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从冰箱里拿出最后一个鸡蛋敲在锅里,冰箱会自动向临近的配送中心发出信号,一份能装满你冰箱储物层的新鲜鸡蛋很快送上门。不光鸡蛋,其他如肉类,水果,牛奶,蔬菜等商品,也都会听从冰箱的指令随时送到,你可以省去商品购买的种种麻烦,也不必为商品的品质和新鲜度担忧,甚至不必操心何时该下单购买商品。
这是个数字化生活的场景,可目前,依现有科技手段还无法低成本大规模地推广和部署这种生活方式。在这个背景下,基于传统商业而开展的线上电子商务,还是要发展的,因为不首先奋力划向大海中的那座孤岛,你永远无法到达彼岸。
电子商务为买方和卖方,包括服务提供方都节省了时间、金钱,提高了效率,所以实现快速发展是必然趋势。根据海外研究机构的预测,中国电子商务B2C市场未来10年仍将以60%以上的平均增长率稳步向前,2014年将突破一万亿规模,2020年之前的总销售额即可比2012年膨胀10倍,达到5万亿的规模。更有乐观预测估计,这一目标在2018年就可达到。
另一方面,对效率的追求也不能是片面的,也要考虑到电商业务是否能弥合现有社会成本。如果电商某个门类的成本高于传统购物,会怎么样呢?一般而言都是通过产业的不断发展来抹平这一块,因为电商终归是要比传统商业有效率的,但在近3年以来的中国,市场不会给你留出任何发展机会,这也正是为何无数团购网站甘愿自己贴钱去推广产品的原因,不贴就死了,只好用金钱换空间,换一个继续玩下去的资格。
这一现状,适用于几乎所有电子商务的门类,B2C、C2C、团购,概莫能外。至于B2B,由于其弱商务重中介的属性,国外也有一些观点认为其不能算电子商务。我们今天要谈的,是与最广大用户贴得最近的B2C电商,在中国的发展。
2012,将是电子商务在中国发展历程中最重要的一年,这主要是B2C的发展所推动的。B2C电商们明知世界末日即将来临,却还是顶着巨大压力宵衣旰食,兢兢业业发展业务,生生把一个混乱的市场做出了眉目,呈现给观众们一份虽不精确但也还过得去的立体蓝图。在这一年的年末,人们突然发现,B2C市场从未像现在一样格局分明。
不出意外的数据
去年底有易观分析师将今年的B2C市场规模定为4500亿,目前看来这个数据还是靠谱的,只是不知有没有把这样几个隐形电商算进去:1、国有资本如建行所开展的海外代购。2、移动运营商网上手机销售额。3、国有资本所开展的垂直类电商服务。我认为如果算上那些隐秘的国有选手,B2C市场规模将远超6000亿元。当然,多出来这1500亿,并不是我们研究的对象,我们关心的只是从市场竞争而来的那部分销售额。要指出的一点是,两三年后,不管市场发展到何种程度,1500亿阵营将膨胀至超越前者。
商业电商市场上的主要玩家,天猫、京东、苏宁、亚马逊、凡客、国美、当当,今年各自卖了多少货?是个非常令人困惑的问题。一般来说,天猫是最不透明的,11月天猫和淘宝加起来就已超过一万亿,人们都知道这个数,可这其中属于天猫的有多少?谁也不知道,只能靠猜。我认为比较接近真相的数字是2000亿,较去年增长一倍,天猫的B2C市场份额略高于40%,还远没有到高枕无忧的地步。
京东比较透明,刘强东近期说了,今年京东的销售额将达到600亿元,这比2011年的210亿元增长了大约180%,虽然还是没达到年初流传的1000亿元目标,但这个增长率足以在B2C市场上称冠。京东的市占率大约在15%左右,如果单算独立B2C,去掉天猫的话,京东市场占有率已超过55%,京东商城作为一家独立综合性B2C,已保持了对其他B2C的领先地位,这没有问题。
苏宁易购是另一家发展迅速的独立B2C,增长速度仅次于京东商城,2012年的销售额目标定在200亿元左右,目前完成情况大约是160亿元,符合市场预期。如果这个数字能确定下来的话,那苏宁易购的年增长率已达到与京东商城等量齐观的程度。考虑到苏宁易购基数较小,京东还是更胜一筹的。
在独立电商中,卓越亚马逊可以排进前三,这家公司2011年的销售额为60亿元,2012年肯定超过100亿元,有可能增长一倍至120亿元。亚马逊的发展速度虽然也很快,可在电商B2C疯狂生长的一年中,倒也显得不温不火。亚马逊很少参与价格战,却在增速上并不落后太多。重要的是,若论在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经营,以及在技术平台方面的改进和优化,卓越亚马逊毫无疑问可拔得头筹。
当当现在已不重要,但也不得不提一下。因为这是家老牌电商公司,且已上市。当当去年销售额大约在36亿元,今年有望达到50亿元,或者算上加盟天猫带来的好处,能勉强达到60亿元的水准。当当在国内B2C市场连前5都进不去了,这是一家真正想通过卖东西赚钱的公司,这想法可能并不算错,但当当过去十年并没有把节奏踏准,把正确的想法应用到错误的时间点上,仍然是错误的。
与谁作战,为何而战?
为什么电商要先上孤岛再达彼岸呢?扬帆远航一鼓作气不行么?当然是不行的,因为电子商务本质上还是要抢占一部分传统产业的生存空间,其过程充满障碍与困难,前进途中必须要有一些阶段性目标。孤岛的含义,代表的就是初始市场份额。能奋力到达那座孤岛的人,才真正有资格坐下来参与分蛋糕,中途被甩下的人,很快会被人遗忘。正因为如此,才有不少小船不惜烧船板当燃料,以期能在孤岛登陆。所以,没有理由指责那些烧钱拼份额的行为,传统商业经营那么多年,凭什么被你几年就抢了位子,烧钱是必须付出的代价。
2012年的B2C电商市场,如果用两个字来总结的话,那就是惨烈。当年较大的价格战有四次,大电商越打越大,小的越打越不行,直至死去。人们盯住的都是价格战,却往往忽视了在此之后的东西,即完善电商运行机制,从技术和管理上节约成本,提升用户体验,增加效益。当然,有几家电商,在这方面是做得不错的,例如京东和亚马逊。
在竞争方面,人们总是以销售额的接近程度来判断是否存在竞争关系。事实上,能否构成竞争,还是要看业务模式。天猫的业务模式为店铺加盟,京东的模式为自营+POP平台,除了未来不管谁上市,都会抽取市场上一大笔资金,造成后上市者在圈钱方面力度不济,两者之间从根本上没有太多竞争节点。这也正是今年苏宁同京东对打,当当追着京东掐,京东暗地里掐天猫,而天猫默不作声的原因。几次价格战下来,京东和苏宁获益最多,而小一些的当当则深受其害,更小的一些B2C则直接关门了事。价格战,对有些企业是坏事,对有些企业则是好事,这要根据具体规模和市场地位来定。所幸的是,今年波澜壮阔的价格战很可能是最后的绝唱,观众们明年再也见不到如此壮烈的情景了,因为前方就是孤岛,无止境的海上折腾,就要告一段落。
今年到年末时的格局很明朗,天猫和京东为第一梯队;苏宁、亚马逊、国美库巴为第二梯队;易迅、凡客、当当、一号店为第三梯队。如果让你选出三家10年后有最大可能还在的电商,再选出三家10年后有最大可能已消失的电商,你选谁?我的答案是,10年后还在的电商可能就是第二梯队的三家,10年后已消失的电商,还是保留答案吧。
淘宝系的模式没问题吗?
淘宝系的一万亿,在中国你很难找到这样一笔糊涂账,涉及如此大的金额,牵涉如此多的产业。不过,淘宝系销售额做多做少,似乎和别人没太大关系,甚至同他们自己关系都不大。淘宝系是非上市公司,没有对外公布准确数据的义务,即便淘宝编制年报,销售额也不是年报中必须有的数据。因此,对淘宝放出来的的数据,没必要太当真。在中国,谁家不刷榜呢?
不过淘宝系的成绩有目共睹,珠穆朗玛峰再矮一截,也是最高峰,这没什么说的。只是淘宝集市的账太乱了,我更愿意相信淘宝系今年实打实干出了8000亿的额度,而这其中有2000亿是属于天猫的。因为你很难想象在集市把大部分流量都引向天猫的同时,还对天猫保持了4:1的销售额优势,3:1甚至2:1,还是可信的。
在淘宝成立之初,内部就有人提出过:非标准品的价格伸缩幅度有多大,淘宝的成长空间就有多大。以我领导在双11购买的一件羽绒服为例,相同的图片和描述,在天猫和淘宝集市上的价格从600到220元不等,这中间的落差,就是淘宝系的生存空间。价差大了,才好操作,像iPhone5和Galaxy SIII那种货,向来不是淘宝系的宠儿,电商起家标配图书品类,在淘宝更是不咋地。非标准品,是淘宝和天猫的基因,一时半会儿去不掉,而这,是会对其未来有重大影响的。
当我们都把目光盯在销售额上的时候,有一种东西开始悄悄起着作用,那就是模式。这东西能影响事物走向,决定未来成败。加盟与自营孰优孰劣,这很难判断,不过还是可以试着分析一下。
淘宝系的崛起就像是发动了一场革命,屌丝们是中坚力量。可屌丝心中有梦想,谁都想在未来革命成功后封妻荫子,谁也不甘心永远当屌丝。这就出现一个问题,天猫的模式是金字塔形,需要有足够的屌丝可供金字塔尖消费,70后和80后的被消费潜力已经透支了,新生的90后甚至00后是否还愿意被消费,实在值得琢磨。
天猫之所以能在B2C称霸,来自淘宝的流量是关键因素,没了这个优势,天猫也就失去了灵魂。今年淘宝有几件大事,一是美国USTR将其从“恶名市场“的名单上撤下,二是酝酿收税的风声又起,再一个是腾讯系电商的稳步攀升。淘宝今年10月前在平台上删除了8200万件商品,还有一些搞海外代购和走私的店主被判刑,所有一切都预示着,淘宝的生存环境不容乐观,走向规范化是必然趋势。可如果淘宝规范了,淘宝的魅力也就打了折扣,再加上天猫不计后果的导流量,外部竞争的加剧,天猫还需要多少时间才可以离了淘宝也能走出独立上升趋势?或者说离了淘宝,天猫什么都不是?
把加盟商聚在一起,靠的是利益,即流量,你天猫有流量可供消费,我们就愿意来,流量少了,自然也就失去吸引力,加盟商是随时可以走人的。天猫总裁张勇说天猫的未来是C2B,潜台词是要摆脱对淘宝低效率流量的依赖,要在茫茫网海中找到真正优质的流量来源,也许量不必多大,但一定要有效率。只是目前,这还是一厢情愿而已。
天猫的未来可能会很极端,靠屌丝起家,由权贵统治,不由自主地走向愈发精品化的路线,直至彻底将屌丝们清除出去后心无旁骛玩高端,最终把淘宝和天猫发展成两个孤岛,一个是义乌小商品城,一个是燕莎赛特。会这样吗?从趋势上看是会这样的,如果淘宝系仍按现在的路数走下去的话。
没有自营业务,天猫可以少亏一点,风险小一点,可谁能证明这在未来不是一个致命失误呢?重要的是,在长安街上的燕莎赛特,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天猫的位置在哪里?网上的长安街又在哪里?
明日之星苏宁易购
苏宁易购是唯一一家传统行业触网后做得还算成功的电商,是大众消费品网购未来的希望,这个名单中的备选还有国美在线,银泰、中粮和万达。这一系列的企业同传统电商完全不是一回事。他们缺经验,缺决心,缺战略,难以同过去切割,可他们有天猫京东们梦寐以求的渠道资源,也有钱,尤其是对上游供应商的控制能力,这是天猫京东们不可比的。
在这些传统企业中,苏宁易购觉悟最早,决心最大,战略最完整,是最有可能在不久将来成为三足鼎立中一极的角色。在今年8月之前,苏宁可能还对线下店铺抱有幻想,导致线下优势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可在那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在同京东的正面对决中,苏宁摆出了孤注一掷的架势,实在难得,就该这样。美国电商排名前10中,除了亚马逊外,更多的是一些传统企业的综合电商,如沃尔玛和百思买等,还有一些垂直电商,如苹果和戴尔。由此可见,苏宁易购这类从传统企业脱胎而来的电商,发展前景还是广阔的,条件也得天独厚。如果5年后中国前10大电商中大多是天猫和京东这类的纯互联网企业,那才是真的颠覆了呢,一群人强行抢了另一群人的饭碗。但这种情况会出现吗?我认为不会。
在电商血拼的过程中,价格战只是表象,实质是各环节的完善与修正,最终的结果导向是用户体验的提升,服务的完善。我需要买什么很快就能到货的商品时,都会去京东,当天下单第二天送到,付款不收支付宝,绑定信用卡也能快捷付款。这些细节看上去小,能做到却很不简单。苏宁易购今年促销时遭遇过页面崩溃等事故,在物流、仓储、售后等诸多环节饱受折磨,京东上一次遭遇服务器崩溃事件距今也就一年多时间。要我说,这是对苏宁易购的锻炼,这种挫折是宝贵的财富,是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的。
苏宁易购这种企业,较天猫和京东而言更容易取得商品定价权,只要你能做到一定的量。线上和线下加起来,甚至联合其他电商一起去同上游订协议,都是未来可选的模式。因此,苏宁易购目前除了好好学习京东之外,还要想办法把量做上去,只是明年不能再靠打价格战赢得用户了,因为电商市场即将面临强烈监管。尽管如此,我还是认为2013年苏宁易购的增长率将傲视群雄,全年销售额达到500亿元,初步展露明日之星的风采。
《送京东商城》!!!
京东商城一路走来让人又爱又恨,这是正常的。在大家都没资源的情况下,你凭什么比我们发展得快,你不贴钱进去能取得那么高占有率么?如果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这世界就真是平的了。
我认为京东的成功,在于进入市场较早,经验比其他对手丰富了许多。例如价格战,京东对每一场价格战的操控能力,是别人不能比的,他们能很清楚知道自己这次能亏多少,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而且他们的价格战很有针对性,去年用图书打当当,那叫一打一个准;之后打苏宁,意图骚扰其线下;双11之前展开沙漠风暴促销,天猫没脾气,只能任其透支用户购买力。京东的每一步,看似心血来潮,其实都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价格战打了好几年,别人都丢盔卸甲了,京东完善了自己的POP平台,完善了配送货服务质量,面向商家开展了金融服务,布局了O2O,推出了租车、旅游和房产服务,收购了网银在线,推出英文网站进军海外。话说这还是价格战吗?已然不是了,价格战是幌子,趁乱做大才是真的。
如果说中国只有一家企业是电子商务,那必然是京东商城。这家企业搞自营,也有加盟平台,围绕着这两块还培养出一个挺健康的生态系统,不但卖商品还卖服务,还有自己的支付体系和配送体系,还用金融信贷扶植自己的商家,还搞云计算,最要命的是份额还很高。天猫不从淘宝导流量,能不能压过京东还两说着,而在没流量可导的那些B2C中,京东已然没有对手,一骑绝尘。
京东唯一的问题,就在于属于电商中的重资产,人多固定资产多,这是未来需要加以优化和升级的问题。不过电子商务很可能就是要走一条由重到轻的道路,这似乎是个必经过程,越过这个过程,也许并不明智。
京东商城2013年的增速会放缓,规模在1000亿元左右,增速在100%以下。按刘强东自己的说法,京东商城2013年将实现季度盈利。他还特意提到不是全年盈利而是季度盈利,我认为在监管和行业整体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电商很可能面临无战可打的境况,唯有苦练内功,自我优化一条道路,因此京东商城在2013年全年保持小幅盈利,还是可以期待的,最起码不亏了。
2013年,还会出现一个上市的窗口期,京东商城择机上市的可能性很大。目前国内电商有意愿并有上市资格的,唯有京东商城了。换个角度想,过去几年B2C电商对京东商城的发展速度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后快,而今在这一想法不可能完成的情况下,期盼京东上市成为可选项。上市后,对竞争对手而言,透明的京东将会变得无害,整个B2C市场将会呈现出和谐欢乐的气氛。
下滑与上升的两个角色
当当这些年没有选对战略,错失了发展机遇,已变得愈发没有未来,愈发不重要了。当当念念不忘京东对其在图书上的阻击,仿佛京东倒了当当就圆满了,实质上这是很狭隘的观点。当当最大的敌人在于自己,在于胆子不够大,目光不够远。当当早年在学习亚马逊上做得不错,跟着亚马逊在高速上尽情狂奔,只是当亚马逊飞起来时,当当还在路上飞奔,要命的是前面有辆大车叫京东,京东前面还有天猫,不飞是过不去的,飞吧,没那个起飞速度了。当当有可能是最早出局的一家传统大电商,如果凡客三两年内还能安然无恙的话。
腾讯电商仿佛是今年三季度以后才突然崛起的,其实腾讯电商起步很早,不温不火而已。腾讯三季报中的电商收入有11个亿,已是腾讯第二大收入来源。第四季度腾讯电商开始发力,流量迅猛爬坡,势头强劲。粗略估算,腾讯2012年的电子商务营收可达到50亿元,但人们并不清楚拍拍和易迅的销售额有多少,这方面的消息和数据极少,如果按营收比推算的话,腾讯控制的电商平台今年销售额有可能在800至1000亿元左右,其中属于B2C平台的销售额有100亿元,与亚马逊差距不大,腾讯电商是有可能在未来成为主要玩家的,其对手为京东、苏宁、亚马逊和国美。
潜在的重量级玩家
2012年最重要的一个消息,就是万达集团意欲进军电子商务,选秀一样的甄选人才闹得沸沸扬扬,赚足眼球。如果万达顺利进来了,会导致什么效应?个人认为,天猫的真正对手出现了。万达集团的线下百货业务与银泰集团类似,走中高端路线,精品百货及服装,是万达零售业务的核心。像那些傻大黑粗的商品,万达是不会去做的。万达卖服装,必然是Dior、Gucci、KAPPA、Nike,卖化妆品必然是资生堂和CD、绝不会主攻大宝天天见。
未来的万达和银泰,属于另类电商,他们与京东和苏宁不同,更不是一号店和当当,与之最像的,是天猫。万达和银泰线下资源强,线上实力不行,天猫线下资源弱,线上经营多年,两者互补是很好的,但实际上不可能。竞争态势下的格局,并没有让线上强大的天猫占尽地利,也没有让线下财大气粗的万达银泰占尽天时。天猫正努力将自身做大,以达到能影响甚至控制线下供货渠道的程度;而万达和银泰也正在努力经营线上,以达到将自身线下优势发挥出来的地步。两者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各自打的都不是非对称战争。
马云和王健林打的赌,个人认为谁都不会赢。马云说要让线上销售额10年内超过传统零售,明显是吹得没边,风大闪了舌头;而王健林在想要进军电商的前提下却很实在地否定这个说法,从一开始就输了。在电商领域,甚至是整个互联网领域,一个有号召力的人出来说一句荒谬之极的疯话,多半也会得到交口传诵,被大多数人所相信。对这个领域有商业想法的人,最好的做派是顺着疯子的话说,自己悄悄做正确的事,实在不要去搞什么正本清源,那不是商人而是评论家该干的事情。
谁是谁的竞争对手?
如今的B2C们打来打去,都是为了多争些市场份额而已,而未来的竞争对手编队有可能是这样的:
综合类B2C:京东商城、苏宁易购、国美在线、易迅商城、亚马逊
中高端B2C:天猫商城、银泰网、万达在线
生活类B2C:一号店、中粮我买网、麦德龙网上超市等
垂直类B2C:当当网、凡客诚品、好乐买、聚美优品等
需要指出的是,综合类B2C的竞争者位置是有限的,最终只能剩下无数不多的两三家,失败者如果不愿出局,只能转向垂直类B2C。垂直类B2C不会死,反而会在市场的不断规范的背景下,获得大发展。2013很可能会是垂直类电商的龙抬头之年。
2013年会发生什么
新旧之交,不妨展望一下新的一年。
2013年价格战会很少,促销将会很低调;综合类独立B2C将加速收购合并,类似苏宁收购红孩子那样的事情会很多;来自政府的监管将收紧,电子商务领域将有立法;税务杠杆将启动;淘宝系面临强大压力,淘宝拉小卖家,天猫轰小卖家;B2C整体销售额将达到8000亿元,增速放缓;国有资本电商销售额将保持200%以上增速;京东商城开始盈利并上市;创新型的发展模式将出现并受模仿;新浪微博有可能进军电商。
下面拉一下逻辑线,三点。
监管导致价格战消失
2013年的监管压力,2012年3季度开始就已经明了。2012年是电商竞争白热化的一年,也是问题集中出现的一年。促销价格不实,虚假宣传,业务类属不明,假货横生,售后服务差等。某种程度上,监管都是被逼出来的,不严重到一定程度不会动手。2013年将是电商监管年,这首先要归功于淘宝系和京东商城过去一年来的“不懈努力”。
淘宝系12月被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从恶名市场的名单上拿下,只是对国际市场有了个交代,国内市场的帐还有得算。最近一个季度,淘宝系的各种负面报道有愈演愈烈之势,售假淘宝皇冠店主被抓,特大数码走私集团被审判,代购者被判刑,出售攻击性危险设备,职业差评师,刷信誉等。种种迹象已让监管者明白一个道理,指望淘宝系自我监管是不可能的,只能从政府层面加强监管,这件事就算大幅增加企业成本也一定要做,因为不管已经不行了。
京东商城和苏宁易购今年8月打了一次价格战,动静很大,引起了各方关注。价格战年年打,但这一次不一样,因为连不该惊动的人也关注了。之前的一淘本来有机会成为衡量价格指数的客观标杆,或者说官方参考,但实践证明是不行的。京东和苏宁打一淘忙不迭出来上位,双11就不见一淘出来了,公正性和客观性不足。过年后,国家工商总局的网购监管系统将上线,以总局为大平台,各级工商局平台为支撑系统。这足以震撼众生。
过去电商的主管部门只是商务部和工信部,之后工商总局就要强力介入了,接下来就是税务总局。发改委也有动作,要监控节日期间电商的促销行为,热闹吧。要怪还是怪马云和刘强东吧,马云是吹得太大了,既然你要率领新经济挑战传统经济,既然你一万亿了,那必然有超强的实力,没必要再护着了。刘强东是锋芒太露了,既然你线上一个商城都能把线下渠道大鳄搞得七窍生烟,再忽视你可实在说不过去了。
因此,在监管收紧的态势下,电商的价格战会很少。可以明确地说,2013年双11真有可能不再办了。
收购与整合为主要竞争手段
在监管收紧的情况下,竞争还要继续,但价格战肯定不是首选方式。偷偷搞价格战是不行的,过去价格战是降1分,喊出10分,要的是个效应。如今要低调,则价格战没太大用。竞争很有可能变换形式,即收购自己想要的业务,因为时不我待。
过去综合B2C电商要完善品类的方式,就是打价格战。例如京东图书不行,就拿自己的弱项挑起对当当的价格战,反正自己份额少,亏不了多少,当当要是全力参与进来,就亏大发了。那次价格战的结果是京东大获全胜,不但把图书业务发展起来,还带动了其他品类实现快速增长。未来在避免价格战的情况下,如苏宁和国美之类电商,要想扩充品类该怎么办呢?只有收购。2012年苏宁易购用6600万美元收了母婴类垂直电商红孩子,国美在线年底时斥资10亿投入母婴类的消息出来之后,这笔交易已显得很划算了。相信在2013年,类似的收购行为会很多,金额从几百万到几个亿不等,这一年也可以被称作收购年。
另一方面,淘宝系还会面临新一轮调整。在删除大量侵权商品之后,走私和代购商品也要管起来。近期有出售自配中药的店主被判刑,非标准品的管理也是个问题。所有这些,都意味着淘宝集市流量增速将放缓,甚至下滑。当淘宝集市流量无法满足天猫的发展之后,天猫驱赶小卖家就成为必须完成的任务。天猫要做的是开源节流,一方面通过收购一些企业如新浪微博甚至美丽说来获得优质流量来源,另一方面要把现有流量用到刀刃上,用出效率,再一方面还要大力推动小而美,稳住淘宝集市小卖家。这种类似精神分裂的左右为难,是只有淘宝系这种庞然大物才会遇到的问题。核心是,天猫不缺流量,缺的是高质量流量。京东都要盈利了,天猫也要盈利。
重量级新加入者会出现
新浪微博今年下半年三进三出,时不时传出被阿里巴巴收购,每次都未获证实。可以肯定的是,价钱上谈不拢,谈判气氛友好。阿里巴巴如果花大钱收购新浪微博,基本可无敌于天下,出高价的话对自己估值也有好处。幸运的是阿里巴巴对自己太自信,对别人太不屑,新浪不是雏儿,忽悠得找对象。这桩交易最终很有可能流产,时间不等人了。
同阿里巴巴的谈判,给新浪会带来一个重要启示,那就是小而美。新浪为什么不能自己做电商呢?并不是没有出现过大号在微博上卖手表,一天就超过淘宝单品一天销量的情况。电子商务并不一定要大而全,小而专也是一种方向。就拿手表来说,为什么一定要上500个品种,只上20个主力品种不行么?新浪微博的弱关系媒体属性社交网络,同淘宝系结合还并不一定适配,将微商务引进来,也可以给微博找到另一个盈利的方向。
近期,对新浪微博做电商的讨论很多,我则认为这是新浪必须要做的事情。而且,如果新浪做了,搜狐和网易不会坐等,一定会火速跟进。当然,这也只是猜想而已,从新浪的角度来看问题,做不做都属正常。
总结语
根据对2012年B2C电商市场的观察,我得出一些粗浅的结论,供读者参考。
首先,天猫和京东已分别占据各自的垄断地位,一个是平台霸主,一个是自营大鳄,后来者要打破垄断已很难。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新入者已毫无机会。传统商业转型而来的电商,会在未来电商梯队中唱主角,2013年将是这种类型B2C电商崛起的年份,必将强力影响市场格局。
没什么模式会死,不管是垂直B2C还是独立B2C,就连奄奄一息的团购,也会在未来某一天灿然绽放的。这与超市大规模普及之后,小卖部并不会消失的道理一样。电商市场也并不像人们看到的那么惨,人人都在赔钱,最起码社区型垂直电商过的就很好,如铁血网。在经过一定时间的分化整合之后,各种业务形态都会找到自身的生存空间,这需要时间,却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淡化永远争第一的念头,有可能你会活得更久。
B2C在监管加强的情况下会获得大发展,监管的目的是在新大陆建立法律和秩序,阻止对市场的破坏性开发,遏制野蛮生长。这对市场的未来有深远影响,也会为市场健康发展提供舒适环境。电商在面对强力监管时,唯一可以做的是通过技术升级提升体验,通过技术和管理水平提升来降低成本,而不是规避监管。一个人人都玩歪门邪道的市场,在发展上总是不如规范运作的市场的。
合作共赢将是未来主流,线上与传统商业开展深度合作,是大势所趋。10年前电商去找线下传统商业合作,是会吃闭门羹的。为了扩大话语权,电商除了拼命发展自身外,时常会提到颠覆和革命,并抛出许多惊世骇俗的业绩数字来凸显自身重要性。这么做的后果,是会使得线上和传统商业形成某种程度的对立,这并不是好事。传统商业资本,是电子商务无法击败的,而没有传统商业的参与,真正的电子商务时代不会到来,更远处的商务的信息化形态,也将离我们更加遥远。
(来源:虎嗅网 作者:葛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