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一季度经济数据公布后,外界发现东莞经济的回落速度超乎预期。
一季度GDP仅增长1.3%,在广东21个地市中垫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1.6%,为广东唯一负增长城市。
这座劳动密集型产业颇为集中的城市,也在努力打造诸如松山湖等高新技术产业区,然而,外界更为关注的是,这座城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如何就地转型升级?
有人说可以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总部和研发等留在本地,然而,5月初,一则“虎门服企总部出走”的消息,触动了虎门各界的敏感神经。
作为国内外知名的“中国服装名城”,虎门镇是东莞镇域经济的典型代表,2011年当地实现生产总值347.38亿元,并蝉联广东镇域经济综合发展力首位。
消息称虎门土生土长的服装品牌“温纯”已于4月份将其总部从虎门迁往深圳,并且带走了公司附加值最高的研发设计、营销等部门。另外还有塔吉、伊韵儿等品牌,也将部分总部职能转移到广州或深圳两大中心城市。
不为外界所知的是,虎门被列为“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
这一具有代表性企业出走引发了更大的担忧,生产企业搬到粤北、粤西,研发等搬到广州、深圳,当地如何转型发展?
虎门的服装从业者们或许并没有太多心思考虑转型,他们更在讨论如何“先活着”,他们坦承正在经历一场严冬的考验:订单下滑、原材料上涨、人工成本增加等因素,正在挤压企业的生存空间。他们期待一场蜕变,来摆脱已经不堪重负的发展模式。
东莞的下一站在哪里?
虎门服装业危机再现: 劳动密集型块状经济模式难改
在虎门开了8年出租车的丁师傅发现,今年的生意不太好做了。
每天早上,他都会把车开到虎门镇中心的黄河服装城附近等生意。这里是广东省第二大的服装交易市场,这里也由此成为虎门镇人流量最大的区域。
但今年以来,丁师傅发现商贸城的人流量明显减少了。“往年这个时候我一天能拉三趟货,现在可能两三天才拉一趟。”这让他意识到今年的“经济形势不好”。
丁师傅的感受并不是特例。虎门2000多家大大小小的服装企业,正和他一起承受着生存的压力。
奔踏服饰有限公司销售经理罗敬盛告诉本报记者,“今年以来,公司接到的订单相比往年也要少30%到40%,正在想方设法找销路。”
这是虎门服装业的一个缩影。虎门镇政府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总体出口订单下滑大概有三成”。
上述负责人亦表示,虎门服装业面临的困境还不限于此,虎门服装行业的发展速度,已经从2005年之前年均20%的增速,回落到如今5%~8%的增速,“基本跟GDP增速持平”。
此外,人工、原料、厂房租金以及生产监测等成本的进一步上涨,也挤压了服装企业的利润空间。以人工成本为例,虎门服装企业普工工资从2010年的1200元/月,上涨到如今的2000元/月以上。
“好的时候服装业的毛利率大概在20%~30%,现在只有约5%~8%。”上述负责人说。而在5%~8%的毛利润中,出口企业还要承担人民币汇率浮动所带来的损益,这也导致了部分企业不敢贸然接外贸订单。
正是在如此严峻的经济危机冲击下,虎门“有1家大型和20多家中小型的服企倒闭了” ,上述负责人说。
虎门服装业面临的困境,是“东莞模式”发展到当下遭遇瓶颈的一个缩影,“东莞模式”的崛起之路,早已注定其外向型经济的结构,每当国际经济危机袭来之时,东莞总是受伤最严重的。
另一厢,在港台资本为东莞带来制造业的同时,东莞人没有与其争利,而是把发展的目光投向了传统的服务业。他们修建了大量的厂房、酒店和餐馆,依靠传统制造业带来的大量人员消费需求,发展了东莞本地的消费类服务业。
由此而生的问题是,东莞虽然“藏富于民”,民营资本却没有广泛的涉足到制造业乃至高端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只能依附于外资控制的传统制造业生存。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林江认为,在此经济增长模式之下,传统制造业的发展,成为东莞经济发展的基石。一旦制造业受出口影响出现危机,便会逐渐演化成整个“东莞模式”的危机。
引进高端制造业成对策:土地资源却严重匮乏
对于虎门服装界的现状,当地也在进行着转型升级。
虎门镇政府经贸办主任谭志强认为,虎门服装业拥有的完整产业链,是保证虎门服装产业完成转型升级的内生力量。
谭志强向记者介绍,目前虎门除了拥有2000家服装生产企业、18个大型专业服装交易市场以外,还拥有服装机械城、原料加工和咨询培训等配套企业,已经形成了从人才、装备、设计、生产、销售、配套和一体化服务的产业结构网络。
但即使拥有产业集群的优势,虎门服装给外界的印象依然是以代工制造的“中低端”服装为主,没有把集群优势转化为更进一层的品牌优势。
记者了解到,目前虎门服装业拥有国际著名品牌1个,广东省著名品牌约20个,而整个虎门2000多家服装企业,其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品牌已超过5000个。
谭志强承认,相比后起之秀福建、江苏等地,虎门孕育的一线服装品牌依然不多。“打造品牌的代价很大,也需要时间,中小企业难有动力自创品牌。”
广东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指出,虎门服装业已陷入到一种循环之中:经济形势向好时,企业没有生存压力,难有动力进行转型升级;经济形势不好时,市场前景不明朗,更难有能力进行升级转型。
虎门镇委书记尹景辉近期提出,要力争把虎门服装服饰业打造成年产值超500亿元的全国重点培育的产业集群,并将建立和完善研发设计、质量检测、人才培训、信息咨询、展销物流和融资服务等六大公共服务平台。
就在此时,传出虎门土生土长的服装品牌“温纯”,已于4月份将其总部从虎门迁往深圳,并且带走了公司附加值最高的研发设计、营销等部门。另外还有塔吉、伊韵儿等品牌,也将部分总部职能转移到广州或深圳两大中心城市。
显然,对于虎门,对于东莞而言,他们想发展的产业亦是深圳、广州所看中的,而后者或许更具竞争力。
熟悉虎门服装业发展路径的谭志强则认为,将东莞现有的特色制造业引向高端发展,构筑一个“金字塔式”的产业结构,是解决目前“东莞模式”困境的一种思路。“以众多的工厂和完整的产业链为基础,孵化出更多市场承认的高端品牌。”
在谭志强看来,虎门的服装产业正在往这条路上走,但这需要企业自身决断的勇气以及政府在产业政策上的引导。
除此之外,东莞再次聚焦招商,试图以此方式促进更为快速的转型升级,东莞市市委书记徐建华给东莞开出的转型升级药方是,以重大产业集聚区、重大项目、重大科技专项的“三重”建设,促进东莞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为此,东莞政府制定了“1+5”招商引资政策,这些政策围绕引进重大项目展开。东莞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协议引进内资资金2000亿元,并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百亿元甚至上千亿元的项目。
东莞期望以此行动,来改变 “满天繁星,缺乏明月”的现状。
但梳理东莞现状,一个突出的问题摆在徐建华面前:东莞土地开发强度已经逼近45%的警戒线,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已经不多了,适合大项目的成片土地更是少之又少。这使得东莞在与其他城市竞争项目时,往往会处于劣势一方。
典型的例子是,2010年东莞曾有机会争取到一汽大众项目,但最终因缺乏连片的地块供项目用地,败给了兄弟城市佛山。
林江认为,除了土地上的劣势,高端人才、技术工种以及高效率现代服务业的缺乏,是大项目难以落地东莞的原因所在。
显然,东莞的转型升级之路漫漫。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