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让电商赚得盆满钵满,而商业地产则稍显落寞。昨日,根据世联地产最新出炉的商业地产调查报告显示,受到电商冲击,深圳不少购物中心在商户方面的调整力度加大,更多选择美容美发、餐饮、儿童、休闲娱乐等体验式业态,并且大型商业地产开发商打造自己的零售品牌趋势日趋明显。
“以前可能只是单个商户的变化,但今年深圳大型购物中心商户调整幅度较大。”世联地产调查发现,今年以来,不论万象城还是海岸城,从负一层到第五层,品牌结构都更多调整为美容美发、餐饮、儿童、休闲娱乐等体验式业态。
例如,相比2012年,今年万象城休闲娱乐品牌增长率达到了100%;海岸城餐饮品牌量增长47.8%;COCO park的美容美发品牌量激增200%;KK mall童装玩具品牌量增长率也高达100%。
其中,受到电商冲击,沦为“试衣间”的服装零售最受伤。一般来说,购物中心开业保证的前提是招商满租率达到70%,而70%的满租率意味着购物中心需要150~200个签约品牌、约6万平方米;但这个庞大的品牌商户资源体如今正面临:线上,电商不断的抢占市场份额;线下,商户面临“三高一低”的状态(人力成本高、租金高、税费高、利润低)。就今年餐饮、超市、服装的风向标商户在财报中披露的开店数据而言,开店节奏有所放缓,尤其是受电商影响度较高的服装类商户。
对于资金回款有要求的发展商而言,保证购物中心的准时开业,成为其向银行获得经营性贷款的一个重要前提。因此,世联地产分析,在商户资源有限,开业率难以保证的前提下,越来越多商业地产发展商进行多资源的跨界整合发展,并发展自己的零售品牌。以万达为例,万达不断打造的万达百货、大歌星KTV、万达电影院,这些主力店品牌已经逐渐占据了购物中心面积的30%~40%。
(深圳商报 记者:陈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