不会的,对这些小企业来说,跑路就是了。”代军说。
(中国经营报 刘腾 柴莹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