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院线作为万达集团发展商业地产衍生出来的重要主力业态而存在。万达集团对于主力店的合作理念是要找到合适的候选。
2002年,外资影院市场准入开放,美国华纳在国内寻找机会,于是与万达一拍即合,但由于对影院经营的经验缺乏,将经营权暂交华纳,后因为政策性影响,05年华纳退出中国,万达接手自己继续完成,结果一做就无法收手。2005年,万达从做影院转为做院线经营。随着万达广场在全国的建设,万达影院也以主力店的身份同时进驻全国市场。由于企业先天基因中的商业地产元素,让万达院线如日中天。院线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 数据显示,目前万达院线拥有影城86家、730块银幕,是亚洲排名第一的院线。公司计划到2012年开业120家影城,拥有银幕1100块。照此速度,今年可能还将新建34家影城、370块银幕,都是2011年的两倍以上。行业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电影产业未来发展空间依然巨大,万达快速扩张有利于抢占市场份额。
华纳在经营万达影院时曾经介绍了一些先进的影院管理经验。当华纳撤走时,万达院线摸索出了一套管理机制。万达培训并组建了一批电影院的职业经理人管理团队,有数据表明,培训费用占到每年管理费用的10%以上。
影院建设热潮的背后,存在着隐忧。数字显示,2011年国内票房收入较2010年同比增长28%,高达130亿元,但该增长速度却远远低于影院数量增长速度。单个影院票房收入的下降,意味着新建影院的市场培育期、投资回报期都将拉长。
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电影票房收入1,311,472万元。在票房收入前10名电影院线公司排名中,万达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86家影院,票房收入178,475万元,位列第一。平均每家影院票房收入约为2,075万元,高于行业一线城市每家影院1,500万元的平均水平。在我国,以城市人口计算,目前平均10万人以上才拥有一块银幕。即使在银幕数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的北京,2010年底银幕数突破500块,也仅仅达到了3、4万人拥有一块银幕的水平,而美国目前平均每7500人就拥有一块银幕,。因此,影院建设滞后仍然是制约整个电影产业发展的瓶颈。大部分院线在同档期内所排映的影片区别不大,大都集中在票房产出比较高的影片上,而一些相对小众的艺术影片常无法获得充足的放映空间,院线分层次、差异化、特色化经营的需求已经浮出水面。而要实现院线的差异化生存和发展,足够的银幕数和具有成熟观影取向的观众无疑是最根本的前提。相对而言,院线之外的其他发行渠道及电影衍生产品开发仍然十分薄弱。
根据艺恩咨询《2010-2011年中国影院投资发展研究报告》,2011年我国票房收入实现丰收,达131.15亿元,较2010年增长了28.93%,并且去年电影观影人次达到3.7亿,远高于2010年的2.9亿。截至2011年底,总银幕数共达9200块,随着中国银幕数量的快速增加,当银幕数量达到一定规模之后,院线之间的差异化排片与市场细分便会自然形成,届时,不同影片都会找到自己的市场空间与放映空间,电影产量与上映数量之间的矛盾将得到缓解。
据统计,2011年,全国新建影院803家,新增银幕3030块,平均每天增加8.3块银幕,截至年终统计,全国城市影院数量突破2800家,银幕增长率超过45%。 而万达院线2012年从现有的86家影城,到年底达到120家。与此同时,市场上不断传来华谊兄弟、博纳影业等影视公司旗下影院开业的消息。
(来源:搜狐财经 作者:范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