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利他是商业的原点
稻盛和夫去年在重庆面对1700多名中日企业家,以《领导者的资质》为主题,进行了演讲。在回答问题和发言的过程中,“利他”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
在《活法》一书中,稻盛和夫开宗明义地指出“利他本来就是经商的原点”,他表示:“求利之心是人开展事业和各种活动的原动力。因此,大家都想赚钱,这种‘欲望’无可厚非。但这种欲望不可停留在单纯利己的范围之内,也要考虑别人,要把单纯的私欲提升到追求公益的‘大欲’的层次上。这种利他的精神最终仍会惠及自己,扩大自己的利益。”
在回答《管理学家》的提问时,稻盛和夫表示,在商业世界里,利己者虽然能取得一时的成功,但由于利己者凡事只用自己的得失去判断,因此,很容易掉入陷阱或陷入迷雾,看不清前方的路。有很多人遇到听上去很好的商业机会,就去做,但往往会失败。但如果经营者是利他的,则眼前会一片清晰。因此,会走得很远,取得长远的成功。
在演讲时,稻盛和夫认为,领导者需要五项资质:拥有使命感、明确目标并实现目标、挑战新事物、获得信任和尊敬、拥有关爱之心。这五项资质中,“拥有使命感”、“获得信任和尊敬”和“拥有关爱之心”,都和“利他”息息相关。
成功需要“大义名分”
2010年1月,以78岁的高龄,接手负债达2万亿日元的日航,有没有想过会失败?在回答媒体提问时,稻盛和夫表示,他主要考虑到两个问题:如果日航破产,会对整个日本经济造成非常大的冲击和破坏;另外,也意味着会有3万多名日航员工失去饭碗。因此,他最终答应接手日航。但因为对航空业和服务业完全不了解,因此也没有任何信心。因为拥有大义名分(考虑到上述两个问题),才决定放手一搏,从没想过会成功或者失败,而是必须要努力做好。
稻盛和夫认为,虽然很多日本媒体都在猜测他是否会“晚节不保”,但他并没有把这些言论放在心上。依靠自己的良心和信念,去做一件事情,最终会有一个结果。只要拥有大义名分和利他的心,就一定能成功。
在谈及日航改革时,稻盛和夫表示,统一思维方式非常重要。因此,他和日航的员工一起制定了日航哲学手册。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公司全体必须同心同力,来解决问题。在日航,稻盛和夫重新确定了公司的经营理念——要让员工获得物质和精神上的幸福。要让员工意识到,自己不是为了股东或高管的利益而工作,而是为了全体的利益。稻盛和夫认为,不能有利己的思想,要为公司的发展努力,这才是京瓷哲学的精髓。
稻盛和夫认为,哲学的引入比阿米巴的引入更重要。因为阿米巴是把企业划分成一个个独立核算的单元。如果没有利他思想作为指导,各个阿米巴就会一味追求经营上的数字,只顾自己,从而破坏整体。
只要导入哲学,公司就会慢慢变好,之后才能导入阿米巴。因此,稻盛和夫表示,在自己退出后,日航是否会走老路,是自己的一块心病。他最担心的是,京瓷哲学只是蜻蜓点水,渗透到日航的皮毛,而没有渗透到日航的内部和骨髓。在公司陷入困境时,大家愿意接受变革,共同打破困境。
但现在日航已经转好,很多人都在谈日航的利润率是世界第一,在今年日航可能会在日本重新上市,等等。他也非常担心,在日航形成的新哲学是否会稀薄化。因此,虽然他现在只担任日航的名誉会长,但还是会去现场,看看员工的工作情况和哲学的普及程度。
用努力弥补利他的“不足”
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社会,稻盛和夫提出,经营者需要利他而非利己,可谓独树一帜,给世人带来了不一样的启示。
稻盛和夫表示,虽然利己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和动力,美国经济学家也表示,社会就是由强烈的欲望推动的。但他仍然认为,经营者应该追求利他,面对他人(员工和客户),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只有这样,公司才能获得长远的发展。
面对利己的竞争者,利他者应该如何面对?在回答《管理学家》的提问时,稻盛和夫给出的答案是“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别人做到一,你就做到五,甚至是十,这样就会弥补利他的‘不足’,从而取得成功”。
利他不代表软弱
在回答《管理学家》的提问时,稻盛和夫特别强调,利他并不代表软弱。很多人以为利他就是不去争,不去抢,好像给人以软弱的感觉。但实际并非如此,利他意味着你需要更加坚强和勇敢——只有这样,你才能保护好自己的企业和员工。在怀有温柔的利他之心的同时,还要有坚定的信念,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才能把企业做好。
稻盛和夫还形象地用佛像做比喻:“释迦摩尼很慈祥,在佛教中,他是拯救大家和拯救世界的。但在释迦摩尼像的边上,还有一座凶神恶煞的仁王像。这也喻示着,我们要有一颗善良的心,但同时也要有勇敢的行为,去做这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