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消化租金压力,超市必然设法提高利润,广州市民只能“享受”越来越贵的商品
开业当天,师奶抢购价格超抵的生鲜水产 羊城晚报记者 艾修煜 黄巍俊 摄
因难顶高租金离开广州中旅大厦半年之后,香港百佳超市10日在原址重新开业,所付出的代价是面积缩水,并大幅增加了进口食品的占比。记者发现,近两年由于商业地产的租金普遍上升,广州市区内的超市不得不被迫做高端,市民只能“享受”越来越贵的商品。
作为广州第一家生鲜超市,百佳中旅店的“威水史”曾经令很多老广们津津乐道。1999年11月17日,开业首日销量达到140万元,其销售生鲜食品的模式一改广州市民只在肉菜市场买生鲜的习惯。
但是,由于中旅大厦的新业主调高了租金,2012年10月31日,百佳中旅店不得不结束了长达13年的经营。在随后的谈判中,百佳也只能接受现实的变化,对自身展开调整。10日,原址重开的百佳中旅店营业面积从原来的6000平方米缩减到4000平方米,进口食品则从原来的不到1%增加到20%。
“进口食品是高毛利的商品之一。”百佳中国区负责人简力宏坦承。而无独有偶,在正佳广场的百佳超市也正在转型为高端品牌“TASTE”,营业面积将缩减一半,由原来的1.3万平方米减至6000多平方米。“TASTE的进口食品占比达到30%。”简力宏表示。
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以9年前的租金水平相比,广州目前超市租赁金额涨幅最低1倍,最高可达3-4倍,以至于撤场搬迁与削减面积转型成为市中心大卖场常见做法。
“我刚从台湾考察回来,连商业发达的台湾大型零售商都感叹广州和国内的商业物业租金太贵。”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会长孙洪表示。要消化这些租金压力,寻求更高毛利的商品是超市的必然手段。而羊毛出在羊身上。
10日到百佳购物的市民刘太太一边抢购开业促销推出的特价猪肉,一边告诉记者:“我感觉在超市里买不起的商品越来越多,只能挑促销产品买啊。”
(羊城晚报 记者孙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