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说: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间。
“我是大四的学生,徘徊很久后我还是选择找工作。我学的是机械自动化专业,在校期间除了专业课外,我就喜欢看大量的经济书籍,爱好所致吧。可现在问题是我该如何找工作?我又适合怎样的工作?我并不认为我有太大的特长。有人和我的处境一样吗?有人愿意给我点指示吗?”
“我是学计算机的,已毕业两年。这两年中基本上从事的是文员工作。工资不高,做的事很杂。我感觉自己什么都懂一点,什么也不精。我对PHOTOSHOP感兴趣也自学了点,但自己不是这个专业的,想找这方面的工作估计很困难,软件编程也学艺不精,何况两年没看又没兴趣,想找此类工作根本不可能。我很茫然,找工作不知找什么样的?或者说,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
经常会在一些论坛上看到这种职业求助的帖子,在人生的重要关口,在职业发展的关键阶段,很多人却不知所措,不知道该何去何从,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里,我们在为之捏把汗的同时又为之惋惜。
这种关键时刻的迷茫,其实是来自于个人对其职业决策的不明晰。那么,什么是职业决策呢?所谓职业决策,是指为实现一定的职业目标,在两个以上的职业方案中进行选择的一种分析判断过程。纵观大学生和职场人士,他们的职业决策现状是怎样的?又有多少人能够对自己未来的发展进行正确的决策呢?
大学生职业决策现状
大学毕业是人生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在这一人生的紧要关头,对自己的职业做何种选择,将决定今后的发展方向。从表面上来看,大部分学生的职业决策都是由自己来作。但据调查发现,他们的职业决策其实还是一种很随意的状态,很容易受家长、亲友、校友以及社会的影响,并不完全是他们自己真实能力和意愿的反映。职业方向感清晰、对未来有明确规划的同学并不多。
据江西财经大学学工处副处长、经济学硕士宁亮介绍说:“2004年,我们曾经在一个 120人的教学班里(以大三的学生为主)进行过一个调查,职业决策明晰的只有7%;而十分模糊,从未考虑的倒占到了11%;其他部分同学的决策则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属于‘不好说’的范围。因此可以看出,目前大部分同学的决策随意性比较大,可以说,这些同学在求职时就比较盲目,单纯地追求高薪企业、大企业,有些则在求职简历中把自己描述成‘全能选手’。毫不客气地讲,他们没有决策,只有迎合。”
现状1:我的事情我做主
自己的职业自己选择,自己的未来自己把握。由于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着清晰的目标和规划,一部分大学生会主动出击,根据自己的职业目标设计好每一步,打好每一个基础。
四川大学经济学专业毕业的肖双生,就是一个主动选择和决策的例子。为了能进入心仪的跨国公司——强生公司,他从大三起就开始寻找各种去知名企业实习的机会,增加自己的实践积累,业余时间还恶补自英语;为适应外企的环境和氛围,他多次参加外企的面试,比如宝洁、DTT、开利等企业,虽然几乎每次都失利了,但由于他目标明确,反而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而且还愈措愈勇。终于,在正式参加强生公司的面试时,他沉着自信、发挥出色,成功拿下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
小结:现在的大学生,由于对职业环境了解不多,没有社会经验可借鉴,所以正确决策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困难的,走弯路的也大有人在。能够像肖双生这样目标准确、行动有力的人毕竟还是少数。不过,这种方式最能反映本人的想法与愿望,让人有前进的动力,但在决策的同时,也要注意考虑个性、爱好与所选择的职业是否匹配。
现状2:父母替我做决定
在我国目前的国情下,有些人上大学,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一份工作,更寄托了父母或亲朋的美好愿望。所以在其毕业求职时,就不可避免地受这方面的影响。
张晓鸥是山东师范大学英语系大四的学生,本来他是非常想去做外贸这一行的,而且已经与上海的一家外贸公司联系好了,毕业后马上就可以过去试用。但是,没想到,父母在家乡已经托关系给他联系了本地的一所高中,希望他回去当老师。张晓鸥是独生子,父母一直不希望他走得太远,而且他们认为在外贸公司风险大太,收入也没有保证,不如回家当老师稳妥些。一边是父母让他回去做的教师工作,但自己并不是很喜欢;一边是自己非常想去尝试的外贸工作,张晓鸥左右为难,但他也知道,自己说服父母的可能性极小,父母为自己操劳了一辈子,现在年纪渐渐大了,身边也需要有人照顾。所以权衡之后,张晓鸥还是回到了父母身边,带着一个不知道何时才能实现的梦想,在家乡的一所中学里做起了英语教师。
小结:由于父母的特殊角色,他们在大学生的职业决策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很多父母会将自己的想法或未曾实现的愿望,强加在自己孩子身上,导致这些大学生们不能够按照自己的心愿去选择,也影响了他们对自己工作的热情及投入程度。虽然父母的初衷是好的,但好心未必就办好事。
现状3:学校老师的指点
现在,几乎每所高校都设有就业指导机构,并配有专职的指导老师来解答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困惑和问题。但大部分高校所提供的就业指导,仅限于一些技巧方面的,对学生的实际帮助不大。很多大学生都觉得:政策、面试技巧、简历的写作等方面的知识,完全可以自学,没有必要再耗费很多时间听老师讲。他们更关心的是如何对自己进行定位,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清华大学建立了一整套的职业辅导体系,开设的“学生职业测评室”,推出了免费的网上大学生职业测评与辅导,更贴近学生自身的需要。
小结:目前,国内除了清华大学等一些知名和有实力的院校外,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停留在初级水平。主要原因是由于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所做的工作大多都是填表、档案管理等行政职能;负责就业指导工作的老师,很多都不具备专业水平,所谓的辅导也只是照本宣科,泛泛而谈一些所谓的技巧而已,而且专业老师少,学生又多,“僧多粥少”的局面,决定了目前的就业指导水平不尽如人意。此外,社会上也有一些专业的咨询和测评机构来做这方面的工作,但由于测评和咨询的价格不斐,所以很难在大学生中广泛使用。
现状4:社会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还容易受很多社会因素的影响。比如薪水的高低、行业发展的冷暖、地域的差异,还有社会约定俗成的观念和看法,都影响到了大学生的对自己职业的决策。尤其是在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的情况下,眼睛自然就会只盯着薪水高又热门的工作。
小结: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如果大学生对自身职业发展没有规划,对未来没有方向和目标,基本上就会陷入盲目的状态中,找到什么就做什么,随遇而安、随波逐流。这样往往会给以后的职业发展留下隐患,以至于很多人会在工作多年以后发现自己入错了行,挣扎在是否要改变的痛苦中。
职场人士职业决策现状
工作多年的职场人士,已经没有了初入社会时的青涩,但却面临更多的挑战与选择。随着一个又一个就业高峰的到来,竞争的压力逐年增大,升职、跳槽、转行、充电,这些改变总也避免不了。在这期间,准确的职业决策显得越来越重要。那么,职场人士的职业决策现状如何呢?他们的决策主要是由谁来做呢?
现状1、对自己负责到底
对于大部分职场人士来讲,已经有了多年的工作经验,又对行业和环境比较熟悉,自己给自己做分析判断是很正常的事情。
雷骅宇现在是一家咨询公司的管理人员,工作几年来,他从来都是自己给自己做职业决策。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一般不会听取太多长辈的建议,而情愿自己去调查,直到最后决定;我们的文化很强调要听教导,可是这个强调的另一面就是,当我们做得不好的时候,我们可以怪责别人。而我更愿意自己选择,自己负责。
他很欣赏卡斯帕罗夫说过的一句话:下棋的每一步并不求将对手逼死,而是寻找能有最多后招的走法。他做职业决策的原则也类似,在考虑职业选项时,相对于能立即给他带来的好处,他更关注能给他的未来发展带来多大的选择空间。
比如,他在大城市的小公司和小城市的大公司之间进行选择时,首先列了一张表格:表格左边是到大城市的小公司,右边是小城市的大公司,这时他就考虑,如果未来要做进一步转换时,哪个对自己更有利?通常在大城市中,你即使不想干了,通常也只能在同样的职位、同样的行当来转换,因为外面那么多大学生在等着呢;如果在小城市的大公司,竞争压力相对就小,同时还可以通过内部提升的方式,转换到自己喜欢的职位和城市。所以,最终他选择了小城市的大公司了。当时,朋友都觉得他疯了,但现在回头看,这步走得很好,而且给他后来的职业发展预留出了很大空间。
小结:这种通过分析后的自我决策,能够让自己更理性、更清醒。在现实中,人们往往会把某些因素看得太重,以至于它成为决策的惟一标准。当选择之后才发现,其实它并非是最好的。很多人都喜欢将未来考虑的一清二楚,可还是跟不上情况的变化,反而可能会步步受挫。不如用一种战略适应的方式,来看待自己的职业生涯;把注意力放在后续的空间上,其实更能够游刃自如。
现状2:借助专家之手
随着人们对职业规划关注度的逐渐提高,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专业机构和公司,如测评机构、猎头公司、中介公司、评介中心等;很多专家也应运而生,职业顾问、职业规划师、职业咨询师、职业测评师,他们在帮助个人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决策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李凌峰,38岁,是一家电公司的销售总监,他已经在这家公司工作了九年了。为了公司的销量,他一年中几乎有近十个月都在市场上度过。由于生活不规律,不仅不能好好照顾家庭,就连自己的身体也落下了很多毛病。现在,企业发展势头越来越好,李凌峰却觉得自己有些力不从心了。尤其是看着身边一批批起来的年轻人,他觉得自己的经验优势越来越不明显,还产生了很多危机感。再这样下去,自己早晚会被累垮的。可不继续做这行,自己又能做什么呢?他很困惑,但不知道怎样去解决。后来,经朋友介绍,他悄悄地去找了一位职业咨询师来寻求帮助。这位咨询师不仅给他做了专业的测评,让他清楚地了解了自己,而且还给根据他的优势,建议他转行做管理咨询。咨询结束后,李凌峰觉得豁然开朗,也许这才是他以后该发展的方向。现在他已经辞去了总监职务,应聘到了一家国内知名的管理咨询公司,虽然目前的职务和待遇不如从前,但李凌峰却做得非常自信和开心,因为,这份工作不仅是对自己以前经验的一个总结,更有一个新的目标在等着他,那就是将来开一间属于自己的咨询公司。
小结:借助专业人员来帮助个人进行职业决策和规划,这对于职场人士来讲,的确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现在很多人还没有这种意识,甚至对这种方式还存在诸多怀疑。毕竟行业刚刚起步,鱼龙混杂,真正的专家不多,顶着专家帽子但没有相应水平的人却很多,干扰了人们对其的信任度,加之服务项目的收费也不低,所以影响了这个行业的发展。但随着这个市场的不断输理和规范,相信越来越多的人会接受并使用这种方式。
现状3、利用身边资源
充分利用自己周边的各种资源,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决策,这也是职场人士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比如可以利用公司资源,根据公司的发展和个人现状,制定出在这家公司的成长路线,个人与企业一起成长,是一件双赢的事情。
当然,还可以利用身边广阔的人脉资源,为自己提供学习、锻炼和工作的机会。这方面最典型的莫过于原凤凰卫视主持人、现在的百度副总梁冬了。做主持人时,梁冬充分利用自身知名度的影响力,结识了网易当家丁磊、百度华南区总负责人刘计平等人,并利用业余时间,利用以前自己广告传播专业的基础,担任了广东某公司的品牌行销顾问,接手了广东移动、动感地带、腾讯QQ的品牌管理,并成功策划了几场漂亮的广告大战。所以,当刘计平把梁冬推荐给老板李彦宏时,梁冬在品牌管理方面的累积和敏锐的洞察力,很快得到了李彦宏的欣赏,并力邀他出任百度副总裁,负责市场及公关战略的制订实施。梁冬也抓住了这个机会走马上任,连烧三把火,最后一把火是百度在纳斯达克的上市,百度的股票从始发行价27美元一路飙升至122美元。梁冬也从此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亿万富翁。
小结:在职场上呆久了,慢慢总会积累起自己的人际圈子。这个因你而存在的圈子,里面的每一个人对于你来说都是宝。说不定哪天,你就会因此而获得一个盼望已久的机会或工作。学会利用身边的各种资源,是职场人士的一种策略,也是一种能力。
合理的职业决策是怎样的
对于大学生目前这种职业决策状况,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江西财经大学学工处副处长、经济学硕士宁亮分析说:“其实说到底,主要还是由于我国的职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力度不够所造成的。而且许多学校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开始着手改善。比如一些中学已经开始结合职业生涯规划来指导学生填报高考志愿,大部分高校已经开始推进“全过程就业指导体系”的建设等等。”
合理的职业决策应该是怎样的呢?宁亮说:“进行职业决策,实际上是对各种可能的职业生涯进行的最优选择。对于大学生而言就是要找好第一份工作。所以在决策前,必须要对个人的能力、意愿、所拥有的各类资源以及社会、职业需求等进行充分的了解,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知己、知彼”。这个过程是必须要体现出客观性、科学性,而不能想当然。同时,合理的职业决策要体现多方利益的结合,包括国家、社会的需要、用人单位的发展和个人自我实现的要求等等。”
当然,就目前而言,不论是大学生还是职场人士,他们的职业决策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总体来说已经开始趋于科学化、理性化,而且更注重职业生涯规划在一个人职业发展中的作用。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来决策,最终点头把关的还是自己,最终的结果还是由自己来把握。所以把好自己这一关,这是未来每个职场人必须做好的一门功课。
(来源:《职业设计》 作者:梁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