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专业店对话 -  贴子
1619  |  1

主题:苏宁全球化:欲在2015年进军欧美市场

小猪bob

积分:80926  联商币:37885
  |   只看他 楼主
苏宁全球化:欲在2015年进军欧美市场

  在众多中国企业争先恐后走出去的时候,苏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宁)并没有全力出击。苏宁副董事长孙为民说,虽然公司从两年前开始进军香港和日本市场,但只是积累经验,中国内地仍是主战场。

  不同企业进行全球化的目的不同。有的企业纯粹以获取资源为目的。只要有雄厚的财力,这一般比较容易做到。有的企业是为了获取技术和人才。这种目的难度虽大一些,但也不难实现。最难的是通过产品和服务的渗透占领海外市场。苏宁属于第三种。作为一家零售企业,要进入当地市场,需要跟消费者零距离接触,并面对同行的直接竞争。因此,如果要想成功立足,难度较大。

  由于自身的企业性质,苏宁一直着重于国内。促使公司做出全球化决定的因素,与国际上同行的邀请有一定关系。2008年初,先后有日本、英国、美国等同行企业和一些国际投行拜访苏宁,希望跟它合作。这些行动,令苏宁管理层开始思考全球化战略。孙为民说,“我们分析,苏宁走全球化,有两个明显优势。一是苏宁在本土市场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又是全球消费增长最为活跃和最有潜力的地区,外部投资者和业界企业希望通过跟苏宁合作,分享中国市场的增长机会。二是苏宁虽然还没有走出国门,但在中国国内市场拥有国际竞争优势。在20年的发展历程中,苏宁几乎跟国际上的知名品牌的关系都紧密。中国又是世界制造中心和国际品牌云集之地。因此,苏宁本身就整合了国际资源,具备全球化经营能力。”

  在弄清楚公司的实力之后,苏宁开始了全球化的尝试。香港和日本市场是苏宁全球化的初始地,因为地理位置、语言文化等特点,苏宁进入相对容易。同时,这些地方又是竞争激烈的成熟市场,给苏宁提供了学习的机会。经过了解,香港第三大家电零售企业镭射和日本家电连锁零售公司Laox进入了苏宁的视线。它们均是在当地有一定市场基础的老牌企业,Laox和镭射分别有80年和30年的历史,只是由于各种原因没能取得市场领先地位。苏宁的管理者觉得,接手这两家企业符合自己的全球化定位。它们总体规模适中,并购风险可控。通过一段时间的尽职调查,苏宁在2009年先后对它们进行投资——对Laox先是掺股,后是控股;对镭射则是直接收购。

  通过并购进入日本和香港市场,苏宁采取了不同的发展策略。日本家电连锁市场发展很成熟,光是从事全国连锁的企业就超过十家。入主Laox公司后,苏宁没有全面扩张,而是先通过Laox这个平台,跟上游企业、同行建立广泛、深入的联系,为苏宁在日本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孙为民说,苏宁在日本市场发展不错,虽然受大地震的影响,拖累了发展速度,但总体上发展符合公司的预期。香港市场,苏宁立足镭射平台进行积极、全面的扩张。两年来,它成为当地发展最快的企业之一。2010和2011年,香港苏宁的销售增长都在40%以上,预计2012年的增长速度将更快。算上并购的摊消,香港苏宁有望2012年实现赢利。

  虽然日本和香港是相对成熟的市场,但苏宁没有遇到太大的困难。同为零售行业,Laox和苏宁在经营理念上比较相似,容易沟通和合作。并购之初,苏宁保留了Laox的经营团队,提拔一些员工。它基本上没有向Laox公司派驻人员,只在总部设置了一个对口联络组,对他们进行支援。从经营规模、行业管理和资源整合能力等方面,苏宁都处于领先地位,控股Laox公司显得得心应手。对香港镭射,苏宁则派出一个主要由财务和信息管理人员组成的项目实施组,负责把收购企业的资产和信息进行初始化和格式化,纳入苏宁的整个系统。完成整合任务后,项目实施组很快就回来了,镭射成功变成苏宁的一个公司。

  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企业国际化时没有必要在当地建立重复的组织,而是可考虑直接采用全球整合模式,由总部建立全球共享的服务支持功能,支持各地市场的运营。孙为民介绍,早在2006年,苏宁就开始向全球化管理架构的转型,按照专业管理垂直共享的模式运营企业。在内部,苏宁建立了既是管理又是服务的专业平台,把管理变成服务,把服务变成共享,垂直一条线进行全球辐射。产品采购实现全球整合,人力资源管理全球共享,财务管理全球集中,苏宁总部后台管理能力较强。这套全球化整合的系统,在苏宁开拓海外市场时发挥了巨大作用。像香港镭射,销售和服务实现本土化,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许多工作由总部管理平台承担。这种结构节约了大量海外开支,又能对并购公司进行实时管控,及时防范经营风险。

  中国企业走出去,学习成熟国家的先进经验是一个重要目的。孙为民说,像日本这样的成熟市场,零售商和供应商的合作已经充分建立起了专业分工、社会协作的模式。零售商普遍采用自主采购、自主销售和自主服务的体系,对产品的认知和顾客的了解能力很强,这是苏宁特别看重的地方。目前,中国的零售市场还不具备这种能力,市场虽然产品供大于求,但只是相对的,是相对于人们的购买能力的供大于求,但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并没有到位。此种阶段,消费者对产品价格比较敏感。只要一降价,销售量会明显提升。中国零售商的店面里有许多厂家促销员,相当于提供一个销售平台,真正实现自营的零售商还很少。

  苏宁自主服务的比例较大,但自主销售和自主采购比例不高,而在日本和香港市场,却是零售商自主采购和销售。苏宁希望通过跟香港和日本公司的并购,学习成熟的经营模式,于是提出了营销转型变革,核心是以顾客为导向,以产品为核心,提高自营能力。香港是一个竞争比较激烈的市场,瞬息万变,考验每一家零售商的智慧和勇气。苏宁基于对香港市场的了解,自主采购厂家的新产品,自主销售。这种模式风险与效益共存,做得好,能锻炼零售商对产品和顾客的了解能力,这正是零售商最核心的竞争能力。

  在全球化过程中,苏宁把成熟市场的先进经营模式引入国内,促使中国零售企业的转型。孙为民说,一旦中国近2,000家苏宁店面转成自营模式,苏宁跟国际化经营模式的差异将越来越小。此时,它再全面全球化会更容易。现在,它开始在国内推行Laox销售模式,在南京建立新的店面,不再靠厂家促销人员,而是全部由苏宁的团队来做销售。苏宁乐购仕生活广场将很快在全国推开。

  成功向香港和日本市场渗透,只是苏宁全球化的试水阶段。孙为民透露,立足香港市场之后,苏宁将在2013年向东南亚市场渗透,2015年进军欧美市场。
  (来源:财富中文网 作者:李全伟)

  相关报道:苏宁易购的“进攻”

  一场本来就火药味十足的3C电商价格战,因为有了苏宁易购的加入,变得更加声势浩大起来。

  5月7日,阿里巴巴旗下淘宝天猫电器城宣布投入2亿元,启动贯穿整个夏季的消费者回馈活动“狂暑季”。5月8日,京东商城宣布,将在5-6月期间,拿出5亿元对家电产品进行促销,以拉动大家电销售。5月9日,苏宁易购应战,宣布将在本月16日-18日启动“E18五月季”大型促销活动,计划投入20亿元特价货源和4亿元让利额度,号称将再次击穿全网底价。5月16日,另一家电子商务网站易迅网宣布,联合腾讯一起投入5亿元的让利额度及营销资源,投入3C数码以及电器商品的促销上。

  这不是苏宁易购第一次参与价格战——就在此前不久,苏宁易购声称投入10亿元特价畅销货源和上亿元让利额度的促销刚刚结束。传统家电连锁卖场,如今以如此激进的姿态“亮剑”电子商务,初看起来多少有些让人意外。

  如果说2010年易购正式上线之时苏宁对电商还持观望态度的话,那么,此后的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则让苏宁意志坚定。

  就在同一时期,家电连锁实体店的扩张逐步进入一个速度换挡和模式调整期,实体门店的人员、房租等成本在逐年上升,以苏宁电器为例,2011年苏宁电器的年报显示,公司的管理费用率、销售费用率都同比增长1.54%。

  这意味着,苏宁需要在成本上升的情况下寻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此外,京东商城的急速扩张也引起了苏宁的警惕。2012年,京东商城对外宣称其2011年销售收入达到309亿元。

  “如果再放任京东如此发展下去,我们实体店的份额也将被这些电商企业瓜分。”苏宁电器副董事长孙为民说。于是,在线上再造一个苏宁,成为苏宁的共识。而苏宁董事长张近东则多次在公司内部透露过“不遗余力地发展苏宁易购”的意思,对于外人对线上线下业务互为冲突的质疑,一位苏宁易购内部员工则是如此解读张近东发出的信号,即便线上业务对苏宁的实体店产生冲击也在所不惜。2011年初,苏宁易购实施独立运营,成为与线下连锁店平行的运营实体,由苏宁集团的二号人物孙为民直接领衔,集团副总裁凌国胜具体执行。

  而在传统家电卖场发力电子商务之前,国内3C电商的主要参与者有淘宝天猫、京东商城、亚马逊中国、当当网等,而垂直B2C中要数京东商城的风头最盛。过去几年,京东商城以“融资-扩张-再融资”的模式迅猛发展,但2012年以来,京东商城资本驱动型的“烧钱”模式引发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担心,甚至有人推测,京东商城的资金链已经趋于断裂,危机就在眼前。

  这让后进者看到了发起进攻的机会, “搭建一个大型的电子商务平台需要很高的成本,这个门槛现在已经树立起来了,所以短期内不会再有其他跟进者。现在京东疲软乏力,这是我们最好的机会。”苏宁易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说。

  苏宁易购采取的策略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用京东赖以成名的低价促销来冲击京东。祭起价格战,苏宁易购所倚赖的是苏宁“线上+线下”的整体布局带来的优势。目前,苏宁电器在全国拥有93家物流配送中心、近1800家门店和4000家售后服务网点,可以给苏宁易购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支持。苏宁易购认为,有赖线下实体店的支撑可以平摊后台成本,比如在物流环节,苏宁易购可以与线下的实体店共享物流配送体系。而在采购环节,苏宁电器此前所形成的供应链整合能力,千亿级别的采购规模,可以降低苏宁易购的采购成本。

  苏宁易购此番亮剑,攻势凌厉,据苏宁易购执行副总裁李斌透露,易购的价格战策略已经初见成效。经过4月18日到五一前后的连续大促销,苏宁易购的PV(点击量)流量、订单数、新增注册会员等指标迅速增长,活动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倍。

  此轮价格战愈演愈烈,当当、亚马逊等网站也先后加入进来。可以说,此番持续的价格战,是供应链驱动型、流量驱动型(平台)、资本驱动型三大电商模式领军企业之间的正面碰撞,是市场基数大、标准化程度高、价格敏感度强、物流配送要求高的一次新旧电商全面对决。

  但这是否有利于培育一个良性的行业生态系统,更直接地讲,是否有利于苏宁易购构建起一套可持续的电商发展模式,尚存在不少疑问。

  首先,电子商务已经陷入价格战的泥沼,并在不断培养众多消费者线上消费的行为习惯——非低价,不购买。后来者“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只会强化这种趋势,无助于重建行业价值。“如果苏宁易购通过价格战的方式打败京东,确立了在垂直B2C领域内的龙头地位,那么不难保证未来某一天,另外一家企业通过同样的方式打败苏宁易购。”家电行业分析人士刘步尘担心,无休止的价格战会将国内的B2C产业带入恶性循环的状态中。

  另外,激烈的价格战可能会损害供应链上下游的合作关系。过于复杂的交易模式所引发的零供冲突长期存在,而渠道商之间的价格战争往往会要求供应商提供相应资源支持,部分存在“渠道促销、厂家埋单”的现象,这会导致零供冲突加剧。另一方面,为了控制市场价格,家电厂商对此类价格战其实并不是打心眼里欢迎。而为了防止渠道商独大,供应商其实不会希望单一渠道胜出,如果苏宁易购强势崛起,且态势向不利于京东商城的方向发展,不排除供应商会对京东暗施援手。

  “无论是哪种渠道,一旦具有渠道规模优势后,压榨制造企业变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逢年过节的促销差价都要我们来承担。”TCL相关人士抱怨道。目前体量的京东商城,就已经让一些厂家感受到了压力。一些制造耳机、鼠标等用品的小企业曾透露,京东在促销时经常是先让利再和企业沟通,此前闹得风风火火、一度被消费者意图告上法庭的京东虚假促销拜亚动力耳机事件,便是如此造成。

  再者,发动系列价格战往往会考验一家电子商务公司的后台运营能力,从IT系统的扩容性到库存预测、物流配送能力,通过价格战吸引流量的同时,若影响用户体验,有时反倒会得不偿失。2011年,京东商城和苏宁易购,都曾因发动价格战后未能测准流量短时间的迅猛增长,在供货、客服、物流配送等环节遭遇投诉;最新的个案则是刚刚加入价格战的易迅,低价吸引到的流量令网站和物流都有些不堪重负。

  李斌也承认去年底苏宁易购遭遇的价格战并发症,是由于此前对流量和销量的突然攀升预估不足,他认为苏宁易购团队对价格战愈发熟稔,“我们也在不断摸索一条可持续的电商发展模式,但从目前来看,价格依然是中国消费者最为看重的因素。”李斌说。 在他看来,电商行业普遍存在服务缺失的现象,在专注于销售与流量的同时,服务体系的建设一直未有大的突破。苏宁易购希望借助苏宁线下7000万会员的购物习惯研究模型,更好地对网购人群的行为和习惯进行研究,让苏宁易购更加了解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和需求。“这会有利于我们寻找到一种更加良性的发展模式。”李斌说。

  在苏宁内部,张近东曾表示过,如果电商价格战在所难免,苏宁要做的就是准备好救生圈。问题是,这个救生圈该用什么来做成?
  (来源: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 作者:姜中介)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