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海外业务狂飙突进。年初制定的100亿元投资目标已太过保守,集团会在四大洲六个国家八大城市全线出击,争取今年实现海外销售收入30亿元,明年的目标是100亿元。”8月27日,绿地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在香港描绘了他的雄心壮志。
当天,张玉良与泰国首富谢国民签署合作备忘录,总投资120亿元,借助正大集团的土地储备在曼谷和芭提雅合作投建酒店式公寓、配套商业办公等一揽子地产项目,力争在半年内完成审批工作,尽快开工并符合预售条件。
庞大的资本开支压力随着绿地正式登陆香港资本市场得以舒缓。
绿地集团透过全资子公司收购香港上市公司盛高置地扩大股本后60%股权的交易最终完成,新公司更名为“绿地香港”。据悉,母公司将把“最优质的内地资产”分批注入上市公司,目标2018年实现500亿元的全年合约销售。绿地香港主席兼CEO陈军表示,新公司将长期作为集团的境外融资平台,重点覆盖股本、债券、银团贷款等多种渠道。
至于市场普遍关注的A股“借壳上市”计划,张玉良表示金丰投资的停牌是否与绿地有关,有待后续进展披露。他说:“大企业要走向世界,一定会走向公众化和市场化。只要条件成熟,会努力做这件事情。”
120亿布局泰国
“中国大型房企,正面临走向海外的绝佳窗口期。利用香港上市平台紧抓海外廉价资本优势,绿地集团将在2到3年内保持较快的海外扩张进度。”按照张玉良的设想,“布局海外,国内转型”将带领绿地在2015年实现5000亿元的销售收入,比目前净增2000亿元。
记者了解到,绿地位于韩国济州的“健康旅游城”项目首期开售已卖出80%;今年10月,绿地悉尼中心就会正式开盘。而在美国,继7月斥资10亿美元收购洛杉矶大都会项目后,绿地计划在9月再度出击,新项目位于旧金山。
张玉良说:“目前海外房地产资产价格只有以往的一半。哪里有中国投资,无论是移民、留学还是旅游,哪里就会有绿地的足迹。”泰国计划由此浮出水面。
根据绿地与正大的合约,两者将合作开发曼谷Sathorn路、芭提雅正大养虾场、曼谷素库威路等区域的四个项目,项目总占地面积14.8万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约80万平方米,总投资额超过120亿。其中,芭提雅项目是度假产品,主要瞄准内地投资客。
张玉良解释,与正大合作主要是看中对方的土地储备和现实的法律需要。泰国法律规定,外资大股东在地产项目最高只可持股49%,因此绿地不得不放弃独资发展的模式。据悉,绿地将帮助正大进一步开拓中国商业地产,以此来换取正大在泰国丰富的土地资源。
戴德梁行中国投资部联席主管叶国平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以绿地为代表的龙头开发商急需境外优质项目来分散内地楼市风险。大量移民和投资需求促使企业敢于激进扩张,因销售主体多数面向内地买家,这方面需求仍在快速增长,项目回报率普遍高于国内。
注资进度成疑
为了满足激进的海外扩张对资本的要求,新成立的绿地香港将承担起海外融资的重任,补充集团流动性。有业内人士质疑,绿地仅花费30亿港元收购控股权,却没有同时注入核心资产,由此搭建的融资平台有多少吸引力是一个大问题。
根据香港的上市规则,企业“买壳上市”后的24个月内,若新公司收购某项资产的资产比例、盈利比率、收益比率、代价比率以及股本比率任意一项指标超过100%,都将构成非常重大的收购事宜,会被按新股上市处理。这显然对绿地注资子公司设置了障碍。
截至6月底,盛高置地的总资产为168亿元,也就是说绿地在未来2年内对上市实体的总注资规模不得超过企业的总资产。整个注资过程注定将分阶段逐步完成。
张玉良对本报透露,绿地会在港交所规定的范围内,注入内地优质的项目资产,既保持长期效应,又能满足短期收益要求。初期只会注入内地发展成熟的地产项目,待海外业务实现稳定增长后,会考虑将其注入绿地香港,促进上市平台融资能力的最大化。除母公司注资外,绿地香港也会通过自主并购、发债等途径实现资本规模的增长。
陈军透露,绿地香港将争取在未来5年内保持50%的年复合增长率,2014年实现100亿元的销售收入,力争到2018年,合约销售突破500亿元。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