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及房地产行业的仅寥寥数语。但在业界的解读中,这已足够描定房地产行业未来发展的轮廓与色调。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朱中一指出,虽然十八届三中全会讲信息化跟工业化高度融合,实际上信息化是跟各行各业高度融合的,电子商务跟城市的商业地产高度融合之后应该怎么办,必须要考虑。
在“商战”迭起的当下,这或许成为传统商业地产的一条出路。
从来不是孤立的部分
“商业地产从来不是孤立出现,它是城市发展的主流,”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商业地产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蔡云给这个地产业的一个细分下了预判。
事实上,不仅万科、绿地等为代表的中国房企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外资开发商、投资商也在国内圈地拓展,更不乏部分跨界而来的竞争对手,红星美凯龙、娃哈哈、金威啤酒、沃尔玛等外行企业也在试图在这个炙手可热的领域中分一杯羹。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今年前10个月,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增速继续上升到26.9%。远高于住宅投资的18.9%。换句话说,在大众觉得中国住宅产业甚为疯狂的时候,商业地产投资增速已经大大超越了想象。
狂飙突进的数值,暗示着这个“不是孤立”的部分,随着中国城市化的扩张,已经不可避免的陷入了开发魔咒。朱中一将之归结为三方面,房地产的开发、商业经营、物业管理之间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脱节;地方政府规造成的布局错位;以及商业项目同质化,造成的资源的浪费与地产公司持续发展问题。
电商成为死对头?
更为尴尬的是,在商业地产尤游走于迷途之时,电子商务早已追赶而上。
2009年,中国网络零售总额2500亿,2013年上半年是7542亿,同比增长47.3%——5年增长六倍多,占全社会零售商品总额的比重从2%增长到7.8%,扣除餐饮后占比可近9%。
是可忍,孰不可忍。最为业界熟知的行业之辩,发生在大佬王健林与马云之间,尽管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曾经讽刺淘宝双十一350亿的营业额,不过是买几块土地的钱。然而,电商灼热的势头,依然是不争的事实。
甚至于产业内部,部分人士也不尽看好这场战役中商业地产的未来。在采访中,广州景豪坊总经理杨军艇言之凿凿的表示,这个打赌,王健林肯定会输,“以零售为百分之百,电商绝对会超过50%,将来线下能占20%都很危险。这里要搞清楚两个问题,一个是现场去买,付款方式和试衣间的问题,吃的也可以团购,卡拉OK都可以团购。所以我想这个打赌,王健林肯定会输的。”
新城控股集团吾悦商管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殷跃平亦表示,“电商对购物中心的冲击,特别是对购物中心里面零售的冲击,已经非常明显。现在购物中心的应对,就是强调体验,或多或少地避开零售这一块。”
而这也成为他心中挥之不去的困惑,“做购物中心首先是购物,零售的比重比较大,租金往往也靠这部分来支撑,如果避开零售,那整个租金水平是提不上去的。开发的投资回报也是很难保证的,所以这一点,我觉得是一个矛盾。”
产业融合之道
对此,朱中一从宏观层面分析称,从长远角度来看,由于国家城镇化的推进,再加上国家对服务业的支持、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商业地产是有发展前景的。
但他也提及,在未来的发展之路上,必须要重视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对商业地产的冲击。“虽然十八届三中全会讲信息化跟工业化高度融合,实际上信息化是跟各行各业高度融合的,跟商业也高度融合,电子商务跟城市的商业地产高度融合之后应该怎么办,这方面我们必须要考虑。”
在对这个问题的探索中,O2O(Online To Offline)成为被提及最多的名词之一。
殷跃平表示,保证购物中心的健康发展,能不能把电商的这两个方向嫁接到购物中心当中来。比如购物中心实行商品的网上销售,把平时喜欢玩电商网上购物的人与购物中心的体验结合起来,打通线上、线下、实体与虚拟的融合。
绿景集团副总裁陈铁身亦提出,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关于电商的冲击,作为做实体商业空间的人来讲,电商避不开的话题,但电商也有它的缺陷,包括配送效率问题、诚信问题,还有体验性问题。所以考虑把电商跟社区商业、社区购物中心结合在一起,也是未来的出路。
资料显示,以苏宁为先导,百联、广州友谊、王府井等不甘沦为“试衣间”、“提货仓”的百货零售商们纷纷推出线下与线上融合的商业模式,欲将“O2O”由概念变为现实。
“当然,这关系到我们目前国内的商业的模式,特别是百货的模式要进行彻底的改变,实体是一个利益体,网上也是一个利益体,这个冲击的利益体,我们以后能不能把它融为一体,还有很多的困难,”殷跃平如是说。
(来源:和讯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