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69阁”坐落于原苏州第二制药厂(现苏州二叶制药有限公司)的老厂房内。作为姑苏区目前最大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姑苏·69阁”定位于集传统工艺文化与时尚创意文化于一体,具有文化展示、创意行业、时尚发布等功能的综合型文化产业园,依托古胥门为核心的环古城河风貌带,将成为姑苏区、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内的地标性文化产业集聚地。
原先的老厂房现在成了文化创意产业园
2011年,随着老城区“退二进三”,苏州二叶制药有限公司迁往相城区。如何使废弃的老厂房重新焕发生机?有着改造上海第四制药厂成功经验的复星集团伸出了“橄榄枝”。双方很快达成合作协议,改造以原上海第四制药厂旧厂房改造而成的四季广场为模板,尽可能保留了苏州二叶制药厂内烟囱广场、钢罐塔楼等工业文化元素,重新配套电缆、消防、智能等系统,再结合环古城河风貌带分设功能区,老厂房由此转身成为充满怀旧气息和时尚元素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具有浓郁工业建筑风格的老厂房、老仓库,将完全得以保留,通过增添时尚因素依照国际流行的LOFT风格,变成了充满怀旧气息和时尚元素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据了解,整个项目将打造成为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沿盘胥路商业街、以中式建筑风格+现代办公模式的中部办公区。开业以来产业园的出租率已经超过50%。许多入驻企业正在加快进度进行装修。除了外立面统一翻修外,办公空间都是毛坯,为进驻企业自行进行设计提供最大便利,可以发挥想象随意装修成自己喜欢的风格。
姑苏区文商旅局产业发展处副处长王晓军告诉记者,姑苏区运用辖区内特有的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姑苏·69阁”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大亮点,将成为苏州中心城区集观光、餐饮、娱乐、休闲、创意产业于一体的文化产业商圈。
20家文创园
遍布古城区
据王晓军介绍,为了给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姑苏区设立了文化旅游产业引导资金,制定了14项文化产业扶持政策并纳入全区《关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对产业园(基地)、成熟型企业、文化创意及旅游产业研发项目等的扶持和引导; 同时鼓励建设一批有规模、有特色、有效益、有影响的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一系列政策的制定和各项措施的实施,使得姑苏区支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政策环境不断得以优化,得益于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姑苏区内的20家文化创意产业园正逐步成为古城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今年以来,区文商旅局不断推进文化产业载体的建设,努力做好盘活存量和做优增量两篇文章,助推各类文化载体的提档升级。全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数量猛增至20家,其中婚庆文化创意产业园、容创意产业园、沧浪文化产业街区(文庙古玩市场)、江南文化创意产业园、山塘历史文化街区等5家获评市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江南文化创意设计产业园积极打造“九个中心,一个沙龙”的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载体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博济·江南智造文化创意科技园项目稳步推进,目前签约企业已达40余家,入驻率近40%;“姑苏·69阁”文化创意产业园、苏大·平江科技园(大学生文化创意产业园)全面开园,招商工作顺利开展。
文化产业将成
转型“发动机”
区文商旅局产业发展处处长吕俊认为,现存的文化产业集聚区大多为自发性建设集聚区,缺乏整体规划支撑。此外,文化产业集聚区的模式也亟待创新。“房东”及“二房东”模式虽然操作简单,投资回报快,但存在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规划指导、缺乏专业化人才经营运作等问题。单纯文化创意类企业由于缺少独特产品及技术支持,效益产出不稳定、产出量不大,一些文化产业集聚区在发展过程中缺乏核心企业的有力支撑,多元化效益增值渠道不多,导致效益产出过慢。
“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是衡量文化产业发展质量的重要评价标准,以集聚带动规模,以规模促成合力,才能真正使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吕俊说,因此,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区文商旅局要把握集聚发展的规律,比如集聚区概念的界定、运作模式如何实质化创新、思想理念如何深度更新、如何保持发展生命力、形成竞争力等。同时要做到量质并举,在形成规模效应的基础上,注重内容建设,关注规模化、品质化、产业化、特色化、融合化的发展趋势,发挥产业链的纽带作用,努力将文化产业打造成古城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动机”。
(来源:姑苏晚报)
附件下载区: 鼠标左键单击文件进行下载
附件:20.jpg (94K) 下载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