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零售业发展增速明显下滑之际,便利店业态却一枝独秀。昨日,记者获悉,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配合商务部进行的商贸行业典型调查统计显示,三季度便利店以13.3%的增速成为零售业销售额增长最快的业态。与之相比,根据百货上市公司发布的三季度报,个位数销售增长甚至负增长的企业比比皆是。便利店业态在成为拉动零售增长的主要力量时,现阶段京城便利店数量不足、服务缺乏短板也更为凸显。
按照便利店业态的发展规律,每3000人就应该拥有一家便利店。例如日本东京有近3700万人,几大便利店品牌的总数超过了4万家。北京市的常住人口在2008年就已经突破了2000万人,照此计算,北京至少需要7000家便利店,而目前的数量仅千家。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裴亮认为,食品的主流购买地点还是在实体店,这让电商对便利店和超市的冲击不像百货那么大。此外还有一位零售专家表示,消费者愿意为便利服务支付高价格,也是其保持较快增长的原因。
根据中国连锁协会对去年零售的统计,过去便利店无论在销售额、营业面积还是从业人数上,在整个零售业中所占的比重很低,约在2%-4%。从去年开始,便利店在经营中充分利用区位便利和门店数量多的优势,不断扩展延伸服务,出现较快增长势头。便利店也是去年惟一没有出现销售毛利率下滑的零售业态。“其中,将销售实体商品和提供服务性商品相结合,利用快餐、代售报刊、缴费等便民利民服务,促使2012年便利店零售额增长20%以上,占比提高0.4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便利店与网络零售商进行资源整合,进行网店拓展,推动营业面积比上年增长27%,占比提高1.6个百分点。”
“事实上,便利店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是零售业发展的趋势。日本和美国的情况都已经证实了这一点。”上述专家表示,早在十年前,日本便利店就已超越百货和超市,成为排名第一的零售流通业。沃尔玛最近两年都强调在美国本土加快小型店的发展,因为这种业态增速更快。
不过,便利店在北京的发展却并不尽如人意。目前北京便利店的门店数在1000家左右,同为一线城市上海的便利店数在5000家以上。
除了天气和生活习惯的原因,提供便利服务的成本过高,使便利店无法区别于超市而难以形成竞争力,是北京便利店发展不好的主要原因。“日本便利店从缴费、订票等增值服务中获得的提成能达到1%,中国台湾地区也能达到0.6%,而内地便利店获得的提成可能只有0.1%。”曾师从日本7-11前常务董事兼CIO碓井诚的零售专家龚胤全透露。快客便利店的高管也曾表示,上海的快客便利店从2001年左右就开始代收代缴水、电、煤气的费用,耗费人力巨大。之所以能坚持到现在,还是得益于政府的补贴。
此外,第十五届中国连锁业会议系列活动将于11月13日-16日在成都举行,将重点探讨互联网时代零售业的转型模式、高成本环境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还将围绕购物中心、便利店的营运以及零售业的多渠道发展和创新等开展交流。
(北京商报 记者 娄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