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时今日人们在商场上的发言都是裹了糖衣、措词谨慎、且经过精雕细琢的。信息被仔细制造出来,务求句句合宜。真实的情绪则正好相反,那是一种真正的个人感觉分享。当我们听到时,会立即竖起耳朵,一则因为相当稀有,再则因为非常真实。有时听了会有点不舒服,或是造成小小麻烦,但正因如此,真话才会具有力量,因为没有人试图隐藏任何事。
我们隐藏情绪是为了稳重自持、貌似坚强、并且保持距离。但实际上,如此做反将损害我们的控制力、削弱我们的领导能力,因为这样会让我们绊手绊脚。我们最后会变得言不由衷,说话拐弯抹角,这样永远无法真正理解、信服或有效沟通。
当然,在工作上过于情绪化可能会制造诸多问题,比方说:妨碍客观分析、搞砸谈判、导致仓促做决策。但在我与领导者共事近二十年后,我发现表达过多情绪,远不如表达过少情绪造成的问题多。
情绪对于领导者必须做的每一件事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建立信任感、强化关系、提出愿景、凝聚向心力、鼓励员工勇往直前、做取舍、制定艰难决策,以及从失败中学习经验。缺乏真心真意,这些事永远只能停留在表面,停滞不前。你必须在一开始就表达出真意,才能让人了解事情的重要性,而接下来的情绪表达则在于激励与鼓舞大家。
我过去与资深管理团队工作超过十七年的时间,收集许多资深管理团队情绪化的例子;这些当然是好的情绪化。以下仅举出其中几个例子:
“我很生气,我必须花三个小时处理你制造的问题,而那个问题你早该自己处理好的。不要让我再陷入这样的困境了。”Joan是一家顾问公司的合伙人,她一向讨厌冲突,也很少说这样的话。她通常都是卷起袖子,自己把问题解决,即使问题根本不是她引起的。正因如此,所以她被提拔为东南地区的主管。现在她有太多的问题要处理,因此上述的突然爆发,以及后来的对话,无非是一场生存战术,但却给负责大西洋办公室的合伙人传递一个清楚的信息:不要让这种员工招聘的问题再度发生,下次再发生,自己收拾—不要再来烦我。以Joan来说,这样的反应是一反常态地激烈,但在当时的情形下非常适用。这件事发生在两年以前,而同样的问题至今未再发生。
“我认为这张表上大部分的想法都不值得一提,但这个主意很棒,我们就这样做吧!”生物技术公司的CEOJamie向来以擅长激励与贬抑员工闻名。他说话直接了当,并相信直觉判断。虽然他经常得收拾善后,却从未有出人意料的举动。而他的处理方式对于组织有深远而正面的影响。每个人都知道自己何时与他站在同一阵线,也知道他是个心口合一的人。当他对某件事感兴趣时,无论如何,他会竭尽全力促使其发生。他的精力充沛,并真心真意加速企业的创新与执行。
“我很难过,我得负责,我道歉。”从没有人预期Jeremy会有这样的认错举动。Jeremy是一家软件公司的COO,他与一名重要的产品开发副总裁Ron一向关系不睦。最后Ron终于因为沮丧与疲惫辞职。不出几个月,Jeremy立刻了解到他以前一直低估Ron对他团队的影响力。他的团队逐渐解体。因为Ron的离去,Jeremy才能退后一步,看清自己让小事演变成大问题,而归根结底就是因为他的固执。他向管理团队道歉,眼中带泪,我当时也在场,画面令人震惊。Jeremy从来就不是这样的人。突然间,我明白Jeremy多么在意公司,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多么羞愧。而每个人都看到了。更令人惊讶的是,Jeremy最后向Ron道歉,并将他请回公司。
通常,我们吝于表达情绪的原因之一,是我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感觉。我们感到愤怒、沮丧或难过,却压抑着;我们感到兴奋、受到激励或鼓舞,却克制着。有时我们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这么做。在商场上,情绪资料似乎比较无关紧要,逻辑资料则凌驾一切。但情绪资料不仅重要,更是改变与成长的关键。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一般人对于两性在工作场合的情绪表现常抱持不同态度。我曾看过在相同的情境下,男性被视为强悍、野心勃勃或是开放,而女性则被视为恶毒、歇斯底里或软弱。我发现这样的双重标准破坏性极大,也很狡猾,因为这会让女性比男性更快地压抑自己的情绪,通常就在最需要情绪的时候——当现场没有其他人提出重点的时候。我们必须时时提醒自己有这套双重标准的存在,并小心不要陷入其中。
我对所有领导者的建议是仔细观察自己的情绪。一周至少要做两、三次,每次休息十分钟,然后问自己:“我现在有什么感觉?”如果可以,将感觉写下来。定期写日记是了解自己感觉的有效方式。
接着,选定你宣泄小部分情绪的场合。让情绪流泄、让大家进入你的内心,这两者便是有效领导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