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商业地产 -  贴子
1344  |  1

主题:商业地产繁荣引爆电影票房

轩雨新

积分:1506  联商币:762
  |   只看他 楼主

2013年是中国电影票房“奇迹”涌现的一年,从《中国合伙人》5.38亿票房,到《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7.17亿票房,再到《西游·降魔篇》12.4亿票房……还未到年终节点,票房就已经轻松迈入200亿大关。中国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和爆发式增长的银幕数量,支撑了票房数据的历次刷新,而在这背后,中国房地产,尤其是商业地产的规模扩张成为电影市场增长的直接推动力。

银幕数“大爆炸”

2003年,全国主流院线仅有银幕1923块。截至今年12月初,全国已拥有近1.8万块银幕。

根据民间票房统计机构“电影票房贴吧”的数据显示,截至12月8日,内地2013年度票房正式突破200亿元大关,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一些业内人士预计,2013年全年票房或将超过220亿元。

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内地电影票房为166亿元。

相比“突破100亿票房”用时16年,中国电影票房从100亿翻番到200亿,仅用了3年时间。而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2003年之前,中国电影的年票房规模一直在10亿元左右徘徊,最低谷的1999年,总票房仅8.1亿元。

为何中国内地电影票房近三年会高增?数据显示,高增的原因并不是上座率的提升。据媒体报道,12月初举行的中国电影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透露出的信息显示,2013年全国电影院平均上座率仅为15%。

实际上,票房规模加速增长的最大因素是银幕数的“大爆炸”。12月初,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童刚在上述会议上表示,截至11月25日,今年全国城市影院新增银幕4500多块,银幕总数已达1.76万块。

目前旗下拥有1763块银幕的大地院线总经理方斌对新京报记者表示,“2003年,全国主流院线仅有影院1140家,银幕1923块;但截至今年12月初,全国影院已经超过3000家,拥有近1.8万块银幕。”

方斌认为,从传统的胶片放映向数字放映的转变大大降低了影院设立的门槛。这也加速了影院数量和银幕数量的扩张,从而直接推动了电影票房的增长。

在方斌看来,2010年是电影院和银幕数开始大幅增长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当年1月4日在中国上映的一部迄今仍雄踞国内影片票房榜首的《阿凡达》所引起的观影热潮和一票难求让行业大佬们看到了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机会,加之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流动性资本急于寻求具有成长机会的行业落脚,最终促成了后来雨后春笋般的影院建设潮。

商业地产高增带动院线建设

近年来商业地产的大力突破是院线票房连年增长的直接推动力。

如果将过去十年电影票房增长曲线与同期中国商业地产销售数据增长曲线作一对比,其走势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吻合性。

新京报记者梳理统计局近10年来公布的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数据发现,2003年全年,我国商业地产销售额仅为1007.76亿元;到2005年,商业地产销售突破2000亿元,达到2085亿元。从2008年开始,商业地产连续三年“大跃进”,截至2012年底,商业地产销售额达到6999.57亿元,为2008年的三倍。

从今年初到10月份,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已经达到5822.56亿元。全年有望突破7000亿大关。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认为,从电影与商业地产两个行业的需求和阶段性特征来看,两者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和契合性。

“首先,电影票房的增长实际上反映的是文化消费的增长。而商业地产作为吃喝玩乐等消费的载体,也体现的是改善性和幸福性消费。”魏鹏举表示,从产业发展的特征来看,过去十年是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时期,而与此同时也是中国房地产快速发展的一个阶段。

道略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咨询总监毛修炳也认为,近年来商业地产的大力突破是院线票房连年增长的直接推动力。“商业地产包含了零售、餐饮、娱乐等商业业态,而电影消费本身又非常符合这种消费特征,与此同时,电影院能给商业地产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流。这也是一些商业地产选择跟院线合作甚至参与院线建设的重要原因。”

近十年商业地产施工面积的变化情况也印证了上述观点。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3年底,商业地产施工面积为14564.33万平方米;而截至今年10月份,商业地产施工面积为73902.97万平方米。

万达今年将开超百家五星影城

到今年底,万达将开业115家五星级影城,屏幕数达到1000块,成为亚洲最大的院线。

魏鹏举表示,电影票房规模的增长实际上与中国电影银幕的快速扩容密切相关,而银幕增长的实质就是电影院线的扩张,其载体其实就是商业地产,这一点从“万达模式”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万达集团于2005年成立了自己的院线公司进军电影产业。成立当年,万达影院就盈利了,而且“一不小心”成了行业老大。2012年5月,万达斥资26亿美元收购全球排名第二的院线AMC,在不到一年时间内,AMC扭亏为盈。

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预计,到今年底,万达将开业115家五星级影城,屏幕数达到1000块。他认为,中国电影市场已连续多年保持3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而且丝毫没有减速,保守估计,2018年将超过北美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

王健林11月28日在大连高级经理学院与中青班学员交流时表示,万达院线大概65%的店是租赁万达商业地产,租金都是统一标准,没有任何优惠,院线收入靠票房分成,每块屏幕的平均收入是行业的2倍,每块屏幕的利润是行业平均的3倍。他透露,到2020年,万达集团不动产收入一定要占比60%以下。

地产巨鳄纷纷布局院线

“万达模式”已成为地产业常态,恒大、今典、世贸等纷纷加大院线建设的投入。

万达的成功,让同业的观望者迅速入局。2010年开始,房地产资本大鳄们迅速入局电影院线。

世茂股份2012年年报显示,世茂影院实现营业收入1.0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64.3%,截至2012年末,世茂影院在全国各地共有10家门店以及拥有87块银幕,影院座位数亦增加至1.16万个。此前世茂股份即透露在2013年,公司将在现有10家影院的基础上,再新开4-5家店。

此外,近两年今典集团旗下今典影院扩张迅猛,达到了1-2年建立100家左右影院的扩张速度。

资料显示,恒大集团早在2010年11月就斥资10亿元成立恒大文化产业集团。集团下设电影、院线、音乐、动漫、经纪、歌舞、发行等版块,覆盖影视行业全产业链。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恒大的特点是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成最好的。许家印拿院线举例:恒大在全国有200多个楼盘,每一个楼盘都有恒大剧场,每个剧场建设大概有6—8个屏幕,200个楼盘就是1200到1600个屏幕,不做则已,一做就是1200—1600个屏幕。

针对房地产商入局院线,业内人士看法仍存在分歧,大地院线总经理方斌认为,房地产商做院线是出于资本逐利的商人做法,哪个行业赚钱就进入哪个行业。而毛修炳认为,涉足文化产业也可以视为房地产商在下一盘很大的棋,无论是自建院线还是合作,电影院能带来稳定且巨大的人流量,对提升商业地产价值意义不言而喻。两个产业互惠互利,形成规模效应。

也许《财富》(中文版)今年10月发表的一篇关于万达模式的报道更加直白:打文化影视产业的牌,实则发展房地产综合体才是万达的真实意图。从某种意义来说,王健林正在以一种创新的方式发展他的房地产帝国。该报道援引王健林的话:“未来青岛影视产业园的整体利润,主要还是来自酒店等房地产类项目,将通过影视产业拉动旅游进而推动产业园酒店和商业的发展。”

对于未来的票房发展趋势,毛修炳认为,未来中国电影票房快速增长的态势还将继续维持,短期内每年票房增长规模还保持40-50亿元的规模。但与此同时,鉴于当前部分城市电影院建设步伐超前带来一定的经营压力,未来2-3年内,电影院线可能会出现一轮整合和行业洗牌的过程。

魏鹏举则认为,今后,电影票房和商业地产的正关联性可能将趋于弱化。因为未来房地产价格将趋于平稳,但是电影票房将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空间的进一步挖掘而继续高歌猛进。

(来源:新京报)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